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乍听到“浇花息讼”,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觉得肯定与美好、浪漫有关。事实上其也确是一则美谈,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则美谈源自于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潘安真名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 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至此后世皆以潘安称之。世人最喜用“貌比潘安”来形容一个男子风仪神秀、容姿俊雅... |
乍听到“浇花息讼”,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觉得肯定与美好、浪漫有关。事实上其也确是一则美谈,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则美谈源自于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潘安真名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 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至此后世皆以潘安称之。世人最喜用“貌比潘安”来形容一个男子风仪神秀、容姿俊雅,“掷果盈车”的故事早已是妇孺皆知,但潘安不仅仅是“美男符号”,他还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和一位卓有政绩的地方首长。 潘安出身儒学世家,少年随父游历山东、河南、河北,青年时期就读洛阳太学,后任河阳(今吉利区、孟州市一带)县令。据说潘安在私邸花园载满了桃李,又在园内挖一口井,以作浇花之用,这井不深,却井水充盈,名为浇花井。
每天办完公事,他就到花园里自己提水浇花。为处理民间斗殴吵架的官司,他专门做了十几只尖底大水桶放在大堂上。有一次两家邻居因小事大打出手,闹上公堂。潘岳先给原告一只尖底水桶,给被告一根扁担,一条井绳,让两人去花园浇花。要想成功浇花,必须两个人齐心协作,达成默契,相互配合。起初两人磕磕绊绊,极不配合,少不了你恼我怨,极为不满,但衙役在一旁监督着,他们也只得互相协作。两个人一人汲水,一人穿杠,统一上肩,一致行动。慢慢的终于能顺利行动,浇花也变得不那么困难了,等到累了半天终于把花浇完,两人在互相合作中,找到了默契,开始相互理解和体谅,火气早已消了,再互相看看,都一脸愧色。这时,潘安才把双方叫到一起,潘岳问:“官司还打吗?”二人都说不打了。于是潘岳请这二人吃顿饭,而后商谈解决问题,判定是非曲直。公平合理的划分了责任,两人均心服口服,化干戈为玉帛,乐于重修旧好。
每每遇到邻里相讼等民事纠纷,潘岳都让矛盾双方协力浇花,不仅化解了矛盾、还不伤和气、更不用动一棍一棒。此后河阳县政通人和、民风厚朴、百姓安居乐业。后来,河阳百姓为不忘潘县令恩德,便把潘岳花园旁的一个小村改名为“花园头”,把花园里那口“浇花井”改称“潘安井”。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