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七国集团为何公然介入南沙建岛 七国集团公然介入南沙建岛的背景及对策

 9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4-30 17:02:37
导读: 七国集团公然介入南沙建岛的背景及对策4月15日,在德国吕贝克举行的七国集团(G7)外长会上罕见的通过了一份关于海洋安全问题的声明,大谈涉华海洋问题,称“继续关注东海和南海局势,对类似大规模填海造地等改变现状及增加紧张局势的任何单方面行为表示关切。强烈反对任何试图通过威胁、强迫或武力手段伸张领土或海...

 七国集团公然介入南沙建岛的背景及对策


4月15日,在德国吕贝克举行的七国集团(G7)外长会上罕见的通过了一份关于海洋安全问题的声明,大谈涉华海洋问题,称“继续关注东海和南海局势,对类似大规模填海造地等改变现状及增加紧张局势的任何单方面行为表示关切。强烈反对任何试图通过威胁、强迫或武力手段伸张领土或海洋主张的做法。” “呼吁所有国家依照国际法,寻求和平管控或解决海域争端”,敦促各方加快制定全面的“南海行为准则”,并表示将在2015年晚些时候召开有关海洋安全问题的G7高级别会议。
G7与涉华海洋问题本是风马牛不相及,G7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策协调的论坛,自1976年成立以来,其重点就在于强化发达经济体间的合作,应对全球经济治理问题,G7虽也时常关注政治及安全问题,但很少在领土争端这样的敏感问题上发声。此次声明中用大段的篇幅论及南海和东海局势,在G7近40年历史上都属首次。
对于G7这种不寻常的表现,国内媒体广泛引用日本共同社的消息称,“日本事实上是这份声明的重要且唯一的推手”,通过这份声明,日本意在强拉G7其他成员国,为其政策站台和背书,乃至进一步向中国施压。不过,G7的其他成员就真那么无辜吗?
以日本的地位和影响力,要想主导G7的议题并非易事,这份声明能够出台应是G7内部充分协商的结果,相关表述也体现了G7其他国家的立场。对于日本的努力,美国毫无疑问是高度认可的,实际上声明中的相关措辞与美国政要近期频频指责中国南沙建岛的论调如出一辙,美国很可能也是始作俑者。
英法德等其他成员国长期关注东海、南海问题,但并不想在该问题上走这么远,此次如此高调出位,一方面是为了迎合日美,毕竟日本近年来在乌克兰问题上与他们保持了共同立场,此举也算是投桃报李。
另一方面也是借G7平台做真心告白,这个声明无疑契合大部分国家的内部立场。在对中国东海及南海行为的解读上,英法德等其他成员国的认识与美日并无本质区别,都把中国界定为“规则破坏者”,所不同的是,因涉华海洋争端与他们自身利益关系不大,同时又对中国颇有顾忌,他们的这种认识并没有转化成相应的政策,在公开场合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克制。而在G7这样的多边平台,共同表态遭到的可能反弹肯定要比单边行动小很多。既然日美有意推动,英法德等其他成员国也乐于顺水推舟,借助G7机制说出自己平时不愿意公开的真心话。
作为一个国际机制,G7介入东海、南海这样的热点问题还有助于其提升在世界的影响,并强化内部凝聚力。在其影响力日渐式微的情况下,搞这种副业的诱惑力更是与日俱增。
当然,G7根本管不了东海及南海问题,该声明的含金量不高,实质作用有限。众所周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是国际争端解决的主要路径,这不是中国独创的路径,而是基于国际争端解决的实践经验和国际法的基本精神,非争端方的指手画脚于事无补,只会加剧争议的复杂性。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就北极争端说三道四,北极争端各方将作何感想?
但是,客观上,这个声明还是会造成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将进一步误导国际舆论,加剧相关媒体对中国南沙建岛等行为的炒作,G7作为清汤馆子式的论坛,尚具有一定的舆论塑造能力,此番集体发声必会引发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二是凸显新旧势力围绕国际规则的尖锐矛盾,从该声明,我们不难看出,即便G7各成员国间有诸多矛盾,并非铁板一块,可是他们在打压中国这样的新兴力量、维持强权秩序方面仍有着相当大的共识,关于海洋问题的规则之争恐怕是今后世界海洋政治博弈的另一大重点。
更重要的是,G7在涉华海洋问题上“团结谋共识、捍卫旧河山”的冲动和苗头需要引起中国的高度重视。此风绝不可助长。
首先,要坚决反击G7的这种挑衅。G7的声明毫无道理,是对中国赤裸裸的挑衅,若不加以有力反制,G7在该问题上的动作将会越来越离谱。2014年,G7还只是泛泛的对东海、南海问题表示关注,而今年已经开始直接抨击中国的海洋行为。对此,中国不能姑息纵容,要义正词严的表明立场和态度,除了通过外交部发言人进行强烈抗议之外,还可通过外交渠道向所有G7成员国表达不满,要求给予明确解释。此外,还可视情让部分国家付出一定代价。对比G7这样嚣张的行为,外交部发言人4月17日的回应则显得过于平和。
其次,要提升对海洋规则较量的认识和准备。在世界保持总体和平的状态下,随着中国实力的快速发展和强大威慑体系的形成,中国面临真刀真枪的挑战可能会日渐稀缺,而海洋规则之争将会日渐广泛而激烈,类似G7声明、菲律宾南海仲裁这样的规则与法理挑衅将会愈发频繁。在海洋规则方面,中国很可能会遇到部分周边国家和传统西方势力的合围,规则问题正日益上升为海洋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东海、南海争端的发展走向和最终解决也越来越与海洋规则的构建密切相关。中国在见招拆招被动应对的同时,不仅要加强对相关国际规则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着力建立符合时代潮流和国际关系现实的话语平台和体系,积极从理念或规则方面去影响国际社会。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