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陈昌浩说3个军过河违反军委意图 陈昌浩是红四方面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张国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二把手。他上过莫斯科中山大学,与王明、张闻天、秦邦宪、王稼祥都是著名的米夫认定的“二十八个半”布尔斯维克;1931年4月与张国焘一起被顾顺章护送到鄂豫皖,顾顺章回途中叛变,9月陈昌浩任红4军政委;1932... |
陈昌浩说3个军过河违反军委意图
陈昌浩是红四方面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张国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二把手。他上过莫斯科中山大学,与王明、张闻天、秦邦宪、王稼祥都是著名的米夫认定的“二十八个半”布尔斯维克;1931年4月与张国焘一起被顾顺章护送到鄂豫皖,顾顺章回途中叛变,9月陈昌浩任红4军政委;1932年12月转战川陕后,任红四方面军政委和西北军区政委。他本人始终是一员战将。在川北旺苍,一天早晨,他起来查哨,他带着警卫员刚刚爬上山头,突然被几个敌军按到在地。他人高马大,搏斗经验丰富,他与几个敌军扭打,然后乘势滚下山坡。回来查问,部队是怎么回事儿?山头什么时候丢失的?把营长找来,营长说丢失后还没有来得及报告。拉出去毙了。还有一次战斗,部队撤下来了。李先念问,陈政委呢?说还在阵中,没有下来,可能被敌人包围了。李先念说这怎么行?二话不说,带领部队又上去把陈昌浩接应出来了。他一直是阵中人。但这样一个大帅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他作为西路军政委过了黄河,结果西路军惨败,两万名红军官兵没有再看见黄河。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1937年9月30日,西路军政委陈昌浩在西路军失败的报告中说:四方面军部队“到甘南后,我很早就向国焘同志提出向东发展,处处不满意国焘有计划的一贯的‘面向西方’来布置工作”。“国焘仍然是抱着他自己的退却方针,除积极布置30军渡河之外,对于当前敌情估计与整个备战击敌,无疑是抱消极态度,无疑是准备四方面军集中到了适当时机,大部以至全部渡河则已矣”。
陈昌浩说,那时候他们在“前指”搞不清楚总部(注;那时红军总部在四方面军,会师以后才重新组织)与军委指示的区别。以为总部的指示都是军委同意了的。12月下旬,毛泽东在延安会见西路军的几个将领时说:西路军的失败,主要是张国焘不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造成的。
陈昌浩还说:“我们率3个军虽得到总部命令,可是违反军委意图的。国焘同志命令3个军甚至全部渡河,无疑是执行自己一贯退却计划,而不是真正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如果不是敌情地理限制,31军、4军均已渡河”。
他说:“我们当时同意3个军渡河的动机,外表上是为了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跨河而下,以与河东主力呼应,实质上是违反了军委意图,曲解了宁夏战役计划,恰恰做了国焘同志退却计划的实施者,因为宁夏战役计划决不是分散主力,无条件的避过敌人,而是在有利时机集中兵力打击敌人,争取消灭其一部,借以巩固自己根据地。当时3个军渡河无疑是违反宁夏战役计划的”。“渡河之后才知道军委不赞成3个军渡河”,完全违背了毛泽东一贯主张的集中使用兵力的方针。
陈昌浩感到自己也有很大责任,没有继续与张国焘的退却计划做斗争,没有独立准备在会宁以南,会宁本地,会宁以后与胡宗南认真一战,没有准备在西安兰州大道认真一战,“国焘的退却路线在战略上占到决定的地位”,敌人看红军无意抵抗,毛炳文就胆大了,才猛烈追击。
3个军过河是张国焘从8月上旬进入甘肃南部一路上苦思苦想坚决不与中央会合的水到渠成的结果,是张国焘坚持搞分裂活动坚持要另搞一块地方顺理成章的恶果,是张国焘和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中革军委两个声音指挥部队出现的悲剧(2013年3月15日,王波)。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