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美国与台湾的关系:美国与台湾关系新发展和美国的亚太再平衡

 10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3-19 20:46:56
导读:亚太再平衡”战略与美台关系新发展 “亚太再平衡”战略与新时期美台关系再定位 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美硬实力差距加速缩小,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疑惧有增无减。伴随反恐战争结束、油气自给度与“亚太世纪”前景,美国对其全球及地区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战略重点东移、着重重返亚太是此番美方战略调整的突出表现,...

亚太再平衡”战略与美台关系新发展
  “亚太再平衡”战略与新时期美台关系再定位

  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美硬实力差距加速缩小,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疑惧有增无减。伴随反恐战争结束、油气自给度与“亚太世纪”前景,美国对其全球及地区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战略重点东移、着重重返亚太是此番美方战略调整的突出表现,其政策产物便是“亚太再平衡”战略。总体来看,该战略针对中国的意图明显,具有强烈的进攻性与保守性。“亚太再平衡”战略也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是继全球反恐战略以来对中国产生最大影响的外部战略环境变化。

  具体来说,“亚太再平衡”由“重返亚太”战略进化而来。美国务卿希拉里上任之初便强调“重返亚太”。她首次出访选定亚洲并明确表示,“美国需要太平洋彼岸国家,就如同我们需要大西洋彼岸的强大伙伴一样。美国是一个跨大西洋大国,同时更是一个跨太平洋大国。”就“重返亚太”战略最早的美国官方论述则是 2011 年 11 月由希拉里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此文正式宣扬了“重返亚太”政策。其中,具体战略即政治上重视“前沿部署外交”、“多边主义”与“价值观外交”;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保持绝对优势”;经济上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TPP),推行美国所主导的亚太经济新机制框架。 美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也表示,东亚国家不必担心美国财政紧缩会影响军事开支。他强调,“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在这一地区有持久利益,我们对本地区盟友伙伴有持久承诺。美国不会减少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就此,美国决策层从政治、经济、防务等领域具体夯实此番亚太地区战略政策调整。

  奥巴马连任后对“重返亚太”战略进行了适时修正与深化。美方放弃使用“转向”(pivot)这个外交用词,转而采用“再平衡”一词。用“战略”意义的“平衡”取代“地理”上的“转移”或“重返”,能够更加恰切表示美国全球存在同时对于亚太地区更趋重视的转变态势。就此,美方正式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代替“重返亚太”的说法。奥巴马于2012年11月连任后首访东南亚,出席东亚领导人峰会,发表美国亚太新政策宣言,这成为美方践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开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汤姆?多伦尼表示,这是美国重视亚太的“强力信号”,“在美国国家安全和利益诸多议题中,亚太被放置于中心位置。”2013年初,多伦尼再次对“再平衡”战略进行阐述。他强调,美方要加强与盟国关系;深化与新兴国家伙伴关系;与中国建立稳定、富有成效的建设性合作关系;增强亚太区域的机制化及其效能;建立区域经济新结构等。上述五大政策将成为美亚太战略的支柱。

  总体来看,“亚太再平衡”战略并未改变冷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对华既接触又防遏的两手战略。随着全球反恐战略的结束与应对中国这一具有异己理念与强大实力的大国,美国对华政策中保守、防遏的一面显著强化。综合“再平衡战略”下美国对华围遏的战略举措,可以将其归纳为:军事上保持技术优势,推行“海空一体战”战略,反制中方“反介入/区域阻遏”能力;经济领域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孤立、排挤中国;政治层面强调人权民主等普世价值以对华西化,强化同盟伙伴体系。可见,“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中美两国结构性矛盾演变的综合产物与现时表现,以其为牵引的美国对华战略进攻性与保守性十足,具有旧式大国对抗的强烈冷战色彩。近年来随着中美双边关系稳定提升,台湾问题在两国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所弱化,但作为美国对华政策重要施力棋子,其仍是中美双边关系的核心议题。同样,作为美国西太平洋战略链条重要支点的台湾自然在“再平衡战略”中具有独特定位。

