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蒋介石的替身何云何云,长相酷似蒋介石,他不仅是蒋介石的结义兄弟,更是蒋介石的替身,连宋美龄都经常搞错,更何况其他人呢?何云生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比蒋介石大7岁,祖籍浙江省严州府建德县梅城镇双桂坊。何父盼望儿子以后能连连发达,就为其取名为连发。8岁时,连发进了当地一家私塾,先生为他取了个官名叫... |
蒋介石的替身何云
何云,长相酷似蒋介石,他不仅是蒋介石的结义兄弟,更是蒋介石的替身,连宋美龄都经常搞错,更何况其他人呢?
何云生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比蒋介石大7岁,祖籍浙江省严州府建德县梅城镇双桂坊。何父盼望儿子以后能连连发达,就为其取名为连发。8岁时,连发进了当地一家私塾,先生为他取了个官名叫何云,字玉龙。何云读了3年私塾后,便辍学在家以种菜为生。
何云性格内向,乐善好义。有一次,何云在卖菜时看到官府的厨衙在街上强购一个老汉手中的野兔,老汉不依,厨衙就对他拳打脚踢。何云赶忙上前拦阻了府衙,并把身上卖菜所得的几个铜钱给了老汉。回到家中,何云拿起锄头长叹一声:“这个皇帝是好倒台了!”
1898年,年已18岁的何云感到呆在家里没有出息,干到死也只是个种菜的,不如当兵去。可何父却坚决反对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一年,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消息传到建德县后,何云更加坚定了当兵的决心,私下里瞒着父亲报了名。临出发的那天,何母拿出了当年陪嫁的绣花挂袋,让何云去当铺换了几个钱,买了几个烧饼当干粮。就这样,何云走上了吃粮当兵的路。
何云当的是绿营兵,据守在上海江南制造局(清政府的兵工厂)。当时,上海是全国反清爱国运动的中心,上海的同盟会领导人陈其美密谋武装起义,他知道江南制造局是清政府在上海的主要堡垒,于是便派蒋介石去打探。
恰巧在这天,何云跟着伍长李麻子出来逛街。一个小摊贩向他们兜售香烟,李麻子问也不问,拿过香烟就抽。小摊贩要钱,李麻子竟一巴掌将小摊贩打翻在地。何云实在看不下去,便来劝阻李麻子。此事恰被经过的蒋介石看到了,他见何云的相貌像极了自己,便邀其到茶楼喝茶聊天,后又介绍何云加入了同盟会。
当时,两江总督端方知道江南制造局是上海革命党人积极活动的地方,就告诫制造局总办张楚宝,要其注意革命党的动向。很快,李麻子觉得何云这些天有些异样,有事没事常往外跑,就跟踪何云,发现了与何云长相差不多的革命党人蒋介石。一天,何云与蒋介石又聚在一起时,李麻子突然出现,捉住了蒋介石。何云急了,几拳将李麻子打翻在地,蒋介石趁机逃脱。之后,蒋介石为了感谢何云的救命之恩,与之义结金兰。
1924年1月,国民党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力排众议,任命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6月6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蒋介石为校长。没有多少文化的何云经蒋介石的特批,被招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何云在军校里刻苦学习知识,不久,他的军事技能大有长进。后来,在平定广州商团的武装叛乱和陈炯明叛军的斗争中,何云作战勇敢,处处维护蒋介石的威信,深得蒋的信任。于是,蒋介石任命何云为自己的副官。
1934年蒋介石要亲自去视察和慰问川滇黔将领:一来是将地方军阀一一收服,由中央统一起来;二来消灭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红军。
陈立夫一听蒋介石要到贵州去,便竭力劝阻。无奈,蒋介石不肯听劝。陈立夫就想了个万全之策——带替身去,危险场合让替身去应付。蒋介石也知道此去西南有许多危险,可让谁当这个替身呢?当时,陈立夫提了好几个人选,蒋介石都不满意。最后,蒋介石想到了结拜兄弟何云。陈立夫立刻调来了何云的照片,觉得此人果然形象与蒋极为相似,于是连夜派车到杭州去接何云。
何云赶到南京当晚,总统府设宴。席间,蒋、何谈起了往事,何云十分感激蒋介石: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校长后,破格录用未曾读过一天书的他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北伐攻克杭州后,蒋介石不忘旧恩,任命他为杭州市公安局局长、浙江省军事厅副厅长。上海光复后,蒋介石又把他调到上海,任上海市公安局督察长。
饭后,陈立夫把何云引进一间密室。陈立夫开门见山地说道:“此次紧急召你进京,让你承担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贵州情况复杂,为确保委员长的安全,必须替委员长找一个替身。你来当,怎么样?”
