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视 东方新闻 李菡连线 凤凰卫视特派利比亚记者蒋晓峰
精彩内容:
孟非加盟东方卫视 揭秘孟非成名内幕(组图)
孟非加盟东方卫视四大名著 坦言是六年第一次跨台主持
孟非加盟东方卫视:孟非真的从江苏卫视辞职了?这两天仿佛这个话题很热。非也,孟非只是加盟了东方卫视的新节目,是第一次跨平台主持,并没有辞职。
昨日,“敢挑战·无极限”2016东方卫视广告招商会收官站在沪举行,“不断挑战、超越极限”成了关键词。犀利名嘴孟非,影视红星陆毅、赵丽颖来到现场为各自节目站台,“极限男人帮”成员、金星等纷纷通过视频送来祝福。值得一提的是,明年东方卫视除了继续《极限挑战》、《笑傲江湖》、“花样”系列等品牌综艺节目外,孟非也将首度“跨平台”与王祖蓝、谢依霖、尉迟琳嘉组成《四大民助》出现在周四档,与周三档热播的《金星秀》一起联手打造卫视脱口秀第一平台。
10月30日,“敢挑战-无极限”2016东方卫视广告招商会收官站——上海站盛典举行,孟非、陆毅、赵丽颖到场助阵。孟非此番为自己的全新脱口秀节目《四大名助》造势,这也是孟非主持《非诚勿扰》六年来首度跨平台接下主持工作,现场他否认了从江苏台跳槽的传言。
大叔霸屏综艺秀孟非主持脱口秀陈道明或上“花样大叔”
由孟非领衔的《四大名助》将登陆周四晚间黄金档,节目打着“中国首档 ‘非鸡汤、反说教’的社交服务类爆笑脱口秀”的旗号,每期节目都将从全国搜罗四个“苦恼求助”,孟非将带领王祖蓝、“Hold住姐”谢依霖、尉迟琳嘉“四大名助”以脱口秀的方式,用幽默的语言化解这些苦恼。
孟非离职江苏卫视这样的传闻由来已久,当天的招商会上,孟非一现身就遭主持人陈蓉调侃“曾经是友台的主持人,如今是我台的同事”,孟非立马澄清:“我也还在友台呢。”这也是孟非主持《非诚勿扰》六年来首度跨平台接下主持工作,“我其实很少接新的节目,这几年里也有很多地方找过我,但团队都帮我推掉了,为了让我安心主持相亲节目,一做就是六年。这次因为东方卫视特别牛,我就接了,六年里的第一次,跨平台主持新节目。”他还开玩笑地表示:“希望东方卫视能对我的第一次负责!”
大叔当道,除了孟非外,其他花样大叔们也纷纷霸屏综艺秀,挑起大梁。继《极限挑战》成为2015现象级综艺节目,第二季明年也发动,不但召集原班人马孙红雷、黄磊、罗志祥、王迅、张艺兴,还将邀大咖明星助阵;“神算子”黄磊领衔生活类纪实节目《一仆二主》,看他与何炅两个“主人”,与刘若英、海清、周冬雨等朋友们的相处之道;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户外纪实体验节目《花样大叔西行记》,陈道明、彭于晏、杨洋等男神组成“东方特派快车团”,与“软妹子”赵丽颖、谢依霖等背起行囊,一路西行。
此外,喜剧综艺《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再度强势出击;为迎合奥运年,东方卫视将推出体育竞技类综艺《花样冠军团》,引领全民奥运风;继《急诊室故事》之后,又一固定摄像头纪实节目《派出所故事》全新亮相,传递正能量,争做最成功的社会观察类节目。
“谍偶”扎堆刘诗诗赵丽颖转型当特工
偶像剧演员集体转战谍战剧,“谍偶”剧涌现,势必将在明年刮起旋风。刘诗诗携手王千源出演公安刑侦剧《黎明决战》;李易峰、周冬雨在热血革命青春谍战大剧《麻雀》中喜相逢;谍战剧《胭脂》由陆毅、赵丽颖诠释,打造民国时代“特工养成记”。
活动现场,《胭脂》的主创陆毅和赵丽颖从片场赶来,为新剧吆喝。谈及新角色,赵丽颖感叹:“我扮演的‘胭脂’实在太强悍了,从富家千金到特工经历了很大的成长与蜕变。”《胭脂》在东方卫视播出,最高兴的莫过于在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陆毅。他表示:“今年我主演的《长大》就在东方卫视播出。在家乡的平台播我演的剧,就会有一种荣誉感,妈妈也会和朋友们说,儿子的剧就在上海的东方卫视播出。”最后,两人齐齐预测《胭脂》播出时的收视将会勇夺第一,并相信《胭脂》会成为2016年排名第一的“谍偶剧”。
2016年东方卫视梦想剧场将大剧云集,当红男神胡歌演绎都市版“梅长苏”,携手孙红雷、张嘉译、陈龙等,将智慧和勇气搬上职场;话题女王六六再度携手海清,打造情感剧集《女不强大天不容》触及行业敏感区,讲述媒体人面对转型,面临的种种抉择;刘诗诗、霍建华、黄轩领衔的《女医明妃传》,李小璐、贾乃亮夫妇携手的《煮妇侦探》这些网友千呼万唤的大剧都将揭开神秘面纱。
孟非是江苏卫视著名的主持人,也是南京人最喜爱的新闻主持人,他曾作为全国地方台的主持人唯一入选2004年“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他俨然就是南京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然而这位主持人只是名高中生,他曾经打过5年工,在流水线上作业时,他的双手甚至差点被机器卷走,你相信吗?
