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安倍恐没好结果 在美“失信”的日本首相“短命” 日本人通常比较迷信,比如对有些数字以及词语很忌讳。“同盟”这个词就是日本人认为“不吉利”的词之一,它是日本二战投降的直接导火索。 1936年11月,日本与德国签署《共同防共协定》,日本想利用它牵制苏联,然后自己可在中国毫无顾忌地大干一场。1937年6月... |
安倍恐没好结果 在美“失信”的日本首相“短命”
日本人通常比较迷信,比如对有些数字以及词语很忌讳。“同盟”这个词就是日本人认为“不吉利”的词之一,它是日本二战投降的直接导火索。
1936年11月,日本与德国签署《共同防共协定》,日本想利用它牵制苏联,然后自己可在中国毫无顾忌地大干一场。1937年6月,日本贵族近卫文麿上台,一个月后,日军在卢沟桥挑起全面对华战争。此后日本政府一方面宣称“不扩大”;另一方面拼命扩大,为了瓦解蒋介石的抗战意志,日本对外宣称自己的主要战争对手其实是苏联,不是蒋介石及中国。1938年7月,关东军在张鼓峰挑起对苏战争;1939年5月,再在内、外蒙古交界的诺门罕挑起更大规模的对苏战争,在军事上遭到苏联红军痛殴之时,日本最期待德国能在此时帮自己一手,但是,这时传来的德国回应却是:德、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时任日本首相的平沼称其为“晴天霹雳”。在外交以及军事的双重打击下,平沼于1939年8月28日宣布总辞职。
日本对德国极为恼怒,开始疏远德国。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此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但是,西线战场却上演了一场“奇怪的战争”,交战双方都隔着铁丝网张望,甚至听对方弹吉它唱歌。进入1940年4月后,希特勒发动“闪电战”入侵中立国,接着进攻法国、空袭英国。看到德军所向披靡,英、法、荷等在亚洲的殖民地瞬间变成日本唾手可得的“菜鸟”,日本上下为之一振,发出了“别误了巴士”的呼声,日本要搭上德国的“战争快车”,将英、法、荷等在亚洲的殖民地收入囊中。日本对德国的态度立刻发生了180度大转弯。1940年7月,近卫再次出任首相,9月与德、意签署《三国同盟》条约,同时利用该条约进入印度支那。因法国维希政府此时已向德国投降,属于德国的傀儡政权,日本对自己“盟友”的“盟友”动手遭到德国的白眼,德国知道日本擅长“揩油”,相反,德国想“搭”日本的车则很难。德国对日本的要求是;阻止美国加入战争。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动手,迫使日本感觉自己不能“再误巴士”。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积极策划并直接参与实施的,是有“亲英美派”之称的山本五十六,他在1939年曾反对“日德同盟”,被称为“热爱和平”的“稳健派”。(日本统治者常将某个人的一时、一事放大,吹嘘他为“什么、什么”。)
日语中“后悔”一词,来自中国的古语“噬脐莫及”。它形象地表现“自己想咬自己的肚脐,但够不着,干着急。”日本战败投降后,开始后悔发动对美战争,认为它是“无谋”的战争,就是说,这场战争是“鲁莽”、“欠熟虑”的战争。打弱中国应该;但打强大的美国错了,日本输掉了战争,错在选错了对手。对于侵略战争的反省,也就一直停留在这个层面上。
日本赶上了“同盟”的大巴,但最终却翻车栽进阴沟,日本从此对“同盟”一词“杯弓蛇影”。
然而日本喜欢沾小便宜、耍小聪明的毛病依旧,尤其是日本统治者。美军占领日本后就,昭和天皇与木户立刻选择好了能够与美国周旋的人选,日本资本家也全力支持他们。日本对美国阳奉阴违,自“冷战”在日本身边的朝鲜演变为“热战”后,日本立刻获益,日本巴不得战争发生在日本以外的任何地方。1951年“旧金山和会”,日本与美国等签署了《和平条约》,同时邀请美军驻扎,签署了《日美安保条约》,与苏联、中国等依然处在“战争状态”。1953年斯大林去世,“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苏主动要与日本结束“战争状态”。为此,日本吉田茂下台,鸠山一郎上台,1955年,日、苏之间开始谈判。此时战败国日本对战胜国苏联提出了领土要求,形象地说就是:举起双手投降的人,他对持枪者下令:把你口袋里的铜板给我。
