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中国武器:中国海航战机的发展历程

 36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3-19 20:25:06
导读: 中国海航战机的发展历程海军航空兵是现代海军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兵种,能够远距离发起攻击和进行快速机动作战,是现代海军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手段。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海军航空兵就已经出现,并在海战中初露锋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航空兵更是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威力。据统计,二战中各参战国...

 中国海航战机的发展历程

海军航空兵是现代海军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兵种,能够远距离发起攻击和进行快速机动作战,是现代海军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手段。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海军航空兵就已经出现,并在海战中初露锋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航空兵更是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威力。据统计,二战中各参战国损失舰船的53%是由海军航空兵用航空鱼雷和航空炸弹击沉的,特别是太平洋海战更是几乎成为了海军航空兵独步的舞台。二战的海战经验表明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制空权对海上战争的胜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国是一个有着很长海岸线和广阔领海面积的大国,但旧中国却长期处于有海无防的窘迫境地。


歼击机

歼击机作为海军航空兵的一种最重要的机种,从建立之初到现在走过了从活塞式歼击机向喷气式发展、从轻型歼击机向中型和重型发展、从机载设备简单的昼间歼击机向设备复杂的全天候歼击机发展,从作战半径较短向作战半径较大发展以及从机炮为主要武器转变为以空空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发展历程。海航最早服役的拉-9和拉-11尽管算是二战末期性能最好的战斗机之一,但毕竟都是活塞式飞机,其飞行性能在进入50年代后已显落伍,而此时世界上其他海军强国的海军航空兵都已完成了由活塞式向喷气式战斗机的转变。1953年4月,海军航空兵第二师在浙江宁波组建,开始装备当时较为先进的“米格”-15歼击机。喷气式歼击机的服役使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战斗力大增,1954年3月18日,海航第二师六团副大队长崔巍、中队长姜凯驾“米格”-15双机在浙江东部海面上空击落台湾国民党空军2架F-47战斗机,取得了海军航空兵空战的首次胜利。随后“米格”-15飞机又装备了多个海军航空兵部队,在与台湾国民党空军的空战中取得了多次战果。

80年代中期,中国在歼-8白昼型和全天候型飞机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作战性能更好的歼-8Ⅱ型飞机,改机头进气方式为两侧进气,机头空间腾出来安装大直径天线的机载火控雷达,完善的机载设备使飞机具备了良好的全天候作战性能,整机的综合技术水平有了大的提高。

而进一步加装了空中加油设备的歼-8D型飞机,在加油机的配合下也满足了海军航空兵抵达南沙群岛上空进行战斗巡逻的航程要求。航程与作战效能大幅提升的歼-8D型机进入中国海军航空兵服役后,使之终于具备了保卫南海权益的实质性空中作战手段。同时歼-8D与“轰油”-6加油机配合还可以为携带空舰导弹或航空炸弹的海军远程轰炸机进行伴随护航,进一步扩大海军航空兵的攻击能力和范围,对周边国家海军进行有效的威慑。

而随着更先进的脉冲多普勒体制火控雷达、全数字化综合火控系统、中距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等方面技术的综合应用,作战性能大幅提升的新型歼-8F型飞机目前也开始装备海军航空兵,具备了现代中距拦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歼击机的自主作战能力,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战斗机之间存在的差距。

而歼-7飞机作为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另一种主力歼击机,在此期间也没有停止发展改进,先后改型研制出歼-7HH、歼-7EH等海军型号装备海航部队,替换了已经陈旧的歼-6和歼-7的早期型号。歼-7EH通过采用双三角翼、增加前后缘机动襟翼和增大发动机推力等措施,飞机的机动性能有了长足的进步,配装可全向攻击的近距格斗导弹后使作战效能有了质的提升,而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又可以满足海军航空兵在飞机装备数量上的需求。

当然限于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内航空工业技术水平以及对海军航空兵作战地位的认识,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歼击机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空军相比海军航空兵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只能是空军装备什么歼击机海航也跟着装备什么歼击机。无论是在50、60年代还是在90年代,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歼击机时都是优先装备空军,海航则一般要等到国产仿制型号出来才开始装备。而中国航空工业在歼击机的仿制和自主研制方面也一直是以满足空军的战技术要求为主,对海航飞机的一些特殊要求往往无法顾及,只能进行一些诸如增强防腐性等少量必要的改进,这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海军航空兵整体战斗力的提高。