  中美关系是决定台湾问题的主动轴,美国的台海政策根据其地区战略与对华战略而决定。奥巴马政府在打赢反恐战争、应对经济危机、防止核扩散、美中经贸等领域需要中方配合,其对华战略需求度的相对提升导致其第一任期对华政策与台海政策表现出相对进步性与温和一面。然而进入第二任期,美国对台政策在“再平衡战略”的宏观影响下出现某种变化。

  “重返亚太”出台之初,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科特·坎贝尔便强调:“美国不做两岸关系的调停人,不会力压台湾与大陆谈判”。他同时指明,美国此次亚太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台湾保持有力、多样和非官方关系”,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多种经济、政治与安全利益”。奥巴马也一再表示,美方重视台湾问题,要继续履行美台有关文件,保卫台湾安全与民主果实。可见,美国决策层释放赞赏两岸和解、国共接触的积极信号同时,其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局面与利用台湾内耗、困拖中国的两手战略没有变。2013年10月,美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梅建华( Kin Moy)在华盛顿强调,台湾在美国“再平衡”战略中“地位重要”,美国不会因与大陆改善关系而牺牲台湾利益。他着重声明,“美国政府不是从两岸关系的棱镜来审视台湾问题的”。鉴于中美关系大局,“再平衡”的相关政策文件及美国最高层讲话中均并未明确指明台湾地区的定位与作用,但美方接连以副部长级官员释放出强化美台关系、赋予台湾在“再平衡”中一定作用的政策讲话,美台关系因此实质性提升并在诸领域生发出新的特点成为关键。

  国民党执政以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令美方喜忧参半。一方面,美国对台湾当局台海政策较为满意,这可以间接帮助其构建稳定的地区环境,减轻前沿军事负担;另一方面,美方担忧的是,台湾当局对陆政策如若更加积极则会超出美方的控制轨道。两岸关系的持续深化无疑会弱化美国对台战略影响,消减台湾在遏华方面的战略效力,从而有失去向大陆施打“台湾牌”之虞。就此,顺应奥巴马第二任期对华政策调整、强化“亚太再平衡”战略之际,美国对台政策也出现契合于“重返亚太”战略的新变化。总体来说,就是要将台湾耦合于“再平衡”框架内,发挥控制、离间陆台联系,深化美台关系,影响台湾政局社情及控扼大陆崛起等的重要作用。

  “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于台湾地区的具体政策与作用期许

  政治领域再巩固——美台实质性关系的进展

  上文所述,“再平衡”战略特别重视巩固盟友伙伴关系,台湾自然是美方强化其亚太同盟体系的重要一环。自《与台湾关系法》以来,美台“准官方”、“准盟友”关系一直是推动美台多维合作的政治基础,“再平衡”战略框架下这种独特的双边关系定位得到了强化。

  首先,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台双方自政府国会到政党社团等的人员互访愈加频繁,往来层次不断深化。商讨政治、防务、经贸、环保等议题的白宫内阁副部长级员官及国会各专业委员会主席在内的美方高级官员访台构成了新条件下发展美台实质性关系的人员基础。

