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搏快乐】方舟:生存进化429 蛇颈龙突击 四千级玄武乌龟
精彩内容:
陈丹苗 文/图
如同我国北疆的喀纳斯湖,吉林的长白山天池等有名气的湖一样,苏格兰高地的尼斯湖也不乏“湖怪”的传说。当地人一听见我们要去尼斯湖时,第一句就会说,看看你的运气好不好,如果能够拍摄到湖怪的照片,一张就可以获取5万英镑的酬劳。从前当地人把湖怪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世世代代口口相传下来也就成约定俗成的事情了。可是我从来不相信这一类传说,宁肯相信那是人们早年赋予平淡生活的一种想象。又或者是出于人们对于丰富的湖水地理变化以及多变的湖光水色的错觉。比如喀纳斯湖先是说湖怪会杀死猎人,后又说湖怪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可以庇护一方天下。
比如尼斯湖,从一开始人们就把它的湖怪跟已经灭绝的巨大爬行动物蛇颈龙连在一起。据说,早在公元565年,一位不远千里来到苏格兰高地传教的爱尔兰圣徒科伦伯(St.Columba),带着仆人到尼斯湖中游泳,忽然遭到“湖怪”袭击。从此,长达十多个世纪里,有关“湖怪”的传闻绵延不绝。1934年,一个伦敦的医生途经尼斯湖,恰遇“湖怪”在水面游动。他连忙拍下“湖怪”的照片。虽然模糊,但还是能够显示出“湖怪”的基本特征:长的脖子,扁小的头部,不像任何一种水生动物,而是很像七千多万年前已经灭种了的巨大爬行动物蛇颈龙。蛇颈龙是恐龙的远亲。因此,医生的照片一经刊出后,引起了举世轰动。人们开始把“湖怪”与蛇颈龙可能仍然生存联系起来,由此掀起了新一轮的寻找“湖怪”的热潮。1960年,英国一个航空工程师在尼斯湖拍摄了大量影片,其画面可见一个黑色长颈巨型生物游过湖面,后经英国皇家空军侦察情报中心分析,结论是“那东西大概是生物”。
到了上世纪70年代,英美科学家甚至联合组织了大型考察队,派遣了24艘考察船一字排开,试图进行拉网式拘捕,却依然是一无所获。后来又说湖怪并非动物,而是古代沉入了湖底的松树。由于湖水的压力,使树干内部发生变化后产生了气体,偶尔浮出水面,让人看上去像是水怪的颈头和身体等等。
五光十色的传说总是神奇和遥远的,与“湖怪”有关的传闻一直没有消停过,聪明睿智的人类有时候竟然被这样的传说反复折腾。尽管当地商铺上的旅游画写着这样一句话:“Believe, and you will see.”(如果你相信,就会看到)。但是,现代人早已对湖怪失去了神密感和好奇心,大多数远方而来的游人都沉浸在眼前一片宁静的水色之中。淡定的尼斯湖就像一位见过世面的贵妇人,任由世上流传着关于它身世的各种版本和解说,依然宠辱不惊。
尼斯湖湖面不算宽阔,最宽处仅24公里,为西南向东北走向,全长约40公里,以水深200公尺见称。缓缓悠长的湖面是尼斯湖几百年不变的优雅体态,湖面两岸林木茂密,与幽暗的水色互为一体彼此依存依赖。而尼斯湖水在气候阴寒的高地却可以终年不冻结,这也是尼斯湖叫人好奇的一个话题。有人说,“如果尼斯湖从不冻结是个事实,那么原因不是它的高岸挡住了寒风,就是它迎来的强风吹散了寒流,或者水在不断流动,激流反复冲击它的岩石。”是日,高地上空乌云密布,让尼斯湖失去了最浪漫的情色。我们驱车沿着狭长的湖边而过,看不见天空浩瀚的光辉与湖面水雾形成异常的美丽,看不见云彩的光华和两岸丛林的倒影。即便是天色黯淡,尼斯湖也自有它波澜不惊的魅力。如同苏格兰高地冷峻的气质一样,弥漫着阴郁和冷寂的气息。
高地的静默,湖波的荡漾,岸边摇晃的灌木,远处的峡谷,似乎都是郁郁不欢的,寥廓寂寞的。唯有偶尔快速驶过的一艘白色游艇,得以划破忧郁的画面,成为了一个抢眼的亮点。黄昏时分,我们到达了尼斯湖畔的小镇,可惜天色灰暗,湖光无彩。然而,高地一天之间多变的天气,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从横风冷雨到阳光明媚瞬间穿越的快感。时而阴沉时而横风大雨,时而又艳阳高照,时而是风雨过后的一轮彩虹,一切来得非常迅速而又非常突然。
相关图片:
↑图:词条 蛇颈龙 蛇颈龙 plesiosau
↑图:词条 蛇颈龙 蛇颈龙 plesiosau
↑图:蛇颈龙
↑图:蛇颈龙
↑图:史博物馆保存的中生代蛇颈龙化石分析重构的蛇颈龙分娩图.
↑图:蛇颈龙
↑图:蛇颈龙的物种,新发现的蛇颈龙体长在20到23英尺(6到7米),这表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