此后苏联也来了一个“领土换和平”,苏联称只要日本境内不存在威胁苏联安全的外国基地,那么苏联就赠送两个小岛给日本。当时冲绳由美军托管,所谓“日本境内”,就是指日本的四个大岛。1956年日本已经派遣重光葵作为全权代表准备签约,但在最后一分钟反悔,鸠山一郎访问苏联,他签署了《日苏宣言》,结束了日本与苏联之间的“战争状态”,但将《和平条约》搁置。日本认为自己有“美军基地”撑腰,“挫败”了苏联的“土地换和平”。
日本有个临时的官职,名“冲绳及北方问题特别担当大臣”,透过这个官职的称谓,不经意间泄漏出了日本要保密的内容:北方的岛跟南方的岛联动,对苏与对美必须同时进行,琉球归属尚属“悬案”。
这个“大臣”是光杆司令,底下没有相应的省厅,也没有官僚,它归首相直接领导,主要任务就是盯住北边,不放南边,而且要依照日本的意志把岛屿弄到手。今后或许应改为“冲绳、钓鱼岛及独岛、北方问题特别担当大臣”。
从苏联获赠两个岛碰壁,南方的冲绳又是一个“悬案”,日本开始转向更进一步迎合美国,投靠美国。1960年,岸信介在反对声中让《新安保条约》自动生效;1970年,该条约在岸信介亲弟弟佐藤荣作任首相期间平静地自动顺延。佐藤荣作最要宣传的功劳,是1972年的所谓“实现冲绳回归”,他于1975年去世。他光鲜的“功劳簿”在30年之后才被打开,高度保密的内容是“帐簿”,让日本激动的“'本土'与'冲绳'同等待遇”,其实却是此后日本帮美国“挑担子”。以前冲绳属美军托管,今后美国放手,日本政府接手,美国以“国会不会同意多花美国一个美元”为说辞,要求日本支付从1945年到1970年间的、美军在冲绳的所有花销,据说美军“连楼梯过道上的一个垫子的钱都没拉下”。为此日本付给美国6亿多美元,按当时汇率为2400亿日元。1964年日本开通的新干线据说花费3800亿日元,而日本给美军在冲绳一地的军事设施等的相关赔付,就相当于多半个“新干线”。此后美军在冲绳的驻扎费也完全由日本负担。
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大平正芳外相回国之后就立刻访问莫斯科,日本要解决“北方四岛问题”,日本认为自己手中多了一个中国筹码。但是,直到1973年6月田中角荣访问苏联,日本依然一无所获。由于日本方面的原因,直到1978年,日本才与中国签署了《和平条约》。
1979年12月苏联出兵阿富汗,1980年,日本再次到了是否顺延《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十字路口,但就在这时,具有最高行政权力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突然去世,接任者铃木善幸(1911-2004)不明不白地出任了首相。1947年,铃木以社会党人身份首次当选为众议员议员,此后脱离了社会党,加入了自民党。(他将女儿嫁给麻生太郎,他是麻生的岳父;麻生太郎是他的女婿。)
铃木善幸当上首相后,第一站到访美国。美国鹰派总统里根1月就任,铃木善幸首相5月初访问美国,在与里根总统举行会谈之后,铃木善幸首相迫不及待地发表声明称:日美关系是“同盟关系”。“不吉利”、刺痛日本人神经的“同盟”之词至此再次浮出水面。他将1960年《新安保条约》中确定的“日美伙伴”关系向前推了一大步。
美国方面为他的发言喝彩;但日本内部立刻“造反”。铃木不得不立刻出来解释称,“同盟”是指“共同的价值观”,它指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同盟”,绝无任何军事上的含义。在美国看来,宣布“同盟”就是签订契约,今后必须与美军一起流血、流汗,分担责任。可他前脚对美国拍胸保证,后脚又用重新解释的方式“反悔”,一国之君靠玩弄文字,将“共同作战”的同盟,变成了“共同价值观”的空虚同盟。