  出于维护中美关系大局,2014年4月之前,美方并未派遣内阁部长级官员访台,只是显著增加美国副部长级及以下官员的访台频率。包括助理商务部长、国际开发署副署长及能源部副部长等美方高级官员于2011年内密集访台。2012 年5 月,美国会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伊莱亚娜·罗斯(Ileana Ross)出席马英九政府“就职典礼”,她宣称“美国是台湾的可靠朋友,美方将向台湾持续提供庇护”。众议院外委会在美国外交决策系统中地位依然较为重要,该项政策声明显示出国会亲台势力的有力发声。2012 年8 月,国务院负责经济与商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访台,与台湾当局探讨“亚太再平衡”战略下深化美台经贸交往等具体问题。而2013年则共计有九批次美国内阁官员及参众两院议员访台,其中又包括两院外委会主席等高官。2014年的美台官方互访有增无减,美方各部负责亚太事务的副部长级官员及国会重要议员的对台访问强化着美台联络。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环保署署长于2014年春访台,这是14年来美国首次派遣部长级官员访台,强化美台关系的信号明显。此外,2015年元旦,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华盛顿台湾驻美代表处时隔36年后再次升起,美方用意溢于言表。对此,奥巴马早前便做出明确表示,他将寻求一切机会以实现美台高级官员互访,以便“通过双方高层文官及军方代表所举行的例行磋商来实质性提升美台关系”。可见,奥巴马对于美台关系进行了适应“再平衡”战略的实质性强化。

  同期,台湾当局的对美外交在“再平衡”战略下也持续深化,其“过境外交”实现突破。马英九2013年8月出访中美洲后“过境”美国,获得了美方多名副部长级官员“有尊严”、“高规格”接待。这是美国官方宣誓重视美台关系、认可马英九台海政策的重要表态。而包括台“立法院长”、“新闻局长”、“陆委会主委”、“经济部长”及“外交部”、“国防部”等高官也加大了访美频度。同时,“台美国会议员联谊会”等团体也十分活跃,组织台“立委”人士接连赴美,与美国府会人士密切互动。可见,台当局已形成下自议员上至内阁官员直至最高领导人访美的制度性安排。

  此外,“再平衡”战略也强化了美台在价值观领域的契合,从而软性地强化了美台关系。冷战结束后,美国更加重视在全球范围内捍卫其价值观利益,克林顿将“民主”列为美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奥巴马政府2010年版《国家安全战略》也将“价值观”列为“长期战略利益”,强调美国需“促进全球民主与人权”。希拉里在阐述“再平衡”战略的相关讲话中也明确指出,美国价值观的传播是其亚太战略的重要目标,并将台湾列为巩固亚太民主国家阵营的“重要支点”。[11]面对拥有强大硬实力而异己于自身制度理念与发展道路的中国大陆,美国尤为重视软实力的运用。长久以来利用台湾是华人世界所谓“民主示范”来西化大陆、颜色革命的政策方针在“再平衡”战略下有加强趋势。无疑,强化美台关系以保证台湾的生存环境、强化其自保能力是延续台湾作为对陆政治软化、政治变色等所谓“民主灯塔”作用的现实基础。

  综上,保证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确保其作为独立政治实体的存续、保持陆台关系基本稳定但并不逾越美方所设定之轨道、继续强化其对陆所谓“民主典范”等作用是“再平衡”战略下进一步强化的对台战略定位与作用期许。可以预见,在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对于台湾问题的宏观表述同时,奥巴马政府将继续推行两面性的模糊政策以引导未来一个时期的美台关系。美台双边往来将延续“非官方”的基本框架,但内容则会得到进一步实质性提升。台湾当局已然并将继续耦合于为应对中国崛起的美国“再平衡”战略中。


  综上,通过“再平衡”战略,美国对亚太经济秩序加以重构的同时强化了美台经贸关系。其中的TPP议题已成为中美经济对抗与争夺台湾民心的战略博弈点。促使台湾加入 TPP,可以将其纳入美国主导的亚太经济合作框架,削弱大陆所推动的两岸及东亚一体化态势,减轻台湾对陆经济依赖,从而继续维持台湾对大陆的心理离心与战略疑惧。通过弱化大陆拟通过经贸整合而促使两岸关系良性变化及最终走向统一的战略谋划,美方得以继续复杂、延宕台海局势,延续中国内耗的对美有利局面,从而延缓中国大陆的国家崛起与复兴进程。

