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汶川地震7周年还未恢复 赈灾款花到哪里去了

 115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5-05-12 15:22:31
导读: 又到5.12,也又到了回顾、纪念和追思七年前那数万遇难同胞的时候。有的人在追忆当年那感人的一幕幕,有的人在反思地震中的那些经验和教训,有的人在关注那些抗震英雄当下的情况,可有一些人,一些媒体也在年复一年地追访那些拥有不幸往事的遇难者家属,一次又一次让他们在话筒前回忆那撕心裂肺的一刻,这样每年撕开别...

      又到5.12,也又到了回顾、纪念和追思七年前那数万遇难同胞的时候。有的人在追忆当年那感人的一幕幕,有的人在反思地震中的那些经验和教训,有的人在关注那些抗震英雄当下的情况,可有一些人,一些媒体也在年复一年地追访那些拥有不幸往事的遇难者家属,一次又一次让他们在话筒前回忆那撕心裂肺的一刻,这样每年撕开别人的伤疤一次,真的好吗?

  都说时间是治愈伤痛的最好灵药,可这个定律或许只对旁人有效。对于那些一息之间失去至亲至爱的人们来说,七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亲人的音容笑貌仿佛仍在,却已经永远天人两隔。我们可以温言安慰,也可以说出一通通“人要向前看”的大道理,但却不得不承认,很多人可能这一辈子都无法走出那样的阴影。在这样的状况下,每到5.12,强迫他们去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会不会太过残忍?

  的确,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们讲述的故事是最真实也最感人的,可以为媒体带来访问量和发行量,可以感动得许多人泪眼婆娑,可以让读者和网民重温当年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豪情。但这些并不能成为我们去打扰甚至骚扰他们的理由,强势的媒体并没有资格年复一年地去“消费”相对弱势的他们的伤悲。

  我们不是说不需要纪念,我们也不是

汶川地震7周年还未恢复  赈灾款花到哪里去了

 

反对追思,但纪念和追思有很多种方式。你可以默默地去地震遗址献上一株雏菊;你可以为地震孤儿捐一笔学费;你可以带着孩子参加一次抗震演练;你可以为重建的灾区校园或者福利院奉献一份爱心……太多太多纪念和哀思的方式,为何执着于一遍又一遍让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重温伤痛?
逝者已矣,生者需坚强。这九个字说来简单,但对于永失至爱的他们来说太难太难了。所以我们要呼吁,七年过去了,如果你们每年只有在5月12日才会想起他们,那么请你们别来打扰他们了。对于心头伤疤永难抹平的他们而言,不打扰就是最大的安慰;对于那些在天国仍旧牵挂亲人的遇难者灵魂而言,不打扰也是最好的纪念。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