日本国内的亲美派对他“背叛”美国愤怒;社会党、共产党人对他违背日本“和平宪法”不满,内外夹击让他的首相无法继续当下去,1982年,铃木首相下台,接任者是有“风向鸡”绰号的中曾根康弘。
“风向鸡”,“哪边风大就朝那边转。”中曾根康弘年轻时支持《旧金山和平条约》;坚决反对《日美安保条约》,美国视他为“日本的国家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没想到他1982年上台之后,步子远比他的前任大,鼓吹要“强化日美同盟”,要修宪,以首相身份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参加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宣称“日本要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不沉的航母”,“变日本海为日本湖”。(注意与今天的安倍晋三比较)
纵向比对1980年之后至今为止的日本外交史,就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曲线。1960年签署的《新日美安保条约》每十年为一期,每当日本在北方对俄罗斯碰壁之后,日本立刻会出现一个强烈反弹:强化“日美同盟”。
2000年原本是个解决问题的时机,但小渊惠三首相再次与大平首相一样,死在任上。
日本领导人强调的“日美同盟”,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在日本保育园里参加运动会时的一个体育项目。日本从孩子时代起就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保育园运动会的特色项目之一就是“绑腿赛跑”。在日本参观过几个驻日美军基地,看到美军之强大,对“日美同盟”的直感就是保育园中的孩子与一个身强体壮的成年人绑在一起,进行“绑腿赛跑”。孩子跟成年人绑在一起,孩子要发号施令,成年人听还是不听,一切取决于成年人的意志。当成年人不听指令时,孩子翻倒在地,成年人依然可以仍拖着摔倒的孩子继续跑,觉得孩子是负担时,成年人可以将他抛开自己走。所谓“日美同盟”,不就是这么一种“绑腿赛跑”吗?!
日本80年到90年,90年到2000年,其间多次提出“强化日美同盟”。2000年到2010年之间再次出现了一个强化“日美同盟”小高潮,2010到2020年之间,安倍晋三要继续“强化”。在他国领土,琉球人的世袭家园里,日本人为美国人掏钱修建“碉堡”本身,就说明日本明知道琉球不属于自己,但想通过强化所谓“日美同盟”,扩大在冲绳的军事基地投入,协同美国在海外的军事行动,以达到将琉球收入日本口袋中的目的。日本人为此拼命鼓噪,使用的是障眼法,目的在于让旁人看清他们要抢夺领土之实。当年日本缔结《三国同盟》是为了抢夺领土;如今“强化日美同盟”同样是为了抢夺领土。
这次安倍晋三首相获得了一个对美国众参两院议员发表演说的机会,不光美国的国会议员,全世界都想听听他说他究竟想怎么样。
安倍强调“日美同盟”属于“多一个人会太拥挤”的排他“同盟”,因此,5月份莫斯科大阅兵,9月北京天安门大阅兵等,这些他都能找到不出席的理由。8月6日广岛原子弹纪念日及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他同样可以大放厥词,它们都属于“是非”、“黑白”的“良知”层面问题,然而,“强化日美同盟”则“要命”的问题。
乌克兰问题、中东恐怖组织问题等,假如美国插手出兵,美国会立刻要求日本这个同盟伙伴一起行动。假如安倍一边在美国国会拍胸,回了日本之后就“反悔”,那么美国必然会冷落、排斥他。相反,假如安倍以当年历届追随美国的日本首相为榜样,硬性跟美国“绑腿赛跑”,那么,将被美国拖到何种程度谁都无法预测,这肯定会引发日本国内的强烈不满,所有对安倍的不满,都将会在彼时集中喷发出来。
铃木善幸首相当年在“日美同盟”问题上开了个“口”,后来的继任首相,谁强化谁就奔跑在刀口上,安倍逞能,看他能跑多远!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