天津相声节 2016 天津第六届相声节《动漫英豪》张弘弢 应时 70
精彩内容:
张弘 广州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南国商都》长卷第三创作组组长
■南国商都-岭南民俗
“我用半年时间沉浸于广州文化,收获满满。”张弘:
从长江边来到珠水旁,从计划经济的大厂房来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对于人物画家张弘来说,这不止是地域的跨越,更是一种多元文化在内心的鼓荡。作为《南国商都》长卷创作的最早参与者与主创人员,张弘在筹备与创作的过程中,有一次深入学习了广州文化,感知到了广州别样的历史风情。
收藏周刊:作为最早参与者与主创人员,《南国商都》长卷的创作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心得体会?
张弘:一整段跨越两年多的城市历史,要浓缩到一条20米的画卷上,这就是《南国商都》长卷要做的事,这就是我们近20位艺术家历时半载的苦心经营之作。我此前也画过不少长卷,但唯独这条幅卷难度最大,花费的心血也最多,而获得的文化知识与艺术体验也最丰富。
收藏周刊:创作的最大难度是什么?您又是怎样克服的?
张弘:今年4月份,当接到这项创作任务的时候,我自己首先是表示怀疑的,感觉这是一条在艺术表现与学术逻辑上难以成立的画作。这幅长卷要将不同时空的城市景观与民俗风情组合在一起,“穿越”如此之大,是要寻找充分的理论依据的。经过前期的资料搜集与理论探讨,我们将要表现的城市景观与历史事件编成了40余个故事,让这些故事串起城市的历史与地理,创作思路就非常清晰了。最终,我们将30余个故事入画,变成了我们所理解的广州人文历史。
收藏周刊:您参与这幅长卷创作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张弘:在五个创作小组的组长中,我和孙戈是外地人,虽然历经30多年也已经慢慢融入了广州的生活,但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仍然不够。但通过这次长卷创作,对广州的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了解与学习,更加感知到了这座城市的辉煌与光荣,内心无比激动与敬佩。我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比很多广州本地人都更要清楚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整整半年多时间里,我都沉浸在对广州文化的学习氛围中,感动满满,其乐融融。这是我参与长卷创作的最重要的感受与收获。
收藏周刊:在历史变迁中,广州这座老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张弘:在学习广州历史与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原来有很多人文精神浓郁、地域特征显明的老建筑、老遗址,可惜在战火与朝代更替中被破坏了,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建筑被毁坏的节奏更加严重了。而今天我们画这张长卷,就是让人们知道,现在我们所了解的广州和以往的文化记忆是多么不一样;就是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他们所将要生活的广州和今天又会有多大的差异。而我们这批画家要做的就是,为这座城市、为我们、为我们的后代兢兢业业地打捞一份城市的记忆,并小心翼翼地把这份记忆储存起来。
相关图片:
↑图:画家张弘 当代书画家
↑图:凝思于画外 厚积而薄发 走进德州画家张弘的国画世界
↑图:画家张弘 绘画不能只是临摹传统 画家要表现时代精神
↑图:德州市著名画家张弘日前创作完成米画作
↑图:小葫芦上画出大世界 访残疾人葫芦画家张弘
↑图:广州美术学院老师参展画家代表张弘先生致辞 (记者 刁晓平
↑图:张弘 绘画不能只是临摹传统 画家要表现时代精神
↑图:凝思于画外 厚积而薄发 走进德州画家张弘的国画世界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