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巴州区惠昌生猪养殖场建于2005年,是巴中市最大的生猪养殖场,占地107亩,现有建筑面积15300多平方米,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大型沼气发电、供水等配套设施,现存栏生猪5143头。 9月17日特大洪灾,将整个养殖场化为一片汪洋,洪水漫过整个场区。5000余头猪只剩下寥寥几头、近200吨饲料冲毁、近2... |
巴州区惠昌生猪养殖场建于2005年,是巴中市最大的生猪养殖场,占地107亩,现有建筑面积15300多平方米,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大型沼气发电、供水等配套设施,现存栏生猪5143头。
9月17日特大洪灾,将整个养殖场化为一片汪洋,洪水漫过整个场区。5000余头猪只剩下寥寥几头、近200吨饲料冲毁、近200万的电气设备毁坏、15万药品、电机组和加工设备损失达400余万元,加上房屋、生产生活设备、青饲料等直接经济损失达2720多万元。
19日,笔者来到养殖场,拍摄到如下画面。
猪能上数,不要相信哦!假的,第一次听说!没有猪能上树的这个说法和事实的,你看到的图片很可能是PS上去的狗急了能跳墙。若按书面语,“老母猪” 改为“猪猡”倒不粗俗, 较文雅,但现在的时代,一切皆仿佛离谱,连文章之题越古怪,越扯淡,便越夺人眼球,且似乎也越令人青睐。只得顺应流,改“猪猡” 为“老母猪” 了。
城里有人曾谦逊的说“没看见老母猪走路,还没吃过老母猪的肉?”意思是:虽然对某事物不甚了解,至少识得点皮毛。对乡下人来说,却是司空见惯的事,因自家常圈一猪,养得越大肥越多。老母猪是大中之大,肥中之肥。如果养成一头老母猪,那户人家定然是兴高采烈了。可说人的脸皮比老母猪皮厚,那倒有些不妙了。然而这世道,人群纷杂,三六九等,大有“对某事物不甚了解仅知皮毛” 且“脸皮比老猪皮厚” 的人,只是“不识自己真面目,只缘生在无识中” 而已。这委实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无有办法的事了。
按常理,那老母猪被人一三歺喂得肥肥的,关在猪圈里,不是拱槽哼食,就是倒地呼噜,既便是运动,摆尾迈腿摇肚,来去也不过数米,十足一个懒憨物,却怎能手敏捷如灵猫上得树去?那肥肚既已挡事,四条短腿更勾不着枝干,上树之态实滑稽幽默,令人忍笑不俊。勿庸置疑,“老母猪能上树” 是不合通常判断逻辑的。
其实“老母猪能上树”前面还有半句。例如:某人某事不懂装懂,故作高深,不平之人那时便会冒一句:“你能懂得这个事,老猪都能上得树。”究其意如【上邪】“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一样的修辞手法,起个夸张反衬作用。
但在现实的人事之中,“老母猪能上树”倒值得推敲一番。当然,不必如“僧敲月下门”典故里的贾岛那般较真。
在日寇蹂躏华夏时,那些个小汉奸便是。平日里,他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家长们愤道:“将来你能济个事,老母猪都能爬树。”结果在本人手下干活,头戴黑礼帽,腰挂盒子炮,脚踏格郎车,四下满处跑。虽然忘祖典宗,却吃香的,喝辣的,好不威风!岂不是在家长们意料之外:老母猪上了树?过得了舒心快活子。
当今社会一些所谓富二代在校自不必认真读书,学习绩倒数上排,毫无所谓;仍自我感觉良好,意气奋发。先生常喟叹:“这些后生崽,将来能济个事,老猪都能爬树。”待所谓富二代步入社会后,那先生依然捧着馍馍头,枯灯照壁悔人不倦。而他们开着奔驰宝马劳斯莱斯在大街飞奔,日夜笙歌。这悠闲惯的、少有是处的也如老猪了树,高高在上,命运非凡。
现实的例子仍然挺多,因这是个老母猪能爬上树的年代。如某美女一夜暴富,某草根一夜窜红。若是置疑,只能证明有些人食古不化了。正如赵高指着“鹿” 偏说是“马” 一样。他一人之下,万人之;官高嘴大,不分真伪,说啥是啥,谁敢去驳他!不然,咯嚓,脑袋不保。两件事都是现实中的荒谬异数,但真实存在。
不过按照动物的生理和习来判断,尽管一些老母猪爬上树,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摆动小尾巴,作翩然嫦娥舞姿,但大约不会如意太久,因它逆了正道和动物的本能。我想:迟早还是要回到它那猪圈里去,那儿才是它应该呆的地方。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