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活路了 网友支招远离铬超标胶囊
精彩内容:
胶囊明明是胶囊,为什么要叫毒胶囊呢?毒胶囊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在制作胶囊的途中,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导致铬超标,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那么,毒胶囊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看下。
毒胶囊的罪魁祸首——铬
毒胶囊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在制作胶囊的途中,加入了过量的铬,导致铬超标,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那么,毒胶囊含铬的危害具体有哪些呢?
关于毒胶囊
2012年4月15日,“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通过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被曝光。
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
距离毒胶囊事件已经两年过去了,但是近日,又有“死灰复燃”的现象。
浙江宁海检察院通报了一起非法生产“毒胶囊”案件,从今年2月至7月非法生产窝点,除了被现场查获的,生产有毒空心胶囊达9000万粒左右,已经全部进入了流通市场。目前,警方仍在全力追查中。7月22日,因被群众举报,宁海县公安局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执法,查处了该窝点。
关于鞣剂
毒胶囊之所以有毒,就是因为里面有含铬的鞣剂。那这个鞣剂,是什么呢?
鞣剂是皮革前期加工的主要用剂,过去所用鞣剂主要是“铬鞣剂”,因铬鞣剂含有有害元素铬,不仅生产成本高更重要的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皮革废水治理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皮革企业为治理皮革废水污染付出沉重代价。当前国际皮革高新技术不断注入,新皮革品种不断涌现,产品朝着高档、舒适、健康及生态绿色方向发展。新型“无铬皮革鞣剂”是皮革企业实现无铬化生产目标的理想用剂。
铬超标对人体的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危害一:对人皮肤
皮肤直接接触铬化合物所造成的伤害:
铬性皮炎及湿疹
接触六价铬也可发生铬性皮炎及湿疹,患处皮肤搔痒并形成水泡,皮肤过敏者接触铬污染物数天后即可发生皮炎,铬过敏期长达3-6月,湿疹常发生于手及前臂等暴露部份,偶尔也发生在足及踝部,甚至脸部、背部等。
铬性皮肤溃疡(铬疮)
铬化合物并不损伤完整的皮肤,但当皮肤擦伤而接触铬化合物时即可发生伤害作用。铬性皮肤溃疡的发病率偶然性较高,主要与接触时间长短,皮肤的过敏性及个人卫生习惯有关。铬疮主要发生于手、臂及足部,但只要皮肤发生破损,不管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指甲根部是暴露处,容易积留脏物,皮肤也最易破损,因此这些部位也易形成铬疮。形成铬疮前,皮肤最初出现红肿,具搔痒感,不作适当治疗可侵入深部。溃疡上盖有分泌物的硬痂,四周部隆起,中央深而充满腐肉,边缘明显,呈灰红色,局部疼痛,溃疡部呈倒锥形,溃疡面较小,一般不超过3mm,有时也可大至12—30mm,或小至针尖般大小,若忽视治疗,进一步发展可深放至骨部,剧烈疼痛,愈合甚慢。
危害二:对呼吸道
铬性鼻炎
接触铬盐常见的呼吸道职业病是铬性鼻炎,该病早期症状为鼻粘膜充血,肿胀、鼻腔干燥、搔痒、出血,嗅觉减退,粘液分泌增多,常打喷嚏等,继而发生鼻中隔溃疹,溃疹部位一般在鼻中隔软骨前下端1.5cm处,无明显疼痛感。铬性鼻炎根据溃疡及穿孔程度,可为三期:
糜烂性鼻炎,鼻中隔粘膜縻烂,呈灰白色斑点。
溃疡性鼻炎,鼻中隔变薄,鼻粘膜呈凹性缺损,表面有浓性痂盖,鼻中粘膜苍白,嗅觉明显衰退。
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软骨可见圆形成三角形孔洞穿孔处有黄色痂,鼻粘膜萎缩,鼻腔干燥。
危害三:对眼及耳
眼皮及角膜接触铬化合物可能引起刺激及溃疡,症状为眼球结膜充血、有异物感、流泪刺痛、视力减弱,严重时可导致角膜上皮脱落。
铬化合物侵蚀鼓膜及外耳引起溃疡仅偶然发生。
危害四:对肠胃道
误食入六价铬化合物可引起口腔粘膜增厚,水肿形成黄色痂皮,反胃呕吐,有时带血,剧烈腹痛,肝肿大,严重时使循环衰竭,失去知觉,甚至死亡。六价铬化合物在吸入时是有致癌性的,会造成肺癌。
危害五:全身中毒
此种情况甚少,症状是:头痛消瘦,肠胃失调,肝功能衰竭,肾脏损伤,单接血球增多,血钙增多及血磷增多等。
首先要明确,铬是人体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正常人体内只含有6-7毫克,但对人体很重要。尽管需要量很少,但缺铬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从食物中摄取铬,而大量的精加工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丧失了大量的铬。铬的主要功能是在糖代谢中起作用。糖利用时要消耗铬,当糖大量利用时有可能造成铬的不足;铬不足时又影响糖的利用。例如,一些长期胃肠外营养的病人,由于铬未能及时补充而使糖耐受量下降和体重丧失,补充铬后即得到恢复。此外,经证明铬具有抗糖尿的作用,含铬丰富的食物,可增强胰岛素的效应,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缺铬严重的地区糖尿病发病率高。铬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胰岛素而实现的,葡萄糖负荷可造成铬丢失,水果和蔬菜虽然也含丰富的糖,但不会引起铬丢失,因为含的是果糖,果糖释放的很慢,而且含有足够的铬能与淀粉和糖的作用拮抗。铬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也很密切。低铬食物能引起动脉硬化症。在食物中加入含络化合物可预防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冠心病患者血中铬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死于冠心病的人大动脉组织内铬含量明显低于突发事故死亡者。但是,过犹不及。铬的过量摄入会造成中毒。铬的中毒主要是偶然吸入极限量的铬酸或铬酸盐后,引起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和血液的广泛病变,导致死亡。也有铬酸钠经灼伤创面吸收引起中毒的事例。长期职业接触、空气污染或接触铬的灰尘,可引起皮肤过敏和溃疡,鼻腔的炎症、坏死,甚至肺癌。经口摄入,可引起胃肠道损伤,循环障碍、肾衰竭。治疗万法在于离开接触,采用鳖合剂治疗,高糖摄入也使铬排泄量增多。铬有2价、3价和6价三种化合物。引起中毒主要是指6价铬而言,它具有强氧化性,易穿入生物膜而起作用;2价、3价铬在皮肤表层即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不会引起生物效应。
相关图片:
↑图:铬超标胶囊铬超标药用胶囊 铬超标胶囊名单空心胶囊铬超标
↑图: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胶囊剂药
↑图:铬超标胶囊图片 铬超标胶囊 事件,铬超标胶囊有哪些
↑图:4月27日,乌鲁木齐市集中销毁铬超标胶囊剂药品
↑图:国家 食药监局 要抓好铬超标药用胶囊后期 处置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