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天才的军事家拿破仑打仗到底强在哪里?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又一个“伟大战争”的序幕才开始揭开。拿破仑·波拿巴的天才使这场战争大放光彩。如同上个世纪一样,法国对欧洲其他国家造成了严重威胁,使得这些国家又联合起来同它对抗。不过,这一次战争的发展却与过去有所不同。革命后的法国曾经有许多的同情者,但他们既不... |
天才的军事家拿破仑打仗到底强在哪里?
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又一个“伟大战争”的序幕才开始揭开。拿破仑·波拿巴的天才使这场战争大放光彩。如同上个世纪一样,法国对欧洲其他国家造成了严重威胁,使得这些国家又联合起来同它对抗。不过,这一次战争的发展却与过去有所不同。革命后的法国曾经有许多的同情者,但他们既不是各国的政府当局,也不能控制本国的军队。法国在独个地开始战争的时候,是被迫与其他各国隔离着的,好象是害了传染病一样。然而,法国不仅打败了那些想要把它置于死地的联合势力,而且在革命以后形成了对欧洲其他各国的严重军事威胁,并且最终成了主宰欧洲很大一部分地区的主人。法国的实力为什么会达到如此巨大的程度呢?其原因要到当时的法国内部去寻找,要结合分析它的有利条件和各种刺激性因素。
这些条件和因素的形成,是同法国的民族军队具有革命精神分不开的。由于拥有这种革命精神,法军不可能再去进行那种拘泥形式,墨守成规的操练,而能够充分发扬个人的才能和主动精神。因此,也就随之产生了一种新的灵活战术。这个战术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行军速度的变化。当时,法军在行军中已是每分钟走一百二十步,而他们的敌人却坚持着每分钟走七十步的传统规定。当军队还没有装备机械化运输工具的时候,主要的运动工具就是两条腿,因而当时在行军速度上的差异,对于军队的调动和军队集团的转移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法军有了这个条件,按照拿破仑的说法,就可以到了“群众性乘快速性”的原则(“重力乘速度”的原则),而且既可以在战略性战役中实行,也可以在完成战术任务时采用。
另外一个有利条件,就是把军队区分为组织固定而且能够独立行动的“兵团”(即“师”)。这些“兵团”(“师”)彼此并不依赖,但是可以相互协同,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
法军的这种内部改组,从理论上来说,是包尔色持早在十八世纪四十年代提出来的,而且他也实行了某种程度的试验。1759年,戴·布罗吉里元帅被任命为法军的总司令,因而使官方正式接受了这种改革的理论。然而,另一个革新派的军事思想家,即吉贝尔特,则在1787年的军事改革中,也即是在法国革命的前夜,使军事改组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在实践中有了具体的改进。
第三个条件与上述因素有关。由于革命军队的补给制度极为混乱,而且组织纪律也比较差,因而使法军又回复到了“就地取食”的老办法。军队分成为师的组织以后,“就地取食”办法对其作战能力的影响,已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以前,要使用一支军队进行战役,必须事先把分散的各个分队集合起来,现在,在现地取粮的情况下,各个部队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而且,由于补给负担的减轻,运动速度的提高,法军的机动性也就更高了。他们可以自由地在山地和森林地内调动。正因为法军不可能从自己的军队仓库中获得粮秣和服装装具的补给,那些受着饥寒交迫的士兵,反而乐于鼓起勇气去攻击敌人的后方,以使直接夺取敌人的补给品。
除了这些条件以外,还有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人物因素,即有一个拿破仑·波拿巴作为他们的统帅。拿破仑的军事才能,是通过精研战史得来的,而且更直接的,是在军事理论上受到了包尔色持和吉贝尔特的影响。这两个人物,在十八世纪是最优秀和富有想象力的军事思想家。
从包尔色特的理论中,拿破仑学会了一条用兵原则,那就是首先故意分散自己的兵力,引诱敌人也跟着分散兵力,而后,他却突然地把自己的兵力迅速集中起来,而这时的敌人,却不能把分散的兵力收拢来。另外,他还正确地认识到,一个有着几种预案的计划,是有其重大意义的。他学会了如何选择作战方向,要使自己的作战线能够同时威胁几个目标。而且,拿破仑在进行他的第一次战役时,其作战计划的基础,就是包尔色特在半个世纪前所拟定的那个计划,实际上只是袭用而已。
在吉贝尔特身上,拿破仑也学到许多东西。首先是充分认识了军队行动的快速性和灵活性的极端重大意义,看到了把军队编组成独立活动的师以后所产生的潜在能力,拿破仑的作战方法,吉贝尔特早就已经设想过了。他在半个时代(十年)以前写道:“作战艺术就在于技巧地展开自己的兵力,要使其免遭敌军突击的危险;在包围敌军时,不要使部队彼此脱节;在进行机动和对敌军翼侧实施突击时,不要暴露自己的侧翼。”这些话似乎恰好是为拿破仑而写的。吉贝尔特主张进攻敌军的后方,以来破坏敌人的稳定性。这正是拿破仑所惯用的方法。拿破仑还从吉贝尔特那用学习了集中使用机动性炮兵的方法,用以在决定性方向上突破敌人的防线,打开缺口。而且,正是吉贝尔特在法国革命之前不久进行了军事改革,确定了军队的组织体制,以后,拿被仑就在战争中沿用了这个体制。最后,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吉贝尔特曾经预言,不久的将来,战争一定要发生根本的改革,而完成这个改革的人,将会来自一个革命性的国家。这个预言在少年拿破仑的心灵深处点燃了幻想和野心的火焰。 拿破仑对于他所接受的观念,虽然没有什么重大的补充,但却在实践中大大地加以发展和完善了。如果没有拿破仑顽强地把这些观念付诸实行,那么,所谓新的机动性,仍然是一种理论而已。因为他所钻研的理论与其天性恰好相吻合,而当时的环境又使他的才能得以发展,所以,他对于军队中使用“师”这种新体制的优点,可以充分地加以发扬。由于战略的范围有所扩大,实行战略机动的可能性也比较宽广,于是拿破仑也就得以对战略作出他的重要贡献。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