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从字面上来看,单位犯罪主体仅仅指单位,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五类。 但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又包括很多种类,我国法律没有确切地指出是否所有类型的公司、企... |
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从字面上来看,单位犯罪主体仅仅指单位,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五类。
但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又包括很多种类,我国法律没有确切地指出是否所有类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都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这就导致了我国不仅在刑法理论上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组织是否属于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也存在疑惑。其中就包括:
一、国家机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政企彻底分开,国家对经济活动实施宏观调控,不再直接介入经济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机关构成单位犯罪的情形将会逐渐减少,乃至于最后消亡。
二、私营企业、私营公司
通说认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公司、企业以公司、企业的名义实施犯罪的,按单位犯罪处理;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犯罪行为按自然人个人犯罪定罪处罚。新颁布的《公司法》中也规定,一人就
以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私营公司应当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三、单位的分支机构和内设职能部门
通常情况下,单位的分支机构虽然行政管理上隶属于该单位,但他们都有固定的名称、场所、资金、设施和工作人员,并经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可以独立地承担经营活动中责任,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我们认为,单位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四、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一般由乡镇政府来指导其平时的工作,它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对外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在公安部对内蒙古公安厅发布的相关文件中,明确表示村民委员会不属于刑法第三十条列举的范围。因此,对以村民委员会名义实施犯罪的,不应以单位犯罪论,可以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