高考落榜 四处打工
1971年,孟非出生于重庆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的父母忠厚实在,对儿子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12岁时,由于父亲工作调动,孟非一家迁居南京。此后,孟非先后在南京市第三中学和南京市第一中学和南京市第七中学(现南航附中)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但成绩很不理想。1990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却不足 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
孟非想插班复读,但找了很多学校,人家一看他的高考成绩单,就立刻摇头拒绝。他也想过出去找工作,可一个高中生哪里有人要。在家里呆的时间一长,孟非着急了:今后怎么办呢?当时正逢南下淘金热兴起,为了寻找出路,他就和一帮同学去了深圳。
当搬运工
然而,深圳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他的美梦。一连十多天,孟非和同伴马不停蹄地到处奔走,但一无所获。眼看带的钱没了,孟非只好从小招待所搬出来跟一大群人挤在一间破烂不堪的简易房里。在那里,他一遍遍翻阅着从街边捡来的旧报纸,寻找着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见工”……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孟非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一个月后,他终于谋到了一份搬运工的差事。
那种搬运工是临时的,哪里有活干去哪里。不仅累,报酬也少,而且时常还得忍受工头的责难与训斥。一个星期后,孟非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真的做一辈子搬运工吗?他前所未有地怀念起学校生活来。
搬运工只干了一个月,孟非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南京。在回程的火车上,他安慰自己,从头做起,一切都不太晚!
印刷小工差点儿手残废
为了养活自己,一回到南京,孟非就朝人才市场跑。不久,他辗转听说南京一家报纸的印刷厂招工人,立刻跑去报了名——当印刷小工虽然薪水不高,但可以免费看报纸,已经逐步务实的孟非看重的就是这个。1991年12月,孟非成了一名印刷小工。
当印刷工人也不容易。孟非所在的那家印刷厂的印报量为每周400万份,机器需要从周二到周四不断工作,而真正操纵印刷机的,只有他和另外三名小工。孟非从周二早上8点钟上班,一直到周四晚下班,平均每分钟要从机器上取下1112张报纸。在不分昼夜的连续3天工作时间里,每10个小时,他才能休息一次,时间仅为1个小时。这样的工作跟打仗没什么区别,而且要是手脚稍微慢一点,在规定的时间完不成流水线作业,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会受到班组长的一顿大骂。
第一个月忙下来,孟非拿到了仅为23元的工资,但是他仍然禁不住激动地泪流满面,不容易啊!
边打工边学习
不干活时,孟非就抓紧时间学习。他在日记本中写道:“我不能一辈子呆在这个地方,想换好工作,就得有知识。”
孟非选择了成人高考。再拿起书本,他感到无比的亲切,工作强度越大,求学的欲望就越强烈。 1992年9月,孟非报名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函授班针对社会在职人员招生,周六、周日上课。孟非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再累再忙,他都会按时听课。
一边打工一边上课,孟非的生活节奏猛然加快,休息时间更是少得可怜,他没有星期天,更没有节假日,边打工边读书仅仅2个月,他的体重就减轻了将近8公斤!
但孟非从不叫累,他憋足了劲要把失去的一切找回来!为了学习,他尽量压缩睡觉时间,一有空就多看书。实在熬不住了,就把头浸在冷水里泡一泡……他每天都对自己说: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啊!
