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邓小平与金庸“互粉”邓小平爱看武侠小说,尤其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而金庸在邓小平“落难”时,曾撰文盛赞邓小平。在金庸诸多的社评中,最令他自豪的是政治色彩极浓的预言,“邓小平必将复出”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一。 邓小平爱看金庸小说 邓小平曾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他没看过马恩全集,看的是选集。邓小平和毛泽东... |
邓小平与金庸“互粉”
邓小平爱看武侠小说,尤其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而金庸在邓小平“落难”时,曾撰文盛赞邓小平。在金庸诸多的社评中,最令他自豪的是政治色彩极浓的预言,“邓小平必将复出”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一。
邓小平爱看金庸小说
邓小平曾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他没看过马恩全集,看的是选集。邓小平和毛泽东相似,最喜欢古代史书,他熟读过《资治通鉴》,通读《二十四史》,特别爱看《三国志》。
邓小平还是金庸(查良镛)的武侠小说在中国大陆最早的读者之一。当金庸小说在内地尚为“禁书”之时,1973年3月,恢复工作的邓小平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就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并且对其爱不释手。
邓小平的护士郭勤英曾说:邓小平喜欢看的武侠小说,都是港台作家写的,像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邓小平都看过,看得较多的是《射雕英雄传》。
邓小平习惯利用中午和晚上睡前的半小时,津津有味地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即使是出差到外地,他也会带上武侠小说。他睡前爱看武侠小说,是贪它不用动脑筋,看得轻松、不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一次,邓楠见到金庸,告诉他说:“爸爸很喜欢看你的小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看几页。”邓小平读武侠小说并非完全是为催眠和消遣,他能够将自己的命运联系书中人物的命运思考人生,获取人生的精神力量。
金庸预言“邓小平必将复出”
金庸是香港《明报》的创始人,行内人士对金庸先生的评价是“一手写社评,一手写武侠”。他的14部武侠小说如今已经拥有3亿以上的读者,堪称全球第一畅销书;如今已经整理完毕行将出版的《金庸社评集》收录的金庸亲笔社评达500余万字。
在金庸诸多的社评中,最令他自豪的是政治色彩极浓的预言,“邓小平必将复出”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一。
“文革”开始后,邓小平被打倒,被贬谪至江西,在南昌市郊一家拖拉机修配厂劳动。金庸在《明报》的多篇社评中对邓小平的才华和风骨予以高度评价,明确表示支持邓小平;1976年春,周恩来总理逝世,中国内地又刮“反击右倾翻案风”。金庸预言,邓小平一定会“东山再起”。
1981年2月,此时距邓小平会见金庸前半年。金庸在《明报》撰写了《关于香港未来的一个建议》,金庸表示,有关香港的未来,中英双方的想法是相当一致,维持香港的现状,对各方都有利。金庸在文中提出了三点建议:一、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二、香港的现状保持不变;三、中国如决定收回香港,应在15年之前通知英国。
1982年,中国政府宣布,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金庸的预测得到验证。
金庸的预言和社评自然受到读者的关注,一张创办时间并不长的《明报》迅速上升为香港的主流报纸。金庸对中国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多少个不眠的夜晚,他激动难眠,有邓小平领航,他相信中国这艘巨轮一定能够驶向辉煌的明天。因此,他不无感慨地说,几十年了,我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佩服他的风骨。这样刚强不屈的性格,真像我武侠小说中描写的英雄人物。
关注金庸和《明报》的不止是香港的读者,内地也大有人在。邓小平谪居江西,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天下大事。金庸的言论自然引起他的注意,并且立即作出了回应。他在一份有关金庸来访的报告上批示:愿意见见查先生(金庸本名查良镛,金庸系笔名)。
抽一根“熊猫”牌香烟
为何一定要通过金庸?邓小平认为:金庸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在华人世界有号召力。他多年和林彪、江青笔斗,在海外有忠厚正直的好名声,台湾对他也有好感。
1973年春,金庸到台湾,蒋介石因为重病在身,未见他,但蒋经国就各种国是与他进行了深谈。金庸也主张和平统一,曾在视察杀气腾腾的金门之后感叹道:“我一生如能亲眼看见一个统一的中国政府,实在是毕生最大的愿望。”
金庸发出的爱国心声得到了回应。1981年夏,北京邀请金庸到大陆访问。金庸提出想见邓小平,报告很快送到了邓小平那里,他在报告上批示:愿意见见查良镛先生。
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小平会见了香港《明报》社的创办人和社长金庸。7月流火,北京天气炎热。要见心仪已久的邓小平,金庸当然十分兴奋。
金庸郑重其事,早早起床,梳洗一番,穿好西装,打好领带,带着妻子林乐怡和一对子女,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人民大会堂。邓小平穿着短袖衬衫,已站在福建厅门口迎接。
一见到金庸,邓小平就立即走上前去握着他的手,满脸笑容地说:“欢迎查先生回来看看。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你的小说我读过,我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书中的主角大多是历经磨难才终成大事,这是人生的规律。”
金庸满面春风,对邓小平微微躬身行礼,握住他的手说:“我一直对您很仰慕,今天能够见到您,感到荣幸。”一番寒暄之后,金庸将家人一一介绍给邓小平。
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邓小平和金庸全家在迎客松的巨幅画像下合影留念,然后在福建厅坐下会谈。邓小平见金庸穿着西装,便说:“今天北京天气很热,你脱了外衣吧,咱们不必拘礼。”
会谈中,邓小平给金庸递了一根“熊猫”牌香烟。分手时,又将抽剩的烟都给了金庸。“这是邓先生的一份礼物,我收下了。”谈及这一细节,金庸记忆犹新。
邓小平谈查父被“镇压”事
邓小平谈到金庸父亲查民卿当年在“镇反”中被错杀一事,金庸连连点头:“人入黄泉不能复生,算了吧!”并表示父亲的命运只是改朝换代之际的悲剧,自己已淡然不记“前仇”了。
会谈持续了一个小时,金庸起身告辞,邓小平亲自送他离开。两人边走边谈,到了大厅外,还站着谈了一会儿,邓小平握着金庸的手说:“查先生以后可以时常回来,到处看看,最好每年来一次。”
当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放了邓小平与金庸会谈的消息,港澳及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介纷纷予以报道,轰动一时。
当年9月,《明报月刊》同时发表了金庸和邓小平谈话记录及《中国之旅:查良镛先生访问记》,此书出版后,一时间洛阳纸贵,出版3天后就告罄,连续加印了两次。
金庸在邓小平接见回到香港后,立即给邓小平专寄了一套《金庸小说全集》。也就是在邓小平会见金庸后不久,金庸小说在内地“开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
对金庸而言,这次会见影响巨大,他说:“访问大陆回来,我心里很乐观,对大陆乐观,对台湾乐观,对香港乐观,也就是对整个中国乐观!”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