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三菱否认发表对中国劳工谢罪文 律师称协商破裂 日方将强制征用写成劳资关系

 63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易新闻  发布时间:2015-07-28 17:50:48
导读: 2015年7月19日,美国洛杉矶,日本三菱材料高层就二战时期强制美军俘虏在日本国内劳动一事鞠躬道歉。(右一为美战俘代表詹姆斯-墨菲,左二为三菱材料高层)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强制征用中国劳工一事,近日有媒体公布了三菱材料公司对中国劳工的“谢罪文”,引发各界高度关注。7月27日联系三菱材料公司获悉,该...

 

2015年7月19日,美国洛杉矶,日本三菱材料高层就二战时期强制美军俘虏在日本国内劳动一事鞠躬道歉。(右一为美战俘代表詹姆斯-墨菲,左二为三菱材料高层)

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强制征用中国劳工一事,近日有媒体公布了三菱材料公司对中国劳工的“谢罪文”,引发各界高度关注。7月27日联系三菱材料公司获悉,该公司尚未发表对中国劳工的“谢罪文”,但承认与中国相关机构团体正在交涉协商。

另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中国劳工的诉讼代理团代表康健律师7月27日表示,三菱材料决定向二战中被强制征用的中国劳工道歉并支付赔偿金的说法,只不过是未能获得中国劳工同意而被废除的单方面方案而已。

三菱称仍在协商,律师称协商破裂

二战期间,三菱材料公司的前身三菱矿业公司及转包商接收3765名遭强掳至日本的中国劳工,强制他们劳动,侵犯他们的人权,其中约720人罹难。此外,三菱矿业公司强迫大约900名美军战俘在4处矿厂做苦工。

有媒体在上周曝光了三菱材料公司的“谢罪文”。其中显示,三菱材料公司称,承认中国劳工权被侵犯的历史事实,并表示深刻反省。承认作为当时的使用者的历史责任,向中国劳工及其遗属真诚地谢罪,并对身亡的各位中国劳工表示诚挚的哀悼。此外,三菱材料公司还称,将设立中国劳工及其遗属的基金支付款项,协助设立纪念碑,并承诺将这一事实世代相传。

澎湃新闻27日联系三菱材料公司,广报部门一位名叫北村的工作人员表示,网上曝光的“谢罪文”并不是该公