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随着河北省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向纵深方向发展,张家口、承德、唐山、保定、石家庄等地的30个贫困村将获得“私人定制”的旅游规划。16日,河北省首批20家规划单位已和30个扶贫重点村签订了免费的对口帮扶协议书。此举将提升贫困村“造血”功能,“旅游扶贫”也将助推河北的绿色崛起。 燕赵... |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随着河北省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向纵深方向发展,张家口、承德、唐山、保定、石家庄等地的30个贫困村将获得“私人定制”的旅游规划。16日,河北省首批20家规划单位已和30个扶贫重点村签订了免费的对口帮扶协议书。此举将提升贫困村“造血”功能,“旅游扶贫”也将助推河北的绿色崛起。
燕赵都市报记者 宗苗淼
贫困村的旅游致富路:
从人均收入3000元到8000元
“村儿里紧急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大家现有的想法集中一下!”17日,孙桂生从石家庄开完会回到村里,就和村长急着准备起迎接旅游规划小组来考察、对接的事。
孙桂生是承德县新杖子乡苇子峪村党支部书记,绿色旅游给他们带来了甜头,“从烂熟的瓜果遍地铺,到城里人来我这赶集似地搞采摘,最明显的就这三年,村儿里人均收入从3370元到了现在的8000元。”孙桂生说,他们村是国家核定的河北省337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之一,“前些年山上就一条小路时,梨子不到2块钱一斤都卖不出去,现在搞旅游,山上修了环山路,4块钱一斤游客都抢着买。”
他说,其实村里早就想过做旅游规划,但苦于规划设计要很多钱,村里没资金。
“村里可有好东西:榆钱树我们没砍,都留着呢;一年四季除了南方水果,我们都有可采摘的,我们这里产的酸甜‘小国光’苹果还是河北省地理标志产品;我们村儿没有工厂,就这三伏天,这山根儿还得盖被子,看这一片蓝天、一片绿地,可以享受负氧离子……”孙桂生说起家乡,骄傲得不行。
提升贫困村“造血”功能:
给30个贫困村“私人定制”旅游脱贫规划
半个月以内,到村里实地调查,随后拿出初步的规划大纲上报。同对接新杖子乡苇子峪村的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德文化旅游规划研究所一样,我省有20家规划单位都将义务帮扶筛选出的30个建档立卡试点村。为增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功能”,省旅游局、省扶贫办还将组织第二期、第三期旅游规划公益扶贫。
“旅游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是实现精准扶贫、智力扶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旅游扶贫开发格局的有效探索。”省旅游局副局长翟玉虎表示,旅游业适用性强、产业链长、带动力大、富民增收效果明显、剩余劳动力转移便捷,且我省大量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实施旅游扶贫开发能有效挖掘贫困地区资源特色,旅游扶贫正在成为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升级、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我省还将采用集中支持兴办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培训一批村官和旅游项目带头人等方式,全面提升建档立卡试点村发展旅游产业的硬件和软件水平。
布局环京津旅游棋局:
环京津贫困带村落旅游扶贫潜力巨大
此次重点帮扶的30个村主要集中在太行山—燕山国家扶贫攻坚区和环京津贫困带,包括位于崇礼、张北、沽源、丰宁、尚义、阜平、平山等地的这些贫困村落,普遍急于并愿意通过发展绿色的旅游产业脱贫致富。而河北省目前有62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600多万人口,多集中分布于此旅游资源富集,但业态发展仍多处自然状态的“环京津贫困带”。
河北省旅游局人士分析称,太行山、燕山地区集中了狼牙山、苍岩山、嶂石岩等河北近四成的4A级景区,更有野三坡、西柏坡等国家5A级景区。更重要的是,河北毗邻京津大市场,城市人群渴望亲近自然山水,而河北此类旅游产品正好能满足京津市场需求,所以说,环京津贫困带村落发展旅游潜力巨大,扶贫潜力巨大。
经过多年发展,河北省环京津区域、太行山沿线已经涌现出了野三坡等一批旅游扶贫亮点,成为河北省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新引擎。来自河北省旅游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河北已有400多个乡镇和1800个村落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动村民直接就业15万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以平山县为例,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快速兴起,西柏坡、驼梁、天桂山、沕沕水等重点景区周边村民,依托旅游资源兴起的餐饮、住宿、农家乐已发展到600余家。
相关链接
600万专项资金支持贫困村乡村游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宗苗淼)今年省级投入旅游专项资金达600万元,重点扶持46个贫困村的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我省把优先支持全省扶贫攻坚村作为筛选项目第一优先原则,优先选出扶贫攻坚村项目重点支持,占全部补助资金的13%,确保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全省扶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抓手。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