手被印刷机器卷压进去
但是幸运之神并没有降临到这个勤奋得不要命的小伙子头上。1992年下半年的一天,孟非实在太累了,他一不留神,取报纸的时候手竟被机器卷压进去了!全厂一时惊慌,立刻停止了工作。
后来因为抢救及时,他的手总算保住了,但是这件事却引起印刷厂领导的极度不满——这次工伤事故是建厂以来最大的一起事故,印刷车间的领导们因此受到上级批评,因而迁怒于孟非。1993年过新年前,孟非就被印刷厂骂了一顿,然后自己辞职了。
孟非抑郁地走在南京街头,欲哭无泪……
打短工:送水、拉广告、做保安
为了生活,他开始不间断地打些短工:送水、拉广告、做保安……后来听一个朋友说开家超市挺挣钱的,孟非就到处借钱,开起了小型超市。但由于对这一领域并不熟悉,小超市最终还是于1994年初被迫关门。血本无归的孟非心情沮丧,他觉得仿佛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该怎么办呢?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自救?倔强的孟非选择了后者。他又一次开始到处寻找招工信息,他相信,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天地!
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工
1994年2月,孟非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要一名接待员。孟非眼前一亮,自从在报社的印刷厂工作之后,他一直对媒体心向往之。虽然他知道,这接待员的工作最多只是端茶倒水,接接电话……可还是去报了名。这一次,孟非打工的经历帮了他,身体强壮能吃苦的他很快被录用了,从此成了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工。
这一干就是一年多,他仍然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是200多名临时工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员。渐渐地,已经24岁的孟非对眼前的工作又产生了困惑,他忧心如焚:难道我这辈子只能端茶倒水吗?
立志做一名记者
1994年7月,孟非通过两年的函授班学习,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文凭,此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为什么只能打杂?我也要做一名记者!
有了目标,孟非的生活里仿佛洒满了阳光,他每天早早来到台里,利用帮记者们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记者的工作流程。如果一些老记者出去采访时需要带一个扛摄像机的,孟非总是争先恐后地去干——为这个,他多次被别的临时工骂成“傻冒”!但是只要一出去,他都多少有些收获,或者学会些采访技巧,或者熟悉摄像机的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孟非的日记里多了些内容:记载自己每天学到的东西。为了更快地接近记者这个群体,孟非还开始了“感情投资”,他跟前跟后,帮记者和编辑们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时间一长,不少记者跟孟非都热乎了,孟非扛摄像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为梦想努力奋斗
渐渐地,有些小新闻,老记者看不上眼的,就开始交给孟非,做好后加上老记者的名字就成了。每次有这样的事情,孟非总是非常高兴,当成头等大事来做。
这样积少成多,孟非的名字在电视上出现的次数渐渐多了。后来,领导便格外开恩,让他干好自己的事情后,可以出去跑新闻。得到这个通知的时候,孟非喜出望外——他太珍惜这个临时记者的机会了!
从此,他每天都要透支体力拼命赶做节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到自己拍出来的片子,全部是自己剪辑、自己写稿,甚至于自己配音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像秋日的蓝天一样明朗极了!渐渐地,有一些比较大的题材领导也开始交给他做了。
那个时候,孟非的工资还是只有200多元钱。
终于转成了正式的记者
1996年8月,孟非作为总摄影参与拍摄了26集专题片《飞向亚特兰大》。该电视片在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而孟非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一次,孟非终于堂堂正正地甩掉了打杂的帽子,转成了正式的记者。这个男人哭了……他在日记中对自己说:“苦难中积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
接下来,孟非的事业一帆风顺。1995年,江苏电视台为了抢占先机,组建了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筹备了一档10分钟的深度报道栏目《都市传真》。孟非进入该组后,正式开始了跑社会新闻的历程。由于文字功底深厚,他在做记者的同时也做起了编辑工作,他的工资则提高到1000多元。
意外的是, 1998年春节过后,由于长期劳累,孟非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有时候拔一下,就可以掉下一小撮。当年夏天,孟非索性剃成了光头,还别说,这光头配着他的笑脸,显得既聪明又精神。从此这光头一直陪着他到现在。
感谢苦难,南京人爱上光头主持人
孟非一直都是个倔强的人,每走一条路,他都不轻言放弃。要么走到无路可走,要么就走到最好。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换了不少岗位,还做过一档不成熟的谈话节目的编导……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改《南京新闻》为新闻直播节目,起名为《南京零距离》,时间为一个小时,宗旨是“为平民百姓服务”。一切准备就绪,主持人的选择就摆到了台面上——是沿用原来庄重型的主持人还是重新选择主持人?台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打破资历、学历限制,在全社会进行公开竞选。
苦难经历是宝贵财富
孟非用他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平民节目,当然要求主持人有平民特色;不一定长得帅,关键是要有底层生活的阅历,说百姓关心的话题……而这方面,放眼全台,有谁比自己更有资格?他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这将是他从幕后转向台前的一个机会。可是,自己的普通话能过关吗……孟非只犹豫了一分钟就做出了决定:普通话可以学习模仿,那些苦难的经历却是他难得的宝贵财富,是模仿不来的。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孟非搏对了!