随着近些年来对海洋权益的日益重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开始加大了对海军的投入,这也为海军航空兵的装备发展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和良好的机遇。一批又一批的新型作战飞机陆续装备到海航部队,装备的现代化程度逐步提高,从国外购置的苏-30以及国产歼-10、歼-15等先进作战飞机进入海航服役,进一步缩短了与世界海军强国在航空武器装备上的差距。

攻击/轰炸机

作为海军航空兵对地对海攻击的主要力量,海航也非常重视轰炸机的发展。事实上中国海军航空兵的第一支作战部队就装备了图-2轰炸机,但由于图-2是一种活塞式轰炸机,飞行速度较慢,机动能力和生存自卫能力都很差,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空军在轰炸大和岛、小和岛的空袭作战行动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多架图-2轰炸机被美军的F-86喷气式战斗机击落。血的教训证明图-2轰炸机在喷气式战斗机面前几乎没有任何抵挡之力,必须尽快用喷气式轰炸机来替代笨拙的活塞式轰炸机。

因此此役之后中国立刻向苏联提出购买当时非常先进的“伊尔”-28喷气式轰炸机,首批60架“伊尔”-28飞机于1952年10月交付中国。随着“伊尔”-28轰炸机的到来,中国走到了与国外同类飞机在技术水平上最接近的一刻。这种结构简单、性能良好的双发轻型轰炸机具有和当时大多数服役的主力喷气式歼击机几乎相当的飞行速度,能够更快地抵达战区并在轰炸目标后更快地脱离地面的防空火力可能的打击范围,其战场生存性是当时低速活塞式轰炸机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受到了中国空海军的欢迎。60年代,中苏关系彻底破裂,已经具备了一定技术水平的中国航空工业就开始自行仿制该机,并在原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以及“伊尔”-28在部队使用过程中所发现的缺点,对原机的机翼、机身尾段、机头罩、输弹导轨都进行了不少的更改,换装了增大推力的发动机,国产轰-5的战术技术性能比“伊尔”-28有了一定的提高。轰-5仿制成功后投入了大批量生产,成为了整个70年代海航轰炸力量的中坚。

轰-5飞机主要采用的是水平轰炸方式,携带常规炸弹飞临敌方目标上空进行轰炸,但随着地面防空能力的增强,亚音速轰炸机编队在配备有火控雷达的高射炮和地空导弹的地面防空火力面前仍将遭受无法承受的损失,导致作战效能差而逐渐失去了实战价值,因此海军航空兵开始转向采用强击机这种战术攻击飞机来取代亚音速轻型轰炸机的攻击任务。强击机主要使用火箭弹、航空炸弹从低空或超低空对敌方的地面防御工事、前线机场、近海舰艇等地面、海上以及海岸滩头目标进行攻击,由于具有良好的低空飞行性能,较强的对地攻击火力,加上在机体要害部位设有防护装甲,因此特别适合执行对地面独立点状目标打击和对地面作战部队进行空中支援的任务。

强-5是在国产歼-6飞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汲取“米格”-19的技术和国内“伊尔”-10强击机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其中不少独特新颖的结构后来也被国内研制其他新型飞机所借鉴,是中国设计的比较成功的作战飞机之一。强-5飞机将机头进气方式改为两侧进气方式,采用尖削的锥形机头扩大了飞行员的对地攻击瞄准视界,安装有防弹玻璃和防弹钢板以保护飞行员和燃油箱等机上重要系统,能够抵御敌方对空轻武器的射击,增强了飞机低空攻击的生存能力。按跨音速面积率设计蜂腰机身降低了跨音速飞行阻力,针对强击机的战技术要求采用了较大面积的机翼并减小了后掠角,从而改善了升力特性,面积较大的水平尾翼也增加了飞机的纵向稳定性,良好的低空操纵性保证了飞机能够在低空准确攻击目标。强-5飞机可携带多种空对地武器以多种方式实施攻击,仅在机身内部炸弹舱携带炸弹的情况下可以超音速突防,大大增加了地面防空火力的射击难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战场生存性。