“不用考虑,选中我说明委员长与陈主任信任我,我一定效忠委员长。”何云回答得很干脆。
“好!”陈立夫大声说,“不过,当‘替身’不仅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大到处理军政大事,小到饮食起居,你必须学得跟委员长一模一样,让别人看不出一点破绽。
于是,何云便以蒋介石贴身侍卫的身份出现,只要蒋介石在工作,他都时刻跟随左右,注视着蒋介石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下班进了密室,何云必须把白天记录下来的东西,像放电影一样,复习一遍。
模仿蒋介石并非容易,蒋介石说的是奉化官话,比较软。何云故乡是浙江西南部,在习惯用语及发音上与蒋区别很大。蒋介石很少吃荤,吃荤时必有鱼,而何云荤素不分,吃得也太多太快……总之,差距太大,何云要反复练习。
1934年12月上旬,蒋介石决定在中山陵检阅卫队,有意让“替身”亮相,试一试效果。已蓄上日本式短须的何云换上特级上将军服,胸前戴上一大堆勋章和奖章,披着黑大氅。
检阅是从蒋介石的贴身卫队开始的。通过主席台时,队员们一律行注目礼,并高喊:“委员长好!”台上的“蒋介石”一脸庄严,向士兵们挥一挥手,喊一声:“弟兄们好!”
阅兵结束,“蒋介石”也未发表任何讲话。照惯例,大家等蒋介石先走才好走。“蒋介石”站起来,满面笑容地与主席台上的要人们一一握手,正要开步走,宋美龄从一旁走了出来,很高兴地挽住了“蒋介石”的手,说道:“达令,我看这卫队的装备与精神都不错,但缺少一点……”
“蒋介石”一下子脸发红,半天答不出,隔了一会,才问道:“夫人,有何见教?”宋美龄似乎有所觉察:“达令,你难道看不出来吗?”“蒋介石”摇摇头。
宋美龄笑笑:“你呀,贵人多忘事。算了,回去再跟你说吧。”宋美龄拉着“蒋介石”的手,“蒋介石”顺从地跟了过去。
这下,陈立夫急了,假如“蒋介石”真的与宋美龄共同上了小轿车直奔总统府,那麻烦就大了。陈立夫立即向“蒋介石”使了个眼色,“蒋介石”忽地停住,说道:“夫人,等我如厕了再走。”“蒋介石”向厕所走去。各位军政要人此时也纷纷下了检阅台,他们走到宋美龄身边,向这位第一夫人打招呼,这些嫡系亲信们簇拥着宋美龄走去。
陈立夫在暗中捏了把汗,“替身”演示总算蒙混过了关。
1935年3月24日,蒋介石携陈诚、吴稚晖、陈布雷等人,乘飞机经重庆到贵阳。而何云带了蒋介石的几个贴身侍卫,早两天就住进了贵州小军阀毛广翔的别墅里。
开始时,何云替蒋介石出席一些宴请,没有出什么纰漏。可事情就恰恰出在红军佯攻贵阳、主力直逼昆明这件事上。当时,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救贵阳,谁知红军虚晃一枪又去打昆明了,“云南王”龙云哭求蒋介石回兵救援。蒋介石为了安抚龙云的心,便秘密飞到了昆明。临行前,蒋介石令何云住在他的居所里,以镇住贵州的局势。
这天深夜,何云正要睡觉,士兵忽报乌江江防司令王家烈紧急求见。王家烈夜闯蒋介石的卧室,倘若不是有万分紧急的情况,他是万万不敢的。万一耽误了大事,他何云即便有10个脑袋也担当不起,蒋介石不让红军过乌江的严令,何云是清楚的。于是,何云便自作主张出来见王家烈。王家烈一见“委员长”,双脚一靠,急忙报告说乌江边发现了红军主力,吃掉了他一个团,凭他的几个兵守不住乌江,他向薛岳求救,可薛岳不理睬。何云一听,这不得了,立即拿起电话,学着蒋介石的腔调,急令薛岳派一个整编师增援乌江。
蒋介石从昆明返回贵阳,得知此事后大怒,把何云关了起来。何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不敢做声,只得乖乖地进了禁闭室。何云哪里知道,正是他的那个调遣薛岳的命令,使红军顺利地跳出了蒋介石的封堵,无意中帮了红军一个大忙。
事后,蒋介石冷静下来一想,这也不能全怪何云,怪只怪自己有些粗心大意。不久,薛岳来报功,说委员长神机妙算,他奉委员长之命“追剿”红军,取得了“遵义大捷”,击毙红军无数。蒋介石认为机会来了,何不自找台阶?于是把何云放了出来,还专门设宴招待了薛岳、何云等“有功之臣”。
很快,蒋介石又在红军要经过的川西南地区布置了重重防线,等着红军来闯。可毛泽东总是比蒋介石棋高一着——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川、康边界进军。蒋介石集合各路“诸侯”紧急召开军事会议,采取“严密封锁,困死红军”的政策,专门设立了成都行辕,令贺国光负责主要事宜。
贺国光知道何云是蒋介石的亲信,但不知何云对自己的态度如何,便想找机会试探一下。一次,贺国光拿着一份自己制定的《川境‘戡乱剿共’计划》找到了何云,请何云帮忙誊抄一遍。对此,何云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当晚,何云正在誊抄计划。不料,四川军阀刘湘想讨好蒋介石,便拿着《各军结合部防守计划》、《连坐法要则》两份计划拿来征求蒋的意见。刘湘来到“蒋介石”身边,毕恭毕敬地递上了他的文件。忽然,他一眼瞟见委座案头贺国光让何云誊抄的那份计划,不由得心中一震:“怎么?委员长还给贺国光抄文件?”何云接过刘湘的报告,往桌上一扔,学着蒋介石的语气说:“你去吧!”这一下,刘湘更呆了——白天,委员长明明交代他将此文件立即呈送,审阅后立即实施,怎么现在不看也不说呢?一头雾水的刘湘也不敢问什么,只得糊里糊涂地告辞出来。他哪里知道何云已经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总结出“不随便说话,能拖则拖,能推则推,模棱两可”的17字真诀呢!