面试那天,孟非用诙谐的语调平静地讲述了自己多次打工的艰难经历,尤其是关于打工者的生命、尊严与价值的问题。他胸有成竹地提出了自己做“平民化主持人”的崭新设想,并表示会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
孟非的一席话抓住了台领导的意图,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孟非的气质与这档节目非常适宜!
——可是孟非到底适合不适合做主持人?他的光头能播新闻节目吗?在此之前,主持人都是些俊男靓女,突然间冒出这样一个人来会不会让观众吓一跳呢?主考官们议论纷纷。最后,台长发话了:“行不行,要观众说了算。先试试,不行再换人!”
创新主持获好评
“无知者无畏!”第一次上电视,孟非是穿着最平常的衣服去演播室的。作为一档新闻直播节目,60分钟的时间里,他手上只有一张新闻串联单,所播内容都是三个小时之内发生的事情。更别说提示器了,没有!
这么多新闻怎么串起来呢?孟非思考再三,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放松了心情,采取一种谁都想不到的方式播起了新闻:他即兴发挥,像拉家常一样把平时的思考和经历变成幽默、精到的即兴评点,就成了串连词。台领导和同事们看得心里七上八下:这能行吗?
谁也没料到,《南京零距离》由于定位准确,第一期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简直是电视台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夜,摄制组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观众纷纷感叹从未见过这么有个性的主持人。
孟非走向了人生的高峰
机遇常常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善于把握机遇的孟非从此走向了人生的高峰。
由于关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没过多久,《南京零距离》收视率就一路飙升,从选稿到播报内容,孟非开始全权负责。他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新闻主持人”的概念,成功地塑造了另一类平民化的新闻主持模式。2003年7月一个月,《南京零距离》的平均收视率就高达8.3%,最高收视率甚至达到惊人的17.7%,超过了同时播放的央视的《新闻联播》,创造了收视率的奇迹。2002年一年,《南京零距离》的广告收入高达5000万元,孟非成为《南京零距离》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不少观众亲切地把孟非称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由于常常针砭时弊,揭发丑恶,孟非也遭到恐吓,可是他不在乎。他保持着多年来的作息习惯:上班乘公共汽车;平时自己亲自上街买菜;不时还找人拉拉家常……这些,后来都成了他的台词和思想的
孟非婉拒中央电视台邀请
关于孟非受欢迎的程度,只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就够了。有一次,夫子庙一带发生火灾,当时路过的一个女孩儿拿着数码相机立刻拍下了经过,等到别的媒体记者赶到,火早就熄了。南京城的十几家主流媒体愿出高价索买照片,那个女孩子只说了一句话:“这照片我只给《南京零距离》,只给孟非。”
孟非与《南京零距离》的迅速火爆,很快引起了国内不少媒体的关注。《南方周末》甚至拿出专版联合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孟非现象”进行了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孟非最当红的时候,《东方时空》的制片人甚至曾通过台里的有关领导,想把孟非拉到央视工作,一切工作做通后,却被孟非婉言谢绝了。他说,他只选择适合自己的!
2004年初,喜讯再度传来,孟非被评为年度“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之一——这十大主持人中,除了孟非,全是央视名嘴!这足以证明,孟非,这个打工出身的主持人,已不输于他这个行业的任何人了!
