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令计划薄熙来周永康秘闻四人帮儿子法拉利车祸

 261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联合早报  发布时间:2015-03-29 16:03:59
导读:或许正是“大内总管”几乎无所不能的权力,让曾被同事赞为“勤奋好学”的青年令计划,变成了如今媒体笔下“专权霸道”的令计划。法拉利车祸、西山会首领、家族腐败、作风霸道乃至“新四人帮”,各路媒体有关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令计划的“秘闻”报道近来高潮迭起,就连官媒色彩浓厚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

或许正是“大内总管”几乎无所不能的权力,让曾被同事赞为“勤奋好学”的青年令计划,变成了如今媒体笔下“专权霸道”的令计划。

法拉利车祸、西山会首领、家族腐败、作风霸道乃至“新四人帮”,各路媒体有关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令计划的“秘闻”报道近来高潮迭起,就连官媒色彩浓厚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号“侠客岛”也加入其间。

“侠客岛”昨天发表文章《有意味的冬至夜》,从人生、家族、帮派、冬至(12月22日),官方宣布令计划接受调查)四个方面,分析令计划可能涉及的腐败。文章不仅明确提到2012年3月导致令计划独子令谷死亡的“法拉利车祸”、媒体人罗昌平爆出的“西山会”帮派,还点出令计划“隐隐”就是“坐在腐败阵营中军帐中的执牛耳者。”

尽管目前官方给令计划定下的罪名只是“涉嫌严重违纪”,令计划的照片昨天也还挂在全国政协官网上,但中共中央统战部官网昨天已将尚未被正式免职的令计划从其领导人栏目中删除,尤其从包括官媒在内的舆论对令计划“腐败”炒作的力度上看,已被中纪委“双规(在规定的地点和时间交代问题)”的令计划,下一步很可能要去专门关押省部级以上高官的秦城监狱。

与官媒的“隐隐”相比,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媒体以及中国境外媒体这几天展开了一场“计划”新闻大战。人们各显神通,不仅深挖令计划青年往事和他兄弟子侄的发家秘闻,翻炒流传甚广的法拉利车祸和西山会,还将令计划同已经倒台的中共原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原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和原政治局委员薄熙来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新四人帮”。

与周永康、徐才厚和薄熙来相比,令计划虽未攀上中共政治局委员高位,但他的分量并不比三人稍轻。令计划曾长期跟随中共前总书记胡锦涛左右,并执掌中办主任这一中枢权位长达五年,其政治资源比一名政治局委员恐怕只多不少。可以说,令计划“出事”不大可能是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长位置上,而是在他担任权倾朝野的“大内总管”期间。

或许正是“大内总管”几乎无所不能的权力,让曾经被同事赞为“勤奋好学”的青年令计划,变成了如今媒体笔下“专权霸道”的令计划。

有消息说,令计划执掌中央办公厅期间,作风趋向霸道,直接干预中宣部等部门主管的工作,有时还利用特权对持不同意见人士进行打击报复,对前朝的某些“老同志”也表现出不敬,让这些“老同志”十分不满。

与周永康达成某种政治约定

而2012年3月18日凌晨发生在北京的“法拉利车祸”不仅导致令计划之子令谷死亡,也让胡锦涛备受来自党内其他派系的压力。原因就是令计划为掩盖车祸真相,动用中央警卫局人员封锁现场,并与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的周永康达成某种政治约定,让周永康有了要挟令计划甚至胡锦涛的把柄。令计划这一错误已远远超出“教子不严”的范畴,直接伤害了最高领导人的声誉,成为一起影响深远的政治事件。

2012年9月,令计划被免去了中办主任职务,转任中央统战部部长,这意味着他的仕途遭遇重大挫折,彻底失去了当年11月角逐中共新一届政治局委员的资格。虽然官方没有解释原因,但“法拉利车祸”的影响显而易见,胡锦涛对这个“大内总管”的失望也不言而喻。

令计划失势的直接后果是他和他的家族进入纪委的视线。中纪委重施“剪裙边”的办案手段,先是令计划的兄弟侄子轰然倒下,让公众做好迎接“大老虎”的心理准备,最后才是令计划“压轴出场”。在这一过程中,令计划多次在官媒中亮相,但最终只是证明,在习近平、王岐山的“打虎”新常态下,“露面政治学”已经过时。

令计划倒台引发外界竞相猜测他可能被控哪些罪名。根据薄熙来、徐才厚、周永康在案发后都爆出惊人丑闻的前例,作为曾经的“大内总管”,令计划的案情也可能令人震撼。按照贪官常规,令计划利用职权为自己或家族谋取好处几乎没跑,否则他的兄弟也不会“出事”。

但这并不让人意外,人们更感兴趣的是令计划是否和周永康一样“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保密纪律”。比如,令计划如何介入“法拉利车祸”?他与薄熙来是山西老乡,周永康又与薄熙来关系密切,加上经常与他打交道的原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才厚,他们是否如外界所传是一个隐秘的“新四人帮”?主要由山西籍高官和巨商组成的西山会是否以他为核心?等等。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