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粟裕为什么没有评上元元帅 粟裕背景资料

 35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3-18 14:04:50
导读:粟裕未能评上元帅的内幕粟裕因为在解放战争中有过出色的表现且又是大军区正职,却没能评上元帅,其中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本来是可 评上的,是粟裕谦虚,把元帅位置让出来了,军衔评定工作是非常严肃的,不可能因一句谦让的话就能改变,其他的元帅可能也都有谦让的行为,在获得荣誉面前谦 让这是中国人为人处事的一种...

粟裕未能评上元帅的内幕
粟裕因为在解放战争中有过出色的表现且又是大军区正职,却没能评上元帅,其中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本来是可 评上的,是粟裕谦虚,把元帅位置让出来了,军衔评定工作是非常严肃的,不可能因一句谦让的话就能改变,其他的元帅可能也都有谦让的行为,在获得荣誉面前谦 让这是中国人为人处事的一种方式,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是虚伪的成分。大多数的人则倾向是因为资历较浅因而为粟裕纷纷不平,其实资历浅薄也就意味着贡献少,这 也没有什么想不通的,这当然也是粟裕没能评上元帅的一个原因。

粟裕的贡献主要是在解放战争中,他的华东野战军是当时内战的主战场,牵制 和消灭了国民党的大部份军事力量,他的华东野战军也是共军中最有实力和规模最大的部队,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粟裕在华野和后来的三野中一直处于副职或代司 令的位置。尽管在军事上陈毅没有粟裕抢眼,但在建立新四军和后来的华野上却是功不可没的,这一点粟裕绝对比不上陈毅,再说陈毅在军事上的造诣也不低,至少 粟裕就是他首先发现并提拔的,应当说华野和三野取得的成功与他们二人的合作是分不开的,挺粟贬陈绝对错误。也正因为如此,粟裕离元帅也就更远了一点。

一 些人对粟裕的崇拜是认为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非常也色,我仔细分析了粟裕的用兵特点,我发现他居然没有用毛泽东军事理论作为战略指导方针,如外线歼敌是毛泽 东军事思想里面对付优势之敌最可行的法宝之一,可粟裕却对此抛之不用,强调要内线歼敌,我们来分析下他的成名作黄桥战役,韩得勤为了能夺回黄桥集结了三万 兵力,粟裕当时只有7000人,可用于机动的兵力仅5000人,应当说敌我力量比较悬殊,但当时有1。2万部队的二李一陈因为利益的关系对新四军比较友 好,通过争取愿意保持中立,所以粟裕在制定作战计划则完全不考虑二李一陈的部队,在二李一陈的正面没放一兵一卒,把所有能集结的部队都用于与韩得勤在黄桥 地区决战,我们再来看一看如果是彭德怀林彪或其他的八路军高级将领会做出一个什么样的作战计划,一方面他们同样也会争取二李一陈的部队保持中立,但他们绝 对不会把自已的身家性命完全托付给他们,另一方面他们在黄桥只保留一支小部队象征性的防御一下,吸引韩的主力,主力则转至外线,乘机将敌人各个击破,只要 消灭了韩的有生力量,黄桥就保住了,粟的作战计划是把自已的身家性命全部托付给了二李一陈,一旦二李一陈背信弃义,从背后对粟裕捅一刀子,黄桥不但保不 住,且粟的部队很可能全军覆灭,而另一个作战计划,就算是二李一陈反水,因为已转至外线,部队相对来说就比较安全,充其量就是黄桥保不住,如果指挥的好, 还可以各个击破,最终保住黄桥。

我们再分析一下歼灭74师的战例,这一仗一直是很多崇拜粟裕的发烧友津津乐道的战例,认为先打强敌正体 现了粟裕的大将风度,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粟裕是背水一战,退无可退了,打74师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如果粟不打74师而是打实力较弱的83师或第七军,其最 后结局就算不失败而会曹受重大损失,其理由是当华野集中主力围歼83师时,张灵甫的74师绝对会对粟裕猛扑过来,当时这三个师隔得距离比较近,74师可从 现有的阵地发起进攻,而不必做长距离的运动,以74师强大的进攻能力,华野恐怕是吃不消的,而首先拿74师开刀,由于83师和第7军进攻能力较弱,再加之 国民党军派系林立,互相之间拆台,对于别人的死活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后来的事现证明也确是如此,这种把自已的胜利寄托在敌人的内扛上,这是不是有点 太冒险了。再说,当张灵甫发觉粟裕的企图后,并没有后撤,如果当时张甫选择撤退的话,在当时包围圈还不很严实的情况下,74师绝对是可以逃得脱的,可张灵 甫对被围不但无所谓,反而认为自已脱住了华野的主力而十分兴奋,他想来一个中间开花可没想到的是。。。。他实在是高看他的的同仁了,他是一位战将,可对人 际关系的了解却还是一个小学生,我们再来看一看彭德怀和林彪会怎么打这一仗,首先在敌人刚开始进攻时,就会施展一系列的战术手段,让国军这三个前锋师的距 离拉大,然后在选择其中一个弱敌进行围歼,在74师增援的必经之路,部署强大的打援部队,将74师围歼于运动中,这样就可以避免牛顶角式的攻坚战。