孟非情史曝光
孟非和妻子是从初中到高中都同班的同学,按照孟非的说法,13岁就认识,互有好感。原来孟非作文好,老师总是拿他的作文当范文朗读,于是总有同学找孟非借作文簿,有个女生借阅得最频繁,天长日久,爱情的种子发芽,她就是孟非现在的妻子。
婚姻在最艰难的时候开花。他们的恋情是在高中毕业后公开, 1990年孟非高考落榜、南下深圳打工失败,女朋友给了孟非坚定不移的爱。艰难时的鼓励,比荣耀时的赞美更有力。1992年,孟非在印刷厂受伤,女朋友看着孟非的手,心疼得抱着他哭。最后,她说:“我们结婚吧。”而那时正是孟非最困难、最低潮的时候。 1993年,有情人终成眷属,女朋友成了孟非的新娘,给了孟非一个温馨的家,成了孟非最坚实的后盾。
感情在岁月的打磨中弥坚
19年的婚姻生活,孟非和妻子也免不了磕磕碰碰。孟非主持《非诚勿扰》等多档节目后,更是难得有时间陪妻子,一开始妻子渐渐心生不满,他们俩也吵架干过妻子回娘家等孟非去接的事,岳父的一席话,让孟非懂得:女人其实是用耳朵生活,男人得给这双耳朵灌溉“绵绵细语”,亲的热的甜的蜜的,能使她的心像冲沏后的茶叶一般舒展开来。从此,孟非放缓生活的脚步,再忙都会留一些时间和妻子聊天,哪怕只有三两分钟也好。有时,他也会将工作上的事和她说,听取她的意见。孟非曾多次表示,他最喜欢的女性只有三位:妈妈、妻子和女儿。孟非常夸妻子“她不说话则已,一开口必有惊人之语,使我很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10月24日,有网友在微博中晒出汪涵、何炅、谢娜、李维嘉、吴昕等湖南卫视主持人参加播音主持人上岗资格证考试的照片。照片中主持人们穿着简单低调,正从容前往考场,而周围则是人流攒动,看来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名主播们现身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据了解,主持人们参加的是2015年国家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何炅、吴昕还被分到了一个考场。
何炅——最懂人性的主持人
何炅本职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师,学识一流且有着丰富的主持阅历,他不仅能很好的掌握和控制节目的节奏,每次面对节目中的小意外他也常充当着“和事佬”的角色,面对主持经验欠佳的后辈,何炅也常常灵活的去帮忙化解尴尬的氛围,这样善解人意且顾全大局的主持人,观众怎能不喜欢。
汪涵——无厘头幽默的天才
汪涵的主持总能带给观众意料之外的幽默,常常假装无知、声东击西的制造许多无厘头笑料,惹来全场观众的爆笑,此外,汪涵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主持人,每每节目中出现新鲜事物,汪涵总能用专业的讲解分享给观众,简直无所不知。
华少——铿锵激昂派主持人
近年来越来越被观众熟知的主持人华少,每次在节目中都好似处于兴奋状态,并且这种“兴奋”常常能在节目里贯穿始终,也难怪有很多观众称华少属于“打激素型”主持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华少这种打激素的兴奋型主持风格,确实能让这个疲疲塌塌的世界都High起来!
孟非——成熟犀利的大叔
提到孟非,除了标志性的光头,还有就是他冷静睿智的主持风格,也许是孟非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今天成熟、深刻的他,只要有孟非在,好似再乱的节目都感觉没那么乱了,此外,孟非也常常在节目中妙语连珠,虽大器晚成但有思想、又个性鲜明的主持风格还是备受观众喜爱的。
彭宇——逗比暖男
随着《芝麻开门》、《最强天团》的热播,当家主持彭宇风趣灵活的主持风格虏获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芳心,除了风趣搞怪,彭宇总能在节目中想出各种鬼马搞笑的点子,来带动全场气氛,必要时,更是不惜“自毁”形象。而由彭宇主持的《最强天团》虽是中国原创,但彭宇自然、有主导力的住持风格,和节目的气质一脉相承,加上深入剖析“韩国偶像团综”的题材,都让观众产生了《最强天团》是韩国综艺的错觉。
相关图片:
↑图:李菡 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
↑图:李菡现为东方卫视主播图图片
↑图:现为东方卫视的新闻主播
↑图:李菡卧室照,清丽出镜十分甜美.李菡现任东方卫视新闻主播,形
↑图:主持人李菡发型 wbr 职场女士必看
↑图:东方卫视主持人李菡个人资料及 近况 和图片 邱
↑图:李菡卧室照,清丽出镜十分甜美.李菡现任东方卫视新闻主播,形
↑图:东方卫视主持人李菡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