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解释】: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①《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②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③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
【解释】: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①《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②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
③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④宋·陈亮《与应仲实书》:“苟无儒先生驾说以辟之,则中崩外溃之势遂成,吾道之不绝如缕耳。”
不绝如缕
发 音 bù jué rú lǚ ( 缕;不能读作“lóu”。)
释 义 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用 法
【近义词】:危如累卵、岌岌可危、千钧一发、余音绕梁、余音袅袅
【反义词】:牢不可破、安如泰山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
【英文】:hanging by a thread
【用法】 多用于声音;也用于书信、情绪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偏正式。
【例句】
(1)箫声袅袅;~。
还可指形势危急
常被误用来形容“持续不断,经久不息,人多而纷杂”[1]
释 义
绝:断;缕:细线。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 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
出 处
①《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
②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示 例: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