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人民网太原9月22日电(记者冀业)9月16日至19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深入吕梁市五个县区,就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山西工作指示要求的情况、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王儒林说,我到山西工作后,把调查研究的第一站选在吕梁。实事求是地说... |
人民网太原9月22日电(记者冀业)9月16日至19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深入吕梁市五个县区,就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山西工作指示要求的情况、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进行调研。
王儒林说,我到山西工作后,把调查研究的第一站选在吕梁。实事求是地说,有的同志建议,吕梁情况复杂,第一站最好不去吕梁。我经过认真考虑,第一站还是要到吕梁来。我觉得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吕梁是革命老区;第二,吕梁是腐败问题重灾区;第三,吕梁是“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故乡;第四,吕梁是当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矛盾突出的地区。我们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凤凰网 人民网信息)
看到这篇报道,大概人们都会为新任的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点赞。在山西出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严重形势下,入晋主政山西,面临的现实环境可谓是“举足轻重”。省委班子需要健全,反腐败斗争需要推进,经济发展需要抓紧,政治生态需要重塑,社会风气需要净化等等,所有的一切显然如“箭在弦上”、刻不容缓的急迫。
可能不仅是山西人民在凝神静气地观望,就是全国舆论都在观望着,看王儒林将如何去“快刀斩乱麻”地开创山西新局。继在全省干部大会上发表“施政演说”后,作为深入了解山西基层实际状况的工作调研,王儒林书记首选了“吕梁市”。这个被称为山西腐败问题的“重灾区”,自然情况复杂,问题严重。而王儒林却没有理会一些同志的“善意”,毫不回避复杂问题和困难,直面挑战,直奔“吕梁山”而来。
从王儒林讲的四点理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思考特点。吕梁是革命老区,聆听老区人民的心声,了解老区人民的生活疾苦,自然是必须的;吕梁是腐败问题“重灾区”,一定是问题成堆,情况复杂,问题严重,需要去解决;吕梁是清官“于成龙的故乡”,在“激浊扬清”的全国大形势下,通过“天下廉吏第一”宣传,对弘扬“清风正气”非常必要;吕梁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山西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王儒林的四个理由,验证了他的搞好山西工作的坚定决心,验证了他敢于直面困难和问题的责任担当。我们可以想象,杜善学、聂春玉、白云三个副部级“大老虎”参加施政吕梁;丁雪峰、张中生、郑明珠三位地厅级“贪官”影响犹在;邢利斌、贾廷亮、邸存喜、袁玉珠“四大金刚”富甲一方。这些人的因素存在,在一般人看来,吕梁就如“一座火山”,一潭混水,“避而远之”犹为上策。可王儒林没有这样思考,因为他知道重任在肩、义不容辞。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会影响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开展,作为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员”们,承担着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责任,承担着解决“政令不出中南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习惯性旧弊的责任,可谓身负重担,举足轻重。王儒林的做法是否是一种借鉴,是一种启示呢?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发展矛盾,你是否能够高瞻远瞩,顾全中国发展大局,敢作敢为,勇敢担当呢?
中国的“反腐败”斗争虽初见成效却任重道远,作为地方各级的党委的主要负责人,从某种意义上讲系党风廉政建设于一身,倡廉洁奉公气象于一行,擎“反腐败”大旗于一举。如何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立威于官场,扬名于民间,敢于有”大无畏“的精神,敢于有“大公无私”的情怀,敢于有“天下安危”之忧患。这对于每一个党的领导干部来讲,都是一种时代的考验,都是一种党性的考验,都是一种人生理念的考验。
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调整升级的关键时刻,作为一级地方的主要领导,如何理解“反腐败斗争”与各项工作上“有所作为”的关系,如何克服“怕犯错误”的消极怠工错误思维,如何坚定不移地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推进改革,以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用积极的姿态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这应该是当前和今后主要的着眼点和重中之重,是地方官员们的思考方向。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俗话说的好,“在其位,谋其政”,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的观点和做法,显然是一种负责任的思考,是一种敢担当的行为。相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强有力的领导下,王儒林书记会带领省委班子把山西的各项工作扎扎实实推进,在三晋大地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