考虑到海航作战的特殊要求,海军航空兵装备的强-5主要是加大了航程的强-5Ⅰ型飞机。该机对飞机武器外挂、起落架系统、油箱及供油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并增设了海上救生系统,更换了增大推力的“涡喷”-6甲Ⅲ型发动机,增加了载弹量以适应海军航空兵单次出动可能会攻击更多目标的要求。

但由于轰-5和强-5飞机的作战半径都很有限,因而无法实现对远海敌方舰艇或岛屿阵地的攻击。而后来仿制图-16而成的轰-6飞机的航程则较大,轰-6也就成为了海军航空兵唯一的远距攻击手段,而后掠翼也使轰-6的飞行速度较轰-5更快,可以更快抵达战区并更有利于突防的成功。

海航轰-6轰炸机的战术运用与轰-5轰炸机大致相仿,也是采用飞临敌方目标上空进行水平轰炸的方式,但攻击重点是在战略上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陆上或岛上目标以及大型水面舰艇。80年代初轰-6又进一步改善了轰炸和领航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加装了国产第二代自动领航轰炸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轰炸机的远距作战效能。但与轰-5轰炸机所遇到的问题一样,面对日益强大的防空火力,轰-6飞机的战场生存性也是不容乐观的,轰炸机常规轰炸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要求了。

对于敌方的水面舰艇,60年代的中国海军航空兵仍然沿袭着二战期间飞机空投鱼雷的攻击方法,轰-5轰炸机的机身内部有较大的弹仓,有足够的空间装载鱼雷,于是一部分轰-5飞机被改装作为鱼雷载机来使用,成为当时海军航空兵空对舰最主要的打击手段。除了轰-5飞机外,强-5飞机也曾尝试改装鱼雷载机,但由于机身弹仓太小,只能在机翼下各挂载一枚鱼雷,后由于所装备的多功能火控雷达和其他机载设备一直达不到技术要求,强-5鱼雷机最终未能装备海航部队。

从60年代以后各国舰艇的防空能力已经大大增强,甚至出现了以负责舰队防空任务为主的防空舰,而从飞机上空投射的鱼雷射程又比较短,携带鱼雷后轰炸机或攻击机的飞行机动性大幅下降,尚未进入鱼雷射程之前就将遭到舰载防空火力的猛烈回击,载机的生存能力非常低下,因此近距投放鱼雷进行空对舰攻击已经没有太多的实战意义了。无论是轰-5采用高亚音速中高空突防,还是强-5采用高亚音速低空突防,都将难以突破敌方水面舰艇编队由速射高射舰炮和舰空导弹组成的内外圈防空火力网的拦射封锁,即使采用多批次大机群出动也很难保证轰炸攻击任务的实现,如何在保证载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进行反舰攻击成为了海军航空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60年代末开始,中国海军开始掌握反舰导弹技术,实现了在敌方舰艇防御火力范围以外的远距打击能力,这种射程远、速度高、威力大的新型海战武器也导致了海军作战模式的重大转变。当时传统的舰上对空防御武器几乎难以成功拦截反舰导弹,而缺乏防空武器系统的中小型舰艇在受到反舰导弹攻击时更是难有生存机会。由于空舰导弹的射程较大,挂载空舰导弹的飞机能够在较远距离上对目标进行多次反复攻击,直到导弹射完或敌舰沉没,而载机则无需担心遭到舰艇防空火力的攻击。再加上飞机的速度高、航程大、不受海况条件的限制,机载雷达可以比舰载雷达在更远的距离上探测到目标,并可多架飞机同时发射多枚导弹从不同方向攻击敌舰目标以提高命中率和增大敌舰防御的难度,因而飞机成为了发射反舰导弹的最佳平台。

中国从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空舰导弹和导弹载机,之后曾经设想在强-5飞机上挂载空舰导弹,但由于国产早期的空舰导弹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强-5飞机难以承载,于是转向体积更大、载弹量更大、航程更远的轰-6轰炸机。

轰-6丁作为服役的第一代空舰导弹载机,可挂载2枚威力很大的“鹰击”-6型空舰导弹,大大增强海军航空兵的反舰能力,使海航的打击范围有了显著的扩大。但由于轰-6是一种高亚音速轰炸机,尽管具备了一定的反舰攻击能力,但自身的生存能力和攻击能力也还是有限的,中国海军航空兵仍迫切需要更好的导弹载机以及更为轻量化的空舰导弹。因此在轰-6导弹载机继续改进的同时,又开始研制“歼轰”-7歼击轰炸机。

