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知识主页 > 其他 > 正文

法律知识

复旦学子“免死”求情的情与法

 10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4-05-09 17:43:09
导读:在林森浩是否该判死刑问题上,要求“杀人偿命”是人情,基于恻隐之心的同情也是人情,而法院要做的就是依法做出契合正义的判决。据报道,复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一审被判死刑后,复旦177名学生签署“免死”请求信。请求信认为,林森浩的罪行是不可原谅的,应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也不想干扰法院的判决,但是希望能从情...

在林森浩是否该判死刑问题上,要求“杀人偿命”是人情,基于恻隐之心的同情也是人情,而法院要做的就是依法做出契合正义的判决。

据报道,复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一审被判死刑后,复旦177名学生签署“免死”请求信。请求信认为,林森浩的罪行是不可原谅的,应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也不想干扰法院的判决,但是希望能从情理上讲减轻对林森浩的判决”。

对复旦177名学子“免死”求情的举动,许多网友并不认同,有媒体评论还指出,“几乎触犯了众怒”。

针对林森浩的投毒杀人罪行,一些网友认为应当“判其死刑立即执行”,当然没什么不可理解。但如果进而愤怒至对“免死”观点大加鞭挞,那未免有些过激,不仅不合乎“尊重不同观点”的言论之理,恐怕也罔顾法理与人情的复杂交织。

林森浩故意投毒杀人,悖逆人情,不容姑息,当依法追责。但在此前提下,复旦学子对同样也是人的林森浩可能面临的死亡,报以“恻隐之心”,本也合乎人情考量。如果挟恨要求“杀人偿命”是人情,那“物伤其类”的恻隐同样也是人情。

事实上,在许多案件上,情与法的纠葛都无法避免。而司法也很难完全摆脱舆论“冲击波”,本质上,“法律无法远离‘看得见的人情’”,但要保证公正,它就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并对芜杂的舆情做到“兼听”而非“偏听”。

说到底,司法机关审理案件,不应偏听一方诉求,而应努力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做出契合司法公正的判决。就该案而言,无论是要求判林森浩死刑的,还是为其求情的,都有其合理成分。而法院方面该做的,是终审时本着少杀慎杀的宽严相济精神,坚持依法审决。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