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缅战事不断:中国为何要当交战双方的“调停人”? 缅甸北部发生军事冲突,令中国国内舆论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当地以及邻近地区有不少的华人华侨,还因为交火地点紧邻中国边境,并已造成5名中国公民无辜身亡,6万多果敢边民拥入中国云南,这给中国边境安全稳定带来巨大压力。 日前,缅甸总统吴登盛在首都内比都接受英国... |
北缅战事不断:中国为何要当交战双方的“调停人”?
缅甸北部发生军事冲突,令中国国内舆论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当地以及邻近地区有不少的华人华侨,还因为交火地点紧邻中国边境,并已造成5名中国公民无辜身亡,6万多果敢边民拥入中国云南,这给中国边境安全稳定带来巨大压力。
日前,缅甸总统吴登盛在首都内比都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果敢冲突是内部事务,中国无法解决”,暗示中国不要介入。不过,对于外界一直有人质疑中国方面向果敢同盟军“提供协助”,吴登盛表示否认,他说,中国有不干涉政策,且已经表示不允许任何组织从中国境内攻击缅甸。
事实上,中国一直谨慎避免军事介入缅甸武装冲入。中国既不想扮演支持缅甸政府军的角色,也不可能对果敢军等地方武装进行任何形式的支持。从近期的各类消息来看,为平息此轮冲突,中国外交部门以及其他机构付出了巨大努力。缅甸全国停火协调委员会主席乃汉达21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缅甸全国停火协议如能签署,那么果敢地区就能实现和平。3月17日至23日在仰光举行的缅甸第七轮全国停火协议谈判被各方寄予厚望,因为它可能成为缅北,尤其是果敢战火平息与否的风向标。中国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王英凡作为观察员出席了此次谈判。从目前事态趋于平息来看,中国有关部门的努力已经起到了积极效果。
对中国来说,努力斡旋并让缅甸交战双方对话与和解是唯一正确选择,这与中国的国土安全、经济贸易等一系列问题有着重大关系。
其一、中国的国土安全需要一个和平与稳定的缅甸。缅甸自1948年独立以来一直存在多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吴登盛政府2011年3月执政以来,多次重申推行民族和解路线。政府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集体对话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分歧,尚未签署全国性停火协议。多年来,缅甸政府军与民地武装之间时打时停。尽管规模和烈度总体可控,但如今中国边民伤亡已表明,缅甸的武装冲突已经严重威胁了中国国土安全及国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其二,中国与缅甸的经济合作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中缅双边贸易连年高速增长。2011年5月,缅甸总统吴登盛访问中国,双方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缅甸第一个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两国双边经贸关系步入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发展的新阶段。然而,缅甸国内政治局势动荡,对中国潜伏着不可忽视的地缘战略风险,一个最直接的风险,就是对中缅之间的天然气和石油双输油管道等大型基础设置项目造成困扰。同时,如果这种负面效应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客观上会对中国提出的“互联互通”,甚至对“一带一路”造成阴影。
此外,中国需要用新的战略思维应对当前的缅北局势。如果单从自身安全和经济层面考虑缅北局势显然是不足的。事实上,缅甸是东盟国家中最具战略平衡力的国家。当前的缅北局势不排除被域外大国利用的可能性。不可否认,一直有域外大国势力企图在中缅之间撕开一道口子,打入离间两国关系的楔子。比如,此次武装冲突爆发的时间,与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抵达缅甸的时机,不谋而合。尽管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美国与此次缅甸武装冲突有关,但也不能不对美国的意图多一分敏感。
如果有外部势力幻想将缅北局势搞乱,就如当前乌克兰东部的混乱局势一般,甚至试图将“乌克兰版本”搬到缅甸,那无论是中国,还是缅甸,都会心存警惕。缅甸总统吴登盛表示,“果敢冲突是内部事务,中国无法解决”,暗示中国不要介入。其实,这并非仅仅是说给中国听的,也是说给美国听的。其用意在于,避免美国在缅甸大选之年介入,防止缅甸成为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场。
为了安抚美国躁动的情绪,缅甸总统吴登盛日前批准了一项法律,根据该法律,缅甸将对争议宪法的修订进行全民公投,这一举措或将可能取消对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竞选总统的相关条款。因此,中国需要从大战略的角度审视缅北冲突,不仅要加强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更要与缅甸等周边国家构建稳定的地区安全框架。
由此可见,无论是发展经济合作,还是保护国土安全,缅甸均处于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节点。因此,中国除了要同缅甸当局加强外交、政治等各个方面的联系,也需要民地武装的配合。因此,调停缅甸当局与民地武装之间的激烈对抗,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具有同等效应。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