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印度自制战略武器“居心叵测” 近日,印度“烈火-5”洲际弹道导弹首次从机动发射车上试射成功后,其国内媒体普遍欢呼“跨越”。而不久前,刚刚结束为期18个月港内测试的印度海军“歼敌者”号战略核潜艇,又“信心满满”地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外海测试。 新年伊始,印度便接二连三、高调宣布自己的多款战略武... |
印度自制战略武器“居心叵测”
近日,印度“烈火-5”洲际弹道导弹首次从机动发射车上试射成功后,其国内媒体普遍欢呼“跨越”。而不久前,刚刚结束为期18个月港内测试的印度海军“歼敌者”号战略核潜艇,又“信心满满”地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外海测试。
新年伊始,印度便接二连三、高调宣布自己的多款战略武器,既存在着急披露研制成果的心理,也隐藏着诸多讳莫如深、难以示人的战略企图。
进展颇顺的陆基弹道导弹
在印度全力推进的三大战略武器中,自研的“烈火”系列陆基弹道导弹大概算是进展最顺的,也是当下印度军方惟一能拿得出手的战略武器。尽管“烈火”系列导弹常常存在未经充分试射即宣告成功,并迅速装备部队的状况,但印度军方能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成功试射了5型“烈火”系列弹道导弹,尤其是重50吨的“烈火-5”型弹道导弹,其最大射程达5500公里左右,并可携带“多枚”核弹头,这些业绩着实让印度军方“自豪”。
实际上,“烈火-5”型导弹可能要到2017年前,才有望真正装备部队,不过《印度时报》却已大肆渲染报道,称“烈火-5”型导弹的发射成功,意味着印度将跻身原来只有5个核大国的洲际导弹俱乐部,成为第六个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一些印度媒体更是别有用心地指出,“烈火-5”型导弹射程将覆盖整个中国,是印度核威慑的关键一环。但许多资深军事专家指出,其实“烈火-5”型导弹技术仍然落后,比起“烈火-3”型导弹射程虽有明显增加,却主要通过增加第三级固体发动机和减轻弹头等来实现。
拼死自研战略核潜艇
近期,印度媒体持续高调报道:印度终于拥有了“世界第六个能够独立建造核潜艇国家”的头衔。印度颇有影响的英文《德干记事报》更是大肆宣称,印度完全有能力在未来7年内建造出5艘战略核潜艇。
多年来,印度海军曾先后两次花费巨资从俄罗斯租借了多艘核潜艇。尤其是近两年更是不惜血本拨出专款,以每艘租借费约9.7亿美元/10年的代价,租借两艘俄制“阿库拉”级核潜艇。此举,不仅迅速满足了印度海军实际拥有核潜艇的面子,而且也达成用其来培训印度核潜艇官兵,借鉴吸取世界先进核潜艇技术,并为下一步自行研制核潜艇奠定基础。
但是,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阿库拉”级核潜艇毕竟只是攻击型核潜艇。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攻击型核潜艇而没有战略核潜艇的海军,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海军或强国海军。因此,近年来,印度卯足了劲在自行研制“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歼敌者”号核潜艇各项战技术性能指标并不理想,水下排水量不足6000吨,仅装有一座83兆瓦的压水反应堆,且艇上仅搭载有12枚K-15弹道导弹,发射距离也只有700公里),希冀尽早掌握“水下战略核力量”技术。
“一波三折”的自制航母
尽管印度核潜艇的发展,多少使人感到有点“迟到的春天”的意味,但印度航母的发展和运用却始终是印度人的骄傲。
印度既是亚洲地区最早拥有航母的国家,也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就已开始用其在海上参与各种军事行动,具备了相当丰富的航母作战经验。迄今仍让印度军方津津乐道的是,其航母编队曾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有过出色的表现:在这场肢解巴基斯坦的海战中,以印度海军“维克兰特”号航母为首的海上力量封锁了吉大港、查尔纳港、库尔纳港和孟加拉湾等各大关键港口和海域,切断了东西巴之间的海上联系,并对巴基斯坦西南部的机场进行猛烈轰炸。与此同时,印度海军还袭击了吉大港内的巴基斯坦舰队,为最终达成肢解巴基斯坦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进入上世纪80-90年代,印度曾一度拥有了“维克兰特”号和“维拉特”号两艘航母,实现了“双航母编队”的夙愿。不过,由于双航母都是舶来品,且“维克兰特”号老迈失修于1997年不得不退役,而剩下的“维拉特”号航母,也已进入了“暮年期”,服役年限超过50年,所以战斗力极其有限。
情急之下,印度海军决定来个双管齐下:一方面,于上世纪90年代末向俄罗斯购买、改装“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印度称“维克拉马蒂亚”号),2013年11月16日交付印度海军,使印度再度坐拥“双航母编队”。另一方面,印度踏上了自制航母“维克兰特”号的征程。尽管自制航母之路“一波三折”,不过到2014年年底,“维克兰特”号航母在沉寂了1年后总算有了新的进展,开始建造舰岛设施。如今,启动历时10年的“维克兰特”号航母自制进程,恐怕还要艰难地走很久。
战略企图让人警惕
印度如此大规模、成体系地自行研制多款战略武器,首先是冲着要尽早成为世界大国和军事强国这个目标去的。然而,印度固有的地缘环境决定了,它要成为世界大国必须先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实现崛起。这也是印度政府和军方长期以来优先发展航空母舰,以及近些年来不遗余力地加速研发战略核潜艇的关键所在。
其次,尽量减少从西方大国及俄罗斯进口武器,及早甩掉“万国牌”帽子,加速实现武器装备的国产化,已成为几代印度政府领导人和军方高官强烈的诉求。长期以来,印度海、陆、空军的主要武器装备大都为进口,而且来源国众多。这导致印军的绝大多数武器装备在训练、保障、补给等方面都有严重的“后遗症”。而克服上述“顽疾”最有效的良丹妙药,就是自行研制各种武器装备。
再次,印度处心积虑想成为地区“龙头老大”。虽说在印度洋地区内,没有哪个国家能对印度的“地区霸主”地位发起挑战,但某些“扎刺”的国家诸如巴基斯坦,对其权威的挑衅,多年来是印度颇感头疼的一件事。所以,加速发展一些巴军无力企及的武器装备,全面盖过巴军,是印度坚定的发展目标。
第四,只有具备自行研制各种海、空战略武器的能力,才有助于从南海方向、西太地区实施对中国的战略制衡。近些年来,印度国内充斥着一种错误的观念:由于中国近年来不断进入印度洋“损害其利益”,中国海军是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头号威胁”。基于这种片面的认知,印度政府和军方部分决策者认为,有必要进入西太平洋尤其是南海,才能得以平衡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而要进入南海,没有大型航母,没有战略核潜艇等,就难以从不同的战略方向形成对中国有效的战略威慑与制衡。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