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始末1950年夏季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介入。应金日成请求,毛泽东研究决定以志愿军名义出兵援助。入朝后,经过五次战役,志愿军与人民军一起将敌人赶至三八线,一举打破敌人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梦想,并将战线稳定在这一地区。虽然美国将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 |
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始末
1950年夏季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介入。应金日成请求,毛泽东研究决定以志愿军名义出兵援助。入朝后,经过五次战役,志愿军与人民军一起将敌人赶至三八线,一举打破敌人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梦想,并将战线稳定在这一地区。虽然美国将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海军的二分之一投入到朝鲜战场,但没有在军事上获得胜利。战争头一年就耗资100亿美元,伤亡10万人,引起美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因为当时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没有足够的机动兵力调到朝鲜,而朝鲜问题不能久拖,久拖就会影响全球利益。美国不得不考虑以谈判方式“体面”结束战争。
1951年5月16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决定。之后开始多方寻求线索,力求“光荣停战”。但又碍于面子,不好直接向中朝提出,只得与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利克联系,拐弯抹角表达谈判解决问题。毛泽东得知后,作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结束战争的方针。即打谈结合,边打边谈,争取早日结束战争。6月23日马利克在联合国发表讲演建议交战双方先谈判、停火、休战。美国随即指示远东的司令官李奇徽准备停战谈判。我国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表示欢迎。
就这样,僵局打破,傲慢的美国人不得不在谈判桌前与中朝代表坐下来。朝鲜战争开始新阶段。
首次交锋——谈判地点选择。1951年6月30日,星期六,东京时间上午8时,远东最高司令官遵照美方指示,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向中朝最高司令彭德怀和金日成发布要求谈判的通知。并建议谈判地点在丹麦的医疗船上。中朝认为不合适,建议谈判地点应放在三八线上的开成地区。经过多次讨论,美国不得不同意,并达成如下协议:正式谈判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并举行预备会。由于谈判地点在中朝军队控制区,”联合国军“代表进入后由中国军队保证其人身安全,为便于识别,代表进入,每辆车均覆盖白旗一面。为在谈判中争取主动,双方都派出强大阵容。
1951年7月10日,”联合国军“代表扛着白旗在规定时间进入谈判地点。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在谈判中,美方处处蛮不讲理,显示霸主样子。经过多次交锋,26日就议程安排达成五项协议:一通过议程,二确定双方军事分界线建立非军事区,三实现停火与休战的具体安排,四关于俘虏的安排,五向各国政府建议事项。
战俘问题——休会、休会、无限期休会。1951年12月11日,双方开始讨论战俘问题,美方在此问题上一直作梗,其休会次数之多,拖延时间之长,争辩之激烈,实属罕见。直至1953年5月25日美方才接受中朝代表关于战俘遣送的建议,6月8日,双方正式签订关于战俘遣送问题的协议。
最后一击——教训李承晚。1953年6月18日,李承晚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将战俘营中2.7万人民军战俘就地'释放”,然后将其扣押编入南朝鲜军队。这种行径,中朝方面当然不能容忍。决心教训破坏谈判的李承晚军队。1953年7月13日黄昏,我军发动转入阵地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也是最后一次攻击——金城战役,共集中1480门火炮 向敌人发射炮弹19000吨。战至27日,击退敌人1000次反扑歼敌78000人,收复土地192.6平方公里。在我军的沉重打击下,李承晚开始改变态度,愿意接受停战的各项条款,但却不愿意出席 签字仪式。
庄严时刻——签署停战协议。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中朝代表从西门、“联合国军”代表从东门进入签字大厅。而后,双方首席代表南日和哈里逊分别在已准备好的18份停战协定文本上签字。签字后12小时,停战协定正式生效。
中朝及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为之欢欣鼓舞,热烈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