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俄罗斯版“亚太再平衡”战略提速!种种迹象显示,在乌克兰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的亚太政策变得具备更多独立和优先价值。除了利用传统的盟友网络和军事安全方面的优势外,当下的俄罗斯亚太方略包含了远东开发的国内议程和融入亚太经济的国际议程相对接的经济向度,并被赋予日益重要的地位4月上旬,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 |
俄罗斯版“亚太再平衡”战略提速!
种种迹象显示,在乌克兰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的亚太政策变得具备更多独立和优先价值。除了利用传统的盟友网络和军事安全方面的优势外,当下的俄罗斯亚太方略包含了远东开发的国内议程和融入亚太经济的国际议程相对接的经济向度,并被赋予日益重要的地位
4月上旬,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远东之行及随后的东南亚之旅再次表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东移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日益具备丰富的实质性内容。
某种意义上,乌克兰危机系统性地改变了俄与西方关系并加速了俄罗斯转向亚太的步伐及节奏,使得“东移”——这一早已定策却因多种原因未能及时实现的大战略得以全面展开。
从哈巴罗夫斯克到河内、曼谷
4月4日,在出访越南和泰国前,梅德韦杰夫首先抵达哈巴罗夫斯克出席远东联邦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会议。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年初曾指示,各地区不能一味等待国际市场行情变化而必须主动制定危机应对方略自寻出路。梅德韦杰夫此次正是据此在远东重镇哈巴罗夫斯克召集地方领导人举行现场办公会议,旨在推动落实俄罗斯东部开发的相关议程。其中,加强与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经济联系是这一战略的应有之义。
4月5日至6日,梅德韦杰夫到访俄罗斯在东南亚地区的核心伙伴越南,其间与越方达成了包括越南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上半年签署自贸区协定等重要合作议程,双方决定将两国双边贸易总额于2020年提升至100亿美元。
俄罗斯总理的越南之行再次表明,越南在俄罗斯的亚太合作网络、尤其是东南亚方向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俄越关系的这一特殊价值在双方高频度的高层往来中得以彰显:普京2000年执政以来已三度访越,梅德韦杰夫也先后于2010年、2012年分别以总统和总理身份到访。河内基于外交传统和大国平衡的现实需要,也高度重视与被定位为全面战略伙伴的俄罗斯开展日益密切的合作。越南最近开始使用金兰湾帮助俄为其可携带核弹的轰炸机补充燃料,梅德韦杰夫邀请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赴俄出席于5月9日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这些都折射出这组双边关系的战略意义。
如果说梅德韦杰夫访越是巩固与传统盟友的双边联系,那么其4月7日至8日到访泰国则是一场“开拓之旅”。在与泰国总理巴育的会谈中,梅德韦杰夫建议泰国考虑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贸区及参与远东跨越式发展区的可能性。双方还在旅游、能源、打击毒品走私、卫生防疫合作等方面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俄罗斯铁路公司与泰国万浦集团公司有关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建造海运煤炭码头铁路基础设施的备忘录,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开始超越泰国本土而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种种迹象显示,在乌克兰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的亚太政策变得具备更多独立和优先价值。除了利用传统的盟友网络和军事安全方面的优势外,当下的俄罗斯亚太方略包含了远东开发的国内议程和融入亚太经济的国际议程相对接的经济向度,并被赋予日益重要的地位。
与美几乎同步的俄式“亚太再平衡”
事实上,俄罗斯对亚太地区的重视并非始于乌克兰危机。某种意义上,俄罗斯几乎与美同步——自2009年起同样开始“重返”亚太。中俄两国领导人是年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批准的《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是一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事件。这在相当程度上预示着俄罗斯的亚太政策不再以安全为绝对优先而是兼顾到发展优先的迫切需要。
此后,俄罗斯从学术界到决策界一再表明俄将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大程度地参与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改变目前在参与亚太事务方面不够活跃和缺乏战略规划的局面。其中,普京2012年2月在其竞选纲领《俄罗斯与变化中的世界》中首次将发展俄罗斯同亚太地区关系放在俄欧、俄美关系之前标志着俄罗斯的“亚太再平衡”政策上升到战略高度:在俄罗斯新的外交优先序列中亚太不再是对欧美关系的替补“备胎”,俄罗斯也不再是被动地推动与亚太国家的合作作为对西方关系抗衡和补充,传统的欧洲和西方中心主义将不再是主导普京外交的唯一因素。
俄罗斯认识到,俄罗斯重新崛起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用东部地区的资源来完成俄罗斯再现代化的重任,而开发这个空间广袤、人口稀少的地区需要亚太国家的资金、技术及市场。另外,俄罗斯还得出判断,国际政治竞争的焦点可能表现为中美两国及其代表的发展模式之间的竞争。以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为代表的俄罗斯顶级智库断定,即便中国不愿意卷入竞争或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会让中国卷进来;在此背景下,俄将迎来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期:外部无强敌且内部稳定和发展可期。与此同时,中美的激烈竞争决定了俄罗斯可以充当战略平衡手。
乌克兰危机加速俄向东步伐
乌克兰危机系统性地改变了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基本面,进而影响了俄罗斯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内容和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亚太地区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被推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发展与非西方国家的关系上,推动中俄更紧密的合作仍是俄罗斯的首要目标。继2014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亚信峰会期间达成诸多历史性协议后,中俄关系在李克强总理赴莫斯科参加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和普京出席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迎来了新的突破。2015年中俄最高领导人还将多次会晤,两国也将通过分别和联合庆祝二战胜利等活动进一步彰显中俄关系的战略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并深化双边合作。
2014年底以来,普京先后通过接见到访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特使崔龙海、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以及安排国防部长绍伊古实现1969年以来俄军领导人对巴基斯坦的首访及亲自往访印度等行动表明,俄罗斯这一次的“重返”亚太看起来越来越像是跟本国外交一贯的“西方中心主义”或“欧洲中心主义”的一次真实告别,从而以另一种方式加快了国际和地区权力格局的重组。
可以说,乌克兰危机的一个衍生效应就是俄罗斯加速了“亚太再平衡”进程。这一方面是俄罗斯以东方平衡西方、以陆权抵制海权、以边缘地带对抗霸权中心的一贯做法,另一方面也赋予了这一方略更多的主动性。梅德韦杰夫此次的东南亚两国之行恰恰折射出这一新变化。
应该说,在战略布局方面俄罗斯堪称世界级大师,但问题在于此时此际注重亚太可能短期内难以改变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带来的外交被动。长远看,俄罗斯融入亚太的关键仍在于构建一个全新的“欧洲太平洋国家”身份认同:对外,俄需要证明,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与该地区其他国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内,俄需要优化精英和大众的智识体系,充分认识到俄的未来发展需要真正意义上更为多元、更为平衡的“东向”转变。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