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朝鲜战争最大胜者是谁?谁才是朝鲜战争最大胜者?

 15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3-06 16:08:37
导读:朝鲜战争最大胜者并非中美而是苏联!朝鲜人民军进攻 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声称,李承晚在美国...

朝鲜战争最大胜者并非中美而是苏联!
朝鲜人民军进攻

      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

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声称,李承晚在美国操纵下

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外国文出版社1958年)。苏联解体后,随着前苏联档案的

公开,目前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兼朝鲜人民军司令官金日成

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大韩民国的突然进攻。当时大韩民国国防军三分之二的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后

汉城(今首尔)失守。在撤退时,韩高层惊慌失措,将汉江大桥炸毁,把大批军队送给了朝鲜,更快瓦解了韩军抵御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金日成并未事先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具体的开战日期,因此中国大陆与美国一样,直到战争开始

才真正得悉。这也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朝鲜单方面“不宣而战”。

联合国的反应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

巡逻,阻止台湾的国民党军渡海反攻大陆。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还向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在苏联代表因自1950年1月起抗议中国代表席位被台湾

国民党政府继续占有而缺席的情况下,以13:1(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的情况下动议得到通过,但苏联解体后,随着前苏联档案的公开,6月25

日朝鲜战争爆发时苏联驻联合国大使曾向斯大林建议,苏联代表应于6月底前返回安理会,以便行使否决权,反对联合国通过不利于朝鲜的决议

,但被斯大林拒绝了。这就使联合国顺利通过了上述三个决议开始出兵朝鲜。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英

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韩国国防军

均归驻日的美远东军指挥,麦克阿瑟上将为美军远东军司令。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应

      在7月初,得知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消息后,周恩来明确向斯大林表明,中国会在东北集结9个师,如果朝鲜人民军被打败,会迅速派遣

部队入朝帮助朝鲜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7月7日毛泽东下令部署河南的3个野战军(38军、39军、40军)和黑龙江的42军向中朝边境集结

。10月1日,在国宴上,毛泽东提到了出兵的问题,黄炎培说“自古道出师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周恩来插话说“我们打算叫支援军,支援

朝鲜人民。”黄说“谁派出去支援的?是国家么?那我们是不是要和美国宣战?”毛泽东提笔将“支援”改为“志愿”。“中国人民志愿军”

由此定名。

(理性者下面这句可以不看)

      看了文章后大家就要开始发挥客观分析能力了,因为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后的教材再也不会被冠以主观意识了,大家都知道在大学里面提

倡的是客观判断能力,老师也变成了讲师,学生们从此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因为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加上跟以前完全不同的教育政策,此时的

教师再也不能将教育部门所拟定的“历史”强加于人了。


评论一: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时苏联驻联合国大使曾向斯大林建议,苏联代表应于6月底前返回安理会,以便行使否决权,反对联合国通过不利

于朝鲜的决议,但被斯大林拒绝了。

这句话希望大家判断?

尽管这场战争中国不得不打,但因此所交恶的不仅仅只是西方国家,这难道不是斯大林的阴谋?这难道不是在大国博弈中的失败?

评论二:如果像某些人所说的朝鲜战争是美国人早有预谋,那韩国军队在开战3天就首都沦陷、丢盔卸甲,军队甚至差点被撵进了太平洋,这难

道也是美国精心策划的结果??

评论三:中美两国兵戎相见、伤亡无数,而苏联人则未损一兵一卒,坐收渔利,试问,这难道不是苏联人的胜利吗?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