第二天,蒋介石要去峨眉山给军官训练团训话,各路大员都来送行。蒋介石走后,刘湘拉住贺国光,心神不安地说:“委员长对我还是不信任,当面跟我演双簧戏。”贺国光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安慰了刘湘一番。几天后,贺国光上了峨眉山,对蒋介石添油加醋地诉说了何云一大堆的不是之处。蒋介石听后紧锁眉头,一声不响。
蒋介石为此事大骂了何云一顿,并要当即解除这一“替身”。幸亏陈立夫来解围,认为并非全是何云的过错,还打电话向刘湘这位深谋远虑的“四川王”作了认真解释,希望他以“委员长”的安全为重,千万保密,不能张扬。
回到南京后,何云就被陈立夫邀请去,随即被安排在汤山脚下的一栋别墅里,何云被授予军委会少将参谋的头衔,限制在参谋办公室中赋闲,领取一份高薪算作“恩惠”。何云一看,四周都有人看守,才知道自己被软禁了。何云在别墅里度日如年,十分想念自己在杭州的妻子和刚上小学3年级的女儿。何云深知“伴君如伴虎”,盟兄弟蒋介石已不是当年在上海滩的那个小青年了,此人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大权,自己的小命恐怕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莫名其妙地给丢了……
直到1935年11月1日的国民党六中全会上,汪精卫替他挨了一枪,蒋介石经这么一吓,才想起了何云。他想重新任用何云当替身,可宋美龄坚决反对,说何云的文化水平低、素质差、方言太重,当个合格的替身恐怕不行。蒋介石想想也对,当年要不是何云的瞎指挥,说不定红军过不了金沙江,自己也不用这么费力地“剿共”了。可蒋介石想起他与何云多年的交情,总觉得亏欠了对方,便指使陈立夫让何云发誓:绝不泄露当替身之事,否则立即就地正法!何云发了毒誓,这才恢复了自由之身。
1937年秋冬之交,日寇大举南下,何云回到老家隐居。翌年四五月间,浙江沦陷,何云又从平阳流落到建德县,再转至淳安县。
此际,日伪军到处奸淫烧杀,投敌汉奸乘机敲诈勒索。淳安县的伪县府,居然张贴告示,向各村各乡强索“大东亚圣战军饷”。在几位忍无可忍的乡绅怂恿下,何云想以“委员长”的身份,“镇邪压恶,助长正气”。一天,他稍作化装,带领几个“随员”,找到伪县长。伪县长碰上突然登门的“委员长”,惊吓得魂飞胆碎,连忙跪在地上,恳求开恩赎罪。何云对他训斥了一顿,要他撕去告示,免收军饷。后来果真奏了效。此事,一度成为何云的“佳话”。不过,何云因此担心被敌伪“追踪”,而逃至西南大后方,浪迹多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何云回到浙江,定居杭州。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忙于内战,明着和共产党打,而那些军阀异己也一个个被他收服了,就更不需要何云当什么替身了。碍于交情,蒋介石仍让何云在军事参议院领一份薪水,但何云仍想继续为蒋介石卖命,便不断地给蒋介石和陈立夫写信,请求恢复公职,可总没有回音。
之后,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至:不久,黄太夫人(何云的母亲)病逝;之后,他的女儿何林玲谈起了“师生恋”,因遭到母亲林美秋的激烈反对,何林玲竟一时想不通,上吊死了。何云大哭了一场,从此就病倒了。病中的何云仍然想着蒋介石,依旧不断地写信,希望能得到盟兄弟的帮助。可不久,妻子林美秋也病死了。料理了妻子的丧事后,何云就再也没从床上爬起来。何云感慨:“我当过‘委员长’,可是委员长不认我了!”
1947年6月13日,蒋介石在授予那些为他效忠拼命的爱将军衔时,突然想到了何云,就特地叮嘱军事委员会,授予何云少将军衔。何云听到这个消息时,已经不会说话了,他只是艰难地露出了一个微笑的表情,不久9月就在故乡建德县离开了人世,终年67岁。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