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不惑之年bù huò zhī nián[释义] 惑:迷惑;年:年龄。不迷惑的年龄;人到四十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语出]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正音] 之;不能读作“zī”。[辨形] 惑;不能写作“或”。[近义] 人到中年[... |
不惑之年bù huò zhī nián
[释义] 惑:迷惑;年:年龄。不迷惑的年龄;人到四十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语出]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正音] 之;不能读作“zī”。
[辨形] 惑;不能写作“或”。
[近义] 人到中年
[反义] 豆蔻年华
[用法] 形容人到了四十岁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一般作主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①一转眼我已到了~了。
②那时;家父已过~;精力已大不如前;加之整日伏案写稿;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成语出处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成语辨析
【辨形】惑:不能写作“或”。
成语示例
◎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可是最近二年提拔的正研究员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最大六十一岁,最小也有四十五岁,副研究员多数在四十五岁以上,最大已年过花甲,最小也达不惑之年。
◎30多年前,我是最早阅读过施昌东初期一些作品原稿的人,又何曾料及会在今天为他的最后一本遗稿作序呢?那时候我方近不惑之年,而他还是一个20来岁的青年学生,我给他们上四门课,其中有一门是写作课。
◎皇天终不负有心人,在接连失利后,沈家本仍坚持应试,终于在1883年考取进士,功名成就;这一年,沈家本已是四十二岁,过了不惑之年,由此可见,沈家本求取功名之路多么漫长。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