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新闻主页 >> 图片大全 >> 正文

图片大全

[武夷一方田福州办事处]方田教育_梧田月落垟:水色生鲜的村庄

 764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6-1-30 0:25:50

点播新闻眼:记者探访武夷一方田蔬菜种植基地


精彩内容:

-西子

梧田月落垟,这是一个离温州市区较近的村落,它座落在温瑞塘河边,民居依河畔而筑,粗略看去,村旁高大的屋群遮住了部分低小的平房,村庄显得并不古老。但是,她却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500多年来,一方水养一方人,一方水滋润一个村,塘河的水,使古村灵性流动,清丽婉约。

初冬的一天,我们从梧田街道办事处驻地出发,沿温瑞大道向北走进月落垟村,寻找依附在那水,那村里的一个个带着水色鲜活的故事。

王宅庄园的传说

月落垟村的《阮氏宗谱》里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阮氏第一世,晋时封武帝统领都督大元帅,至四十五世,宋时自温州第一桥迁瑞安章安、安阳,明时,第四十九世阮存公为永乐时进士,正统四年任广东布政司,迁居阮郎垟”。“阮郎垟”,即是今日的月落垟村(1982年根据“阮郎垟”的方言谐音改名为“月落垟”)。“阮郎”,意即阮姓的儿子,为月落垟最早的村民,垟,则为田垟,传说村前有一爿宽阔的田地,便取村名为“阮郎垟”。

阮存公为阮氏始迁祖。阮存公驻村后,在田垟里垦荒种田,生活安定。不久,王、梁、孙、何等二十几个姓氏人家,相继从永嘉、龙湾等地迁居而来,其中不乏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

王姓先人在当时是最有名气的大户,从永嘉迁居至村中上爿“王宅浃”(上爿“王宅浃”为地方方位和地名)后,在浃内建了一座王姓祠堂和一座王宅庄园,王宅庄园边的小河又取名为“王宅浃河”。

王姓庄主,有很多田地,庄主夫妇自持有田有财,为人非常傲慢。相传有一年夏天,正是庄稼收获的时期。一天,天还没大亮,庄主便雇来雇工收获稻子,雇工们吃了早餐后问主人:“田在哪里?”庄主对雇工说:“你就往东走吧,如走累了就停下来,那都是我的田。”雇工们听了,有点不服气,便在一边交头接耳:“这位主人口气好大,我们不妨耍他一下”。于是,大家拿着工具,就一直往东走,走了很久,才停下来收割稻子。

天亮了,主人来到田里,雇工们问主人:“这些是你的田吗?”主人回答说:“是的,再往前走还是。”雇工们听了,懊悔不已,本想耍弄主人一下,现在到这么远的地方割稻子,还要把收好的稻谷挑回去,真是太费劲了。

这个故事一直在村里流传着,王氏家族也都以此为荣耀。

我们站在月落垟村的小巷里,想寻找故事中的踪迹,当年的王宅庄园已不见踪影,眼前,一排排新房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我想,王氏家族引以为荣的王宅庄园即使现在还在,在此情景下,也不是显得非常渺小吗?

筢螺蛳的故事

我们沿着塘河边行走,沿着村子行走,美丽的塘河,美丽的村子!我们就像是走进了画家笔下的宽阔画卷。清澈的河水波平如镜,微风轻吹,河面上波光粼粼;岸边,绿树和房屋倒映其中,几只水鸟在河面飞舞鸣叫。河面上不时有小船划过,阳光下,桨板搅起的浪花碎珠似地亮着。

给我们引路的潘老伯对我们说:“其实,月落垟村,过去有钱的大户人家也只有那么几户,更多的人家还是过着平民的生活的。”

潘老伯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月落垟村大多数人农忙时种田,农闲时,为了维持生计,利用居住在塘河边的有利条件,到河里筢螺蛳、筢河蚌、网甲鱼、钓鳝鱼,以换柴粜米,补贴家用。

