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让“专项巡视”成为治理腐败的一剂“猛药” 截至6月19日,2013年中央第二轮巡视的10个巡视点已全部公布了整改报告。初步统计,除了新华社和云南省,其余8个巡视点共处理12759人,其中包括至少68名厅局级官员,128人被移送司法机关。新华社的整改报告未涉及查办案件情况;云南省则通报立案754件... |
让“专项巡视”成为治理腐败的一剂“猛药”
截至6月19日,2013年中央第二轮巡视的10个巡视点已全部公布了整改报告。初步统计,除了新华社和云南省,其余8个巡视点共处理12759人,其中包括至少68名厅局级官员,128人被移送司法机关。新华社的整改报告未涉及查办案件情况;云南省则通报立案754件,其中厅局级8件,但未公布处分的具体人数。
2013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工作从去年10月底开始,为期2个月左右。今年2月,中央巡视组陆续向10个被巡视地方、单位反馈巡视情况。
被查处的68名厅局级官员中,广东查处人数最多,达38人,此外湖南有15人,国土资源部有6人。广东、湖南、吉林、安徽均点名通报了所查处的厅局级官员姓名,如广东的“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省海防打私办原主任罗欧”,湖南的“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岳辉,岳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韩建国”等。云南虽未公布具体的查处人数,但通报称立案调查了厅局级官员8件。山西也未通报所查的厅局级官员人数,但称截至4月底,处分厅局级干部数量增长100%。据此,二轮巡视至少有68名“厅官”被查处。
网友对巡视组的工作一直很关注,也期待看到巡视组的工作成果。强国网友希望巡视组要当好“千里眼”和“顺风耳”,瞪大眼睛发现问题。我们一起看看强国网友的心声!
网友“午夜听蝉”:有人说,由网民参与的网络反腐热潮正改变着中国的反腐格局。这话不错,但是如果仅仅有网民的参与,而没有纪检部门的主动对接,恐怕近期官员落马的频率不会如此密集,网络反腐的成效也不会如此明显。中央巡视工作,应该能够拍死一些苍蝇也能逮住几只老虎,但更大的意义是对于一些违纪现象早发现早处理,防微杜渐,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同时更能让反腐工作在一定情况下由被动转为主动。
网友“海上昆嵛”:要“看得准”。不放过任何一个违法者,也不冤枉任何一个老实人。巡视工作最主要的职能是发现和反映腐败线索,但在调查的过程中一定要明辨真假,打击腐败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干部。对诬告、提供假线索、混淆舆论视听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违法分子,也要依法严惩,以维护清正的干群反腐监督检举环境。
网友“管荣保”:我们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通过过各种手段,挖掘出那些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不仅是其职责的需要,也是形势的需要。只有尽早发现,才会针对其发生的特点及时进行治理。不然,就会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只有早发现,才会早治理,“老虎”要坚决打掉,而“苍蝇”除清除治理外,还会让一部分人能悬崖勒马,既保护了一部分人,也会让党、政府和群众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网友“小属768”:对腐败的查处和宣判不能拖,拖久了群众就会质疑,觉得“有猫腻”。违纪违法的问题查出了苗头,党纪机关、公检法等部门就要迅速联动,把违法犯罪分子控制住,防止其畏罪潜逃,尤其是对“裸官”,必须加强监管。要及时进入司法程序,并在保密允许的范围最大程度地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媒体舆论的监督。
网友“呵哒”:吏治清明,是中国人向来追求的目标;根除腐败,更是中国人最强烈的呼声。此次,诸如中央巡视组突出反腐主题,可以看出新一届中央领导惩治腐败的决心和“硬手腕”。腐败是伴随权力滋生的“毒瘤”,我们期待中央巡视组在找出“老虎”和“苍蝇”,使出一剑封喉的技术及时切除腐败滋生蔓延的“毒瘤”。
网友“岳朝天阙”:中央巡视组的“雷霆出击”架起了一道反腐的高压线,凸显出新一届中央政府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决心。巡视无疑也对腐败起着“敲山震虎”的作用,我们也期待巡视组都能够像“钦差大臣”一样,履行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揪出隐藏的“老虎”、“苍蝇”,为构筑廉政政府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中央巡视组:哪里问题集中就向哪里发力!
“专项巡视”的意义,在于三个层面:一是彰显巡视制度的创新与发展。要让巡视制度成为“髙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必须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在总结上一阶段巡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新问题、研究新情况,以制度创新回应腐败领域的新动向、新症结。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巡视更富针对性。“专项巡视”的特点在于闻声而动,针对特定问题、特定领域、特定人员开展巡视,哪个地区或单位问题多,就向该地区或单位派驻巡视组。通过这种灵活的巡视方式,打破了此前的巡视“规律”。在“专项巡视”这一方式正式提出前,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就呼吁,希望巡视时间、巡视方法等方面要灵活多变,不能让巡视对象掌握规律。
三者,增强巡视的威慑力,提高制度反腐的预防力。正如王岐山所言,“我们可以就这一个事、就这一个干部派一个专项巡视组,把这个问题搞明白。机动灵活,摸不着,突然就来了,我看这个震慑作用很大。”将非常规巡视常态化处理,雷霆出击、迅猛问责,确实会让作奸犯科者心有戚戚。
毋庸讳言,眼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问题依然多发,譬如有的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问题突出等。“专项巡视”就是要“瞪大眼睛发现问题”,高频率、多层次,改革手段与方式,将失范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将贪腐的线索归于法纪来厘清。
中央巡视组下一步会“打”向哪里?
中央巡视工作,其实被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各省市自治区的巡视,被称为常规巡视;一类是对中央国有企业、大型国有银行、大学以及中央各部委局的巡视,被称为专项巡视。
2013年5月第一轮巡视中,中央巡视组对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江西省进行了常规巡视;对中储粮总公司、水利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了专项巡视。
2013年11月的第二轮巡视,对吉林省、云南省、山西省、安徽省、广东省、湖南省进行了常规巡视;对商务部、新华社、国土资源部和三峡集团进行了专项巡视。
2014年3~5月,对甘肃省、北京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天津市、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南省、河南省、福建省和辽宁省进行了常规巡视;对科技部、复旦大学和中粮集团进行了专项巡视。
从上面三轮的中央巡视可以看出,中央巡视工作以常规巡视为主、专项巡视为辅,尤其在今年的第一轮巡视中,增大了常规巡视的占比。
按照党内巡视的有关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同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委员会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巡视,在每届任期内要开展1至2次。
这意味着,本届中央领导班子五年任期内,将进行1~2次的中央巡视工作。
目前常规巡视中,直辖市只有上海尚未被巡视,自治区中还有广西和西藏尚未被巡视,此外,黑龙江、河北、四川、陕西、湖北、青海、江苏和浙江也未被巡视。这也就意味着,尚有11个省市自治区未被巡视。
而按照目前增加常规巡视占比的趋势,13个中央巡视组在下一步极有可能将所有剩余常规巡视地方巡视完毕。同时,还有可能选出一个中央部委、一个央企或者一所大学进行专项巡视。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