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林彪是元帅,粟裕岂敢望其项背?1)首先林彪打了三大战役的两个。粟裕只是参与指挥淮海战役; 2)东北的地区,林彪是党政军一手抓。无论是根据地建设,还是练兵,还是打仗。都是林彪一手制订方针政策的,和指挥的;“六大战术原则”可以看得出林彪在练兵上的才能,朝鲜战争东野的部队表现得最好;而东北根据地的建设,和... |
林彪是元帅,粟裕岂敢望其项背?
1)首先林彪打了三大战役的两个。粟裕只是参与指挥淮海战役;
2)东北的地区,林彪是党政军一手抓。无论是根据地建设,还是练兵,还是打仗。都是林彪一手制订方针政策的,和指挥的;“六大战术原则”可以看得出林彪在练兵上的才能,朝鲜战争东野的部队表现得最好;而东北根据地的建设,和林彪对东北战场的规划,可以看出林彪那高深的战略才能。而粟裕只是一个负责战役指挥的副手。
3)林彪把东北发展成东野的百万大军,可以说是林彪精心培养出来的。而三野那庞大的数量,是粟裕丢了苏北根据地,跑到山东投靠陈毅,合并山东野战军得来的。然后老毛把陈毅调离华东野战军,才真正做了个代司令。星粟派老说陈毅怎么为难粟裕,有陈毅在,粟裕不能好好指挥部队.那是屁话! 粟裕独立指挥华中野战军时,给人赶到山东的时候,人家陈毅可是在山东过得好好的。孟良崮一战,陈毅可是指挥所的一把手。也没见粟裕受到陈毅的什么刁难指挥,反倒是陈毅下的决心。后来山东方面危机已经化解,一切进展顺利了才调陈毅到中原根据地。
4)淮海战争,战场上的胜利,其实是建立在多种政治,情报优势上的!辽沈战役的胜利,让国民党内部人心浮动,所谓兵败如山倒。国民党的很多将领已经对国民党的前途失去信心,士兵士气低落,军官为了自身前途,开始策划投降。那些投降老毛的国民党将官其实都是墙头草,看到东北100万大军入关,早已经打算拿自己的士兵作为自己换取金钱,地位的筹码了。所以淮海战役的时候,老是见到一大批投降的。不投降的也是顾着逃命。而老蒋的优柔寡断让想逃跑的,也失掉逃命的机会。粟裕指挥部队,一般都是在内线作战,而根据地的建设,可要感谢陈毅元帅和刘伯承元帅了。尤其逐鹿中原的中原根据地,可是刘邓大军开拓的,粟裕老是强调内线作战,也就是根据地作战,可不开拓根据地,那来的内线作战,没有中原根据地,还有淮海战役吗?淮海战役的总指挥是刘伯承呀!粟裕的角色只相当于一个比较大的兵团司令。
5)地位威望。林彪排在十大元帅的第三位。粟裕只是个大将。林彪在文革凭着威望力压其他元帅,让老毛安全度过难关,能当众给老毛难堪,而粟裕被彭德怀一打就永不翻身。
6)现在的粟裕风其实是张雄文等人为了经济利益,上拍粟裕家属的马屁,赢取政治资本;下为了赚稿费,赢取经济利益。希望粟迷们清醒之。
7)林彪,作为一个死在异国的名将,一直都是敏感的话题。但他的战功,他的指挥艺术,一直都深远影响解放军的发展。可以说,解放军已经有了林彪的印记。不谈林彪,就无从谈我军的军史。而粟裕,对我军发展影响甚小。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