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当前搜索词:枪支

热门搜索:

结果列表

  • 刑法规定怎样才构成非法持有枪支

    2015年7月29日 民商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查看更多>>

  •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立案标准

    2015年7月29日 民商事务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非法持有、私藏军用枪支一支以上的;(二)非法持有、私藏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一支以上,或者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三)非法持有、私藏军用子弹二十发以上、气枪铅弹一千发以上或者其他非军...查看更多>>

  •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不一定是犯罪 怎样区分罪与非罪

    2015年7月29日 民商事务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故立法上没有规定数额、情节的限制。但是,根据本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不应认为是犯罪,可以依照其他有关规定处理。同时,在区分罪与非罪时,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1)要把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与未携带持枪证件而携带依法配备、配置枪支、...查看更多>>

  •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2015年7月29日 民商事务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也可成为本罪主体。本罪其他有关规定处理。同时,在区分罪与非罪时,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应由公安机关对个人或者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弹药罪与私藏枪支、弹药罪的界限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禁止私人持有...查看更多>>

  •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

    2015年7月29日 民商事务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国家禁止任何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1996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都是违法犯罪行为。由于枪支、弹药一旦失控,就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被一些犯罪分子用来实施杀人、抢劫、绑...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2015最新修订枪支管理法全文

    2015年4月27日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二号公布;自1996年10月 1日起施行;根据2009年0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根据201...查看更多>>

  •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办法 最新射击竞技体枪支管理办法全文

    2015年4月20日 法律法规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的管理工作,促进射击运动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以下简称...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2015最新枪支管理法全文

    2015年3月16日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二号公布自1996年10月 1日起施行。 根据2009年0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 目 录 第一...查看更多>>

  • 非法持有枪支

    2014年5月27日 刑事行政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国家禁止任何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1996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1]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都是违法犯罪行为。由于枪支、弹药一旦失控,就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被一些犯罪分子用来实施杀人、抢劫、绑...查看更多>>

  • 《刑法》有关枪支、弹药、爆炸物的犯罪应当如何处罚?

    2014年5月20日 刑事行政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规章、通告等规范性文件,以各种方法生产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制造行为;或者行为人购买或者出售枪支、弹药、爆炸物的买卖行为;或者通过各种交通工具移送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运输行为;或者通过邮局将枪支...查看更多>>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