潘老伯告诉我们,过去塘河水质好,适宜螺蛳等繁殖,农闲时人们背着鱼篓,划着小船出来,在河边停下船,将“螺蛳耥”、“板筢”(筢螺蛳的工具)放在河滩边的水下,人站在河滩上,一手握“螺蛳耥”柄,一手握“板筢”柄,“板筢”柄靠在肩上用力从“螺蛳耥”远处向“螺蛳耥”内筢,顺着水将螺蛳和瓦砾、泥污等杂物一起筢到“螺蛳耥”里,筢几下,再将“螺蛳耥”背起,在水里洗净污泥,拣来螺蛳。有时候一次下来,“螺蛳耥”里就有20到50斤的螺蛳。筢过来的螺蛳放在脚盆里浸水“养”10个多小时,并在“养”水里倒入泔水,以利螺蛳内的赃物或小螺蛳排出体外。然后就可以挑出来卖了。也有的人家将螺蛳肉用针挑出来卖,每10斤螺蛳可挑3斤螺蛳肉。二十世纪60年代,市场上每斤螺蛳可以卖4角钱,对村民们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潘老伯还说: “近几年由于工业排放的污水过多,塘河水受到了污染,塘河里的鱼类减少,螺蛳也很少看到了。不过,最近,政府非常重视塘河水的整治,提出了“五水共治”的口号,塘河水已逐渐变清,部分河道里也有了少量的螺蛳,再过不久,塘河边的人就可以重操旧业了”!

说话间,潘老伯面带笑容。我知道,老人所说的“重操旧业”,并不是月落垟村过去那种为生活所迫的“旧业”,而是富裕了的村民,给悠闲生活增添的一种乐趣。

此时的我,内心也同样有着跟潘老伯一样的期盼。

我们一边说着,一边继续前行。头顶上,天空碧蓝,塘河边的古村包裹在初冬的阳光里,一片恬静、安谧。河畔沟壑偶露的废纸杂物把塘河隐隐的伤痛和盘托出。不过,正像潘老伯说的那样,人们已经重视塘河水的整治,我相信,等不了多久,罹患暗伤的塘河便会显露出她那原先的优雅和俊秀……

富裕了的村民

穿梭于月落垟村的大街小巷,我们看到,宽阔平整的水泥道路连村入户,花木环绕的农家小院干净整齐,古村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这个常住人口224户,1608人,外来人口7500多的村庄,有工业印刷厂、服装厂、粮食复制加工厂等26家企业,工业年总产值达到1.82亿元,人均收入13500元。

真是极不简单的事!在新的时代中,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村庄富裕了,村民们富有了。

富裕了的村民豪爽,大气。

是的,近几年来,人们没有忘记回报国家、回报社会。村子里,在“献爱心、做善事”,“为灾区捐款捐物”等一系列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积极分子,深受社会称赞。

同行的老潘为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村民孙宪铭是温州市建成鞋材工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瓯海经济开发区鞋革商会副会长,他捐资助教几十年,成为乡间美谈。

孙宪铭少年就读于月落垟小学(现瓯海实验小学龙霞校区),他连续12年,向其母校捐资添置教学设施。2002年,在母校设立“宪铭杯”教学奖励基金,对每年教学工作突出的教师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2014年,他花2万多元为母校购置太湖石,立于校舍东边的红豆杉林旁,给校园的风景增添了光彩,同时,他还为学校种植了大批的珍贵植物红豆杉、苦丁茶、樟树等;为浙江大学、温州大学、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等单位种植大量的名贵植物“红豆杉”。2011年,温州大学后勤集团为他颁发了植树纪念证书,浙江大学绿化委员会也为他颁发了捐赠红豆杉的荣誉证书。……

多好的村民啊,我们深深的感动着。 时代在变,月落垟村的生活水平在节节攀升。感叹和谐社会给古老的村落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感受改革开放给乡村带来的阜足和富裕。从月落垟村出来,我们一行被月落垟村或传说,或真实的故事,实实在在地陶醉了!


相关图片:

武夷一方田

↑图:武夷一方田

武夷山中的 武夷一方田 天然蔬菜基地

↑图:武夷山中的 武夷一方田 天然蔬菜基地

武夷一方田 武夷深山的天然蔬菜

↑图:武夷一方田 武夷深山的天然蔬菜

武夷一方田

↑图:武夷一方田

一些小区门口,有个叫

↑图:一些小区门口,有个叫

东快网探访 武夷一方田 基地

↑图:东快网探访 武夷一方田 基地

东快网探访 武夷一方田 基地

↑图:东快网探访 武夷一方田 基地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企业推荐 | 推荐电商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