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民进党阻扰两岸协议的真意 相对于“两岸服贸协议”在台“立法院”审查受阻,“两岸货易协议”的洽签也将因“立法院”未能按时审议“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而极有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北京在与WTO贸易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议一事上,已显示出不再等的心态。在习近平与朴槿惠会谈后宣布,中国(大陆地区)与韩国提前结束自由... |
民进党阻扰两岸协议的真意
相对于“两岸服贸协议”在台“立法院”审查受阻,“两岸货易协议”的洽签也将因“立法院”未能按时审议“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而极有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北京在与WTO贸易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议一事上,已显示出不再等的心态。在习近平与朴槿惠会谈后宣布,中国(大陆地区)与韩国提前结束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后,前日习近平又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联合宣布,澳中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实质性结束,并共同见证了双方多项合作协议的签署,涉及贸易、投资、能源矿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教育、新能源、海洋极地、气候变化、旅游等领域,包括关于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议谈判的意向声明、关于加强投资合作的框架协议、气候变化合作谅解备忘录、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中澳企业间农业与食品安全百年合作计划等。
这对台湾来说,又是一个响亮的警号。实际上,台湾地区没有资源,其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加工对外贸易。当年台湾之所以能够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主要就是得益于当时台当局主推的出口加工区等政策。但在后来,由于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在台湾本岛生产成本急升、环保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迭加,大量台商转移到大陆投资设厂,形成在台湾接单及研发,在大陆生产的新型出口加工形态之下,却推行“戒急用忍”及“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闭关锁岛政策,因而不但未能保护好台湾地区的产业,反而使得台湾产业逐渐萎缩,以往的两岸产业合作模式遭到人为的隔阻,导致台湾的产业优势大幅流失。本来,马英九就职之后,恢复两岸协商,并洽签了“ECFA”等类似自由贸易区协议的协议,并进行其后续协议的洽谈,已经签署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也正在洽谈“两岸货物贸易协议”,是能够协助台湾地区客服其先天不足的困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扬长避短”,重振辉煌的。但却遭到民进党的狙击,先是强烈主张所有两岸协议都必须送往台“立法院”审查,而马当局在将“两岸服贸协议”送请“立法院”审查后,民进党党团却又以各种技术性手段拖延审查,并借着“太阳花学运”,主张“先‘立法’后审查”,但当马当局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送请“立法院”后,民进党党团却又食言,以各种理由拖延对其的审议,看来情况不妙。
民进党党团秉承其党中央的意旨,阻扰“两岸服贸协议”和“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既是其本身“台独”政治立场的投射反映,也折射率其要为自己能在2016年再次实现“政党轮替”图谋而创造条件的私心自用。实际上,在前一个层面,民进党就是要阻挡将会加快两岸经济融合的各项协议,以阻防随后下一步的两岸政治和军事和解,从而走向和平统一之路;后一个层次,则是要提防政绩低迷的马当局,借着各项两岸协议重振台湾经济,使得马当局提振经济无力,只能是政绩继续低迷,民众生活质量无法提升,从而促发民众产生“换党换人试试看”的强烈心里,为民进党的候选人赢取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而创造民意基础。
对此,马英九是心知肚明的,也试图设法予以反制,但遗憾其魄力不足,能力有限,而且优柔寡断,畏虎怕狼,甚至在党内掀起政争,自乱阵脚。当然,台“立法院长”王金平的采取不合作主义,也使得两岸协议的审查倍添难度。
在中国(大陆地区)先后与韩国、澳大利亚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后,马当局及经济学家们更形焦虑。实际上,单就中韩自贸协议而言,对台湾工业产品所形成的威胁与冲击的金额达到386亿美元,占台湾工业产品总出口占大陆比重的24.7%,其中钢铁、工具机、汽车、面板、石化、纺织、玻璃等七大行业所受冲击犹大。中澳自贸协议对台湾经济的影响虽然没有中韩自贸协议那么严重,但也将会是较大的。
民进党的逻辑极为混乱。同是自贸协议,台湾地区与新西兰签署的自贸协议在送到台“立法院”审查后,民进党党团看都没有看一眼就轻易“放行”了。这就更为凸显了民进党阻挡两岸协议,其实就是为了维护其“台独”理念。而反过来,马当局似乎也从中看到了“巧门”,认为台湾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洽签自贸协议,民进党将不会反对及阻扰,因而加快了与WTO其他成员体洽签自贸协议的进度。昨日,在中澳自贸协议谈判完成对消息传来后,马当局就声称将会实质性推动与澳大利亚洽签自贸协议。
而在过去,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其他国家和地区与台湾地区签署自贸协议,有所顾虑,就是要顾及中国(大陆地区)的颜面。而在马英九上台后,似乎这个“不成文规矩”已成为“过去式”,亦即北京对台湾与WTO成员体签署自由贸易区协议,必须是在这些国家与中国(大陆地区)签署自贸协议之后,不再那么坚持。因而台湾地区也成功签署了一些自贸协议协议,如与新西兰对自贸协议,中国大陆就没有公开表达异议。
实际上,在两岸加入WTO的前身GATT的谈判过程中,GATT理事会就曾通过一个决议,就是在两岸“入关”的程序上,必须遵守“先中国大陆后中国台湾”的次序,哪怕是早一分钟。而后来的事实发展态势也正是如此。对此,台湾高层有不平感,当时的经贸官员就曾对笔者说,台湾经济的利伯维尔场已经发育成熟,完全具备加入GATT的条件,但由于必迁就这个决定,而未能加入GATT;相反,中国大陆刚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不久,利伯维尔场经济发育迟滞,但即使如此,台湾地区也要耐心等待中国大陆分别与美国等主要国家的谈判。如此,等于是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必须等待后进的学生的成绩合格后,才能毕业。
这个决议的精神,似乎是现在不再被提起。因此,台湾地区正在争取先行与美国进行TPP谈判。而近日张志军与王郁琦时所达成的四项共识,有一项就是“近期由两部门就启动共同研究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事宜的准备工作进行具体沟通”,或许是以两岸共同研商的做法最好。
目前有一个较为便捷的方案,似是在中国(大陆地区),还有日本、韩国与东盟的“十加一”及“十加三”的基础上,增加中华台北,从而成为“十加二”及“十加四”。
但倘2016年是由民进党的候选人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而民进党又拒绝正确处置“台独党纲”,相信这个进程就将会嘎然停止。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