  :中美大国博弈新阶段下的台海形势

  较之马英九执政初期,近来两岸关系迟缓。政治互信踟蹰不前同时,两岸维持着军事对峙与军备竞赛。相对成熟热络的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也遭遇挑战,其作为陆台关系推进器与压舱石的作用受到考验。这种变化既根植于岛内民意的深刻变化,同时也离不开“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美国对台政策的新调整。台湾问题只是美国战略东向背景下复杂化、险恶化中国周边环境的一个具体而又坚实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美国对华政策中自由理想主义成分的式微与对华负面性认知的固化及中美对抗程度的加深,可以预见,作为制衡中国大陆、保持中国内耗依旧有效的重要棋子,台湾将更加深入耦合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陆台关系也将告别前一阶段的稳定态势而可能进入问题滋生、推而不动的战略局面。

  台湾、香港地区近来爆发的民粹主义运动包含着“逢中必反”的乖戾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主导下,大陆硬实力的增强只会增加涉台问题难度。美国强调重返亚太,要求中方遵守现存地区秩序等宣言无疑给予台湾强烈的战略仰仗。而深化美台经贸合作则可帮助弥合因陆台经贸关系而分裂的台湾社会。台湾也将在深切融合于美方主导的一系列地区一体化组织中收获实际利益与战略满足。从台北到东京,从河内到乌兰巴托,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正逐步强化为对华战略防遏的C型包围圈,而台湾仍是其中强有力的战略节点。随着中美关系中自由主义神话的衰微与两国现实性对抗烈度的增加,台海问题将日益僵化停滞、趋于复杂。

  随着中国硬实力崛起,综合国力转化为主导亚太事务的军事实力与现实战略影响是地区国际政治的未来现实。中美之间战略摊牌不可想象,也得不偿失。美国也远非“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超强综合国力与内部机制活性维系着霸权,这也延宕着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与中国统一大业。“亚太再平衡”战略恶化中方战略环境,为台海局势增加不定之数同时,其作为大战略的综合特性也昭示着中方应对美方战略围堵及解决台湾问题应构建自身的大战略。

  具体来说,一方面以加入TPP为着手点,继续向美方释放中方承认美方全球主导地位,愿意加入美方创立的地区秩序中来的积极信号。从而舒缓美方战略疑惧,夯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抓住亚太区域经济秩序重组机遇,继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则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上合组织等为依托,稳步构建中国主导的区域政治经济架构。这样,进可以使之与美方主导的亚太区域秩序互联互通,退可以打造周边国家同中国的利益共同体。此外,向美方释放善意同时,又要敢于适时亮剑。只有当中美硬实力基本达到战略均衡而美方显见到中方的战略意志时,美方才会抛弃台湾,中美关系才会绕过台湾问题形成新的互动角力关系。台海方面,大陆仍需以长时段的历史视角、战略忍耐与善意诚意做好针对台湾各派政治力量的工作。目前应该加速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各项协定,尽快加入TPP,并继续保持两岸经贸人文交流的发展态势不至逆转。

  中美在亚太及台海区域的政治角力显然已经上升为包括治理制度、国家道路及意识形态等在内的复合型地缘政治较量模式。虽然其烈度远没有冷战时期美苏之争严峻,但客观来讲,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与台海问题的最终解决可以用冷战史研究的“人心之争”框架来予以解释。而用更通俗的话语来讲,可以认作是治理模式之争与文明魅力之争。

  随着中美硬实力差距的逐渐缩减及亚太地区中美战略均势乃至中方局部战略优势的形成,美方在台海问题上终究会现实地脱身。而最终妥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基础仍在于深深耕耘台湾两千三百万民众的政治认同与向心意识。除了坚定夯实硬实力及把握中美关系合作居主的大国关系外,对内有效提升各阶层民生、全面落实民权、构建社会主义特色民主,以实现中国大陆更加可持续、高质量的良治与善治才是更为基本、更为透摄人心的软实力建构。这样的文明型崛起及其主导下的中国对外政策与对台政策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国家统一,直至赢得“人心之争”的坚实道路。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