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你不知道的周恩来:每月工资不过400元 竟现1.2万英镑存款

 25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2-09 14:13:16
导读: 这笔存款是1967年7月8日存入中国银行的,总额为1.2万英镑,是以周总理的名义存的,周总理当年月工资也不过400元。根据当年的汇率,l.2万英镑折合成人民币是82308元。这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一笔巨款。1997年在中国银行内部审计中,一笔30年前的存款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这笔钱是1967年...

 

 

周恩来每月工资不过400元,竟现1.2万英镑存款

 

这笔存款是1967年7月8日存入中国银行的,总额为1.2万英镑,是以周总理的名义存的,周总理当年月工资也不过400元。根据当年的汇率,

l.2万英镑折合成人民币是82308元。这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一笔巨款。

1997年在中国银行内部审计中,一笔30年前的存款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这笔钱是1967年7月8日存入中国银行的,总额为1.2万英镑,是以

周总理的名义存的,周总理当年月工资也不过400元。根据当年的汇率,l.2万英镑折合成人民币是82308元。这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一笔巨款

。而这1.2万英镑为什么会以周总理的名义存入中国银行呢?

  中国银行的英国姑娘

  1918年,一个叫多利的女孩出生在英国伦敦。当她20岁左右的时候,二战的硝烟弥漫着整个欧洲,1940年,德军对伦敦进行了长达10个月

的轰炸。这时多利所在的公司停业了,为了生计,她来到与原公司在同一栋楼的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应聘。20世纪40年代,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是

中行三大海外机构之一,它不仅负责英国本土的业务,还管辖着整个欧洲与非洲大陆的银行业务。多利被聘用后,除了担任柜台出纳应付日常

业务,还要为上百名中国海员发放工资,办理汇款。这些海员都是在国民党管理的俱乐部里活动。在那里,他们都被带坏了,沾染上了英国的

坏风气,赌牌、嫖娼。他们把挣来的大部分钱都花在那上面了,看着中国海员把刚刚领到的工资拿去随意挥霍,多利既气愤又同情,那时只要

海员们接受她的劝说把工资寄回国内,多利就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减免他们汇款的手续费。

  正义让他们结合

  转眼间到了1944年,多利在中行伦敦分行已经工作4年了,她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经理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但是在那年的冬天她却闯了大

祸。

  1944年中国国内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中国政府和红十字会都在中行伦敦分行设立了募捐箱,为抗日战争的受害者募捐,而多

利发现负责管理中国政府募捐箱的官员经常会盗取捐款。多利就将募捐箱放到了柜台底下,因为她肯定那里的钱都会装进那些官员的腰包。多

利的举动激怒了募捐官,他以私藏政府募捐箱为由要求银行经理开除多利。虽然经理知道多利是冤枉的,但迫于压力也只好同意。就在这时,

一位年轻的中国员工站了出来,他叫刘本昆,毕业于清华大学,原来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雇员,1943年,来到伦敦分行工作。在刘本昆的全

力帮助下,多利终于被银行留了下来。

  多利的正直善良深深地吸引着刘本昆,而刘本昆的骑士风度也打动了姑娘的心。他们相爱了。1949年,多利与刘本昆在伦敦举行了婚礼。

婚后多利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刘道蕊。

  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了,在百废待兴之时,稳定金融市场,保护国家财产成了新政府的一件大事。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主持下,中国

银行成立了总管理处,并立即通电各海外分行,冻结资产等待接收。但伦敦分行的经理不但拒绝接受中行新总处的领导,还准备把中行在欧洲

储存的大量外汇转移到台湾。

  保卫当时伦敦中行持有的人民政府的财产便成为一个紧要的任务。那时伦敦分行的大部分员工已被遣散,只有不足10人留守。其中刘本昆

等5位员工的亲属都在国内,所以他们对新中国的情况比较了解。为了保护中国银行在欧洲的资产,经过反复考虑,刘本昆等5人决定起义。


  5人起义小组成功地保护了国家的财产,刘本昆被中行总行任命为襄理。

  新中国成立后,刘本昆一直想回到祖国工作,他给总行领导写了一封信:我希望回国工作,我的夫人也极愿同我回到中国。

  作为一名英国人,刘道蕊很清楚,当时中国的条件远不及英国,但作为妻子,她尊重丈夫的选择。为了能和丈夫一起回到中国,她做出了

一个勇敢的决定:放弃英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1957年,刘道蕊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成为一名中国公民。


  1967年6月的一天,周恩来总理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中写到:敬爱的周总理,我们今天通过银行给您汇去1.2万英镑。这些钱是我

们这些年来从我们工资内节省下来的。我们早就打定了主意,要把这些陆续积累下来的钱交给国家,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但是由于我们还

不很清楚应该通过何人将这笔钱交给国家才稳妥可靠。万不得已,我们才将此事交您处理,因为我们相信您。

  随信还寄去一张1.2万英镑的汇票。接到这笔款后,周总理很快做出了批示:个人存款,国家不能收。要尽快查到捐款人,将钱退回去。

但因为“文革”的影响,查找捐款人的事,无法正常开展。为了这笔款的安全,负责调查捐款人的工作人员以周总理的名义,将钱存入了中国

银行。可谁也没有想到,这笔钱竟然存了30年。

  用存款成立基金会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刘本昆夫妇的工作都有了新的变动,刘本昆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际部副总经理,刘道蕊负责培训银行的年轻

职工。

  时间到了1997年,刘本昆夫妇已经退休快10年了。那年在中国银行内部的一次审计工作中,发现了一笔30年前以周总理名义存入的存款,

经过查实,这笔钱是1967年周总理收到的捐款。

  1967年到1997年,时间已过去了整整30年,将英镑折合成人民币并加上利息,这些钱在1997年价值467000元。上级领导命令中国银行继续

执行30年前周总理的指示,找到捐款人,把钱退回去。经过反复调查,最终证实,刘本昆夫妇就是30年前的捐款人。

  当中国银行的代表找到了刘本昆夫妇,问应该怎么处理这笔钱时,他们说,这笔钱已经捐出去了,不能再收回。

  其实刘本昆夫妇并不富裕,在很多老同事的眼中,他们一直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那时刘本昆长期患病,经常需要住院治疗,可两位老人

坚决不肯收回捐款。刘道蕊说:"我提议以我丈夫的名义建立一个基金会,用来表彰银行的优秀员工"。1997年8名青年职工成了第一届刘本昆基

金获得者。

  今年1月6日是刘道蕊89岁的生日,中国银行的青年员工们为她举办了热闹的生日聚会。刘道蕊来到中国已整整40年过去了,这40年间她没

有再回过自己的故乡英国。刘道蕊说,10年后,她还要在北京过自己99岁的生日。

义捐万元英镑

  1967年初,在刘本昆的一再申请下,中行总行最终同意让他们夫妇回国工作。接到通知后,归心似箭的刘本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变卖了全

部家产,因为过于仓促很多东西都是半卖半送,就连自己的一套品质很好的公寓也只以1.2万英镑的低价出售了。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

憬,夫妇俩踏上了行程。

  回国后,刘本昆被分配到中国银行总行国际部工作,刘道蕊在总行进口部欧美组负责制作各种单据。

 

关键词:周恩来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