作为中国第一个完全独立研制成功的并具备现代化机型特征的歼击轰炸机,“歼轰”-7飞机综合了当时国内航空技术发展的众多成果,使飞机在具有大的载弹量的同时仍然拥有良好的机动性,在必要情况下能够与敌方战斗机展开空战,攻击和生存能力都是此前的轰-5和强-5飞机所不能比拟的。“歼轰”-7的机翼下可挂载4枚体积小、重量轻、制导精度较高并具有良好抗干扰能力的“鹰击”-8型空舰导弹,可以进行超音速低空突防,容易达成对敌舰攻击的突然性。飞机上配备有多功能火控雷达,具备拦截、对地/对海攻击、辅助导航等多种工作模式,能够更精确地引导飞机对目标实施攻击。“歼轰”-7的机体较大,内部载油量也较多,打击范围可以向更远的外海延伸,装备后使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远距离精确打击、跨区域机动、对地/对海突防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辅助性飞机

除了装备大量一线作战飞机外,配合海军航空兵所担负的任务,海航部队还装备了诸如反潜巡逻机、水上轰炸机、空中加油机、教练机、运输机、直升机等一系列辅助性机种。50年代初期先从苏联引进了6架别-6型水上飞机担负海上巡逻任务,70年代自行研制了“水轰”-5大型水上飞机,机内安装了较为齐全的搜潜反潜装备,成为海军航空兵反潜巡逻的主要力量。近年来,中国又在运-8的基础上研制了反潜巡逻机,大大提高率我国的航空反潜能力。而在轰-6飞机基础上改装的空中加油机则对中国海军航空兵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在突破西方技术封锁后自行研制的第一种空中加油机,“轰油”-6大幅提升了海军作战飞机的航程和作战半径,使海航的空中打击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保证了海军从近海向远海作战的跨越。而在预警机的统一指挥下、各机种协同作战的现代海空立体作战模式也将成为今后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海军初创的年代里,限于在舰艇和雷达、导航、通信等装备技术方面的不足,只能实现沿岸及近海地区的防御作战。因此海军航空兵装备的都是岸基飞机,其作用也只能被局限在沿海地区制空权的争夺方面,对远离大陆的海域以及突发的海上冲突难以直接进行支援和攻击。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广阔海洋面积的大国来说,海军的远洋化将是一条必然之路,海军航空兵由陆基到舰基的发展过程也是建立一个强大远洋海军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从1991年开始,海军舰载直升机部队正式编入海航的战斗序列,标志着中国海军航空兵开始由岸基向舰基发展。而作为舰载机发展的第一步,海航首先实现了舰载直升机搭载在战斗舰艇的目标,由于受到国内航空技术水平及作战指导思想的限制,尽管此前中国海军航空兵也装备了一定数量的直-5直升机,但全部都是岸基直升机,主要用于在沿海地区执行运输、搜救、救援等任务,这些老旧的活塞式直升机在性能上无法满足在舰艇平台上起降的要求,并不具备实际的远海作战能力。之后中国航空工业引进了法国的“超黄蜂”和“海豚”这2种当时较先进的直升机进行仿制,同时从俄罗斯引进了卡-28反潜直升机,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直升机的制造技术水平。

直-8、直-9舰载型以及卡-28陆续开始搭载在水面舰艇上伴随舰艇一道出海,有效地提高了中国海军在中远海的反潜、侦察、超视距引导等能力,对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直升机本身速度慢、航程短、载重小的缺陷,只能执行一些辅助性的任务,对敌远海的舰艇进行空中打击和夺取制空权的任务仅靠陆基作战飞机是难以胜任的,舰载固定翼作战飞机是不可缺少的。

 建设一支具备强大打击能力的现代化海军是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的根本保障,50年来中国海军航空兵一直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航空装备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而面对新世纪海洋的挑战,未来的中国海军仍将会非常重视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也将会进一步提升,随着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服役,中国海军航空兵也随着海军作战舰艇从近海飞向了远洋。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