在 淮海战役中,由于国军两个中将投诚,使华野悄无声息的就切断了黄伯涛兵团的退路,当得知黄伯涛被围后,杜津明曾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就是以三个兵团围歼中 野的6个纵队。就算黄伯涛被歼,共军也受到了重大损失,但当时蒋介石却认为黄伯涛顶多只能支持一个星期,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可实际黄伯涛兵团足足打了半 个月,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才被粟裕攻破的,从这看出粟在战术上的确不怎么样,林彪围歼廖耀湘兵团比粟裕打黄伯涛兵团的难度要大,由于林彪在战术上应用恰 当,如将廖兵团切成一块一块的,而不是象粟将黄兵团挤成一块。

粟裕为什么在战争中没能用上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呢。这可能粟裕的经历有关, 粟裕不是科班出身,而是投笔从戎的小知识分子出身。在早期只能担任一些政工方面的工作,而所谓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则是后面的人根据毛泽东对战役所提出来的一 些建议以及一些作战命令和毛泽东的讲话还有其他一些红军将领的战争总结而总结出来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也是在战争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当时并没有毛泽东军 事思想的教科书,他的影响也只局限于红一军团,而其它的部队不仅没受毛泽东的影响,反而与他对立,再就当时毛泽东也只是一支地方军队的领导干部,地位不 高,无法与当时的立三以及李德军事路线相抗衡,而立三李德军事路线就是以西方军事路线为指导方针的,因为现代军事战争的战略战术都是西方建立的,在西方有 比较成熟的战略战术,而当时中国的军事制度建设基本也是沿用西方的军事制度,基本上都是一些大兵团作战和阵地战,双方比得是火力和规模,如果一方实力落后 很多,基本就只有投降的份了,以弱击强在西方军事思想里面是不可想像的,可以想像当时粟裕这个小知识分子肯定对现代军事制度要感兴趣的多,而毛泽东的游击 战法在当时就一直受到批叛,在当时粟裕肯定对这种战法也采取的也是一种反对的态度,粟裕没能长征,不知道在遵义会议上对这种左倾军事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 叛,粟裕失去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他的军事观点没能得到转变。所以粟裕的军事思想是受到了立三和李德军事思想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那为什么在解放战争中粟裕 却职得了胜利了呢。我个人认为,一是粟裕早期所在的部队因为以这种左倾军事主义而得到了较大的失败,如当年的红七军团就全军覆灭,湘浙边区根据地和红七军 团创始人方志敏以及红七军团现役军团长都被国民党捕获杀害,这对当时对任参谋长的粟裕肯定触动很大,对这种左倾军事冒险主义进行了思考并做了一些改进,二 是共军打败国军在军事上只占了三分,其余的则是老百姓的支持,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共军要想取得胜利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当然是政治上得分了,还有就是国民党内 部不团结,各个派系之间互相拆台,就是蒋介石的嫡系里面在不同的部队之间也有很尖锐的茅盾,而在华东地区国民党军队在这一方面表现特别突出,主要是因为这 一地区的国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帅部,这一地区的最高长官刘恃在国民党军队里面被比做一条猪,而粟裕在作战中就不知不觉的就利用了国民党的这些茅盾,所以 我们看粟裕打仗每一仗都打得很悬,基本上是建立在敌人的内扛上和敌人的失识上。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因为毛泽东要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的司 令,于是一些人就认为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在彭德怀和林彪之上,因为这两个是都是粟裕的候补。只是粟裕生病了才给了彭德怀一个机会。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 会,首先东北边防军与志愿军完全是两回事,东北边防军是保卫东北边防的一支部队,是为了应付突发的朝鲜战争,且当时朝鲜一方占据了绝对上风,把南朝鲜军队 和境内美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是由于朝鲜军队全部南下,导至后方极其空虚,有利于美军的两栖登陆作战,就算金日成缴请解放军入朝,也只是用于朝鲜海岸线 两侧防守。而两栖登陆作战本身是偷袭作战,在对方有准备情况下登陆难度是很大的,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一旦解放军防守了朝鲜海岸线,美军肯定就不会有仁 川登陆的伟大胜利了,所以当时东北边防军所承受的战争压力是很小的,与后来的志愿军完全是天壤之别,而这两个司令的份量当然也是不可同是而语的。这种说彭 德怀和林彪是粟裕的候补实在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在58年的军队反教条主义运动中,粟裕与另一个立三军事路线的代表刘伯承双落马,这不是 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刘伯承在苏区时就极力反对毛泽东的游击战,是支持毛泽东离开[军队的重要的人物之一,尽管后来血的面前认识到了自已的错误,但他对毛 泽东游击战也并没有很深的了解,认为那不过是权宜之计,所以在办军事院校进老毛病又犯了,粟裕后来担任了总参谋长,对中国的国防建设提出来了很多的建议, 这当然也是参谋长的份内之事,但是他的这些建议与当时我国的国防力量极不相称,很多都是超前的,不符合当时我军的实际情况,这与当年的立三博古李德的军事 路线几乎是同出一辙,这不得不引起当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和毛泽东的注意。在彭德怀没被打倒之前,党内还是比较民主的,并时常就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开展批评 和自我批评也是正常的,对一些错误的思想进行批叛也是比较客观的。应当说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有其不足之处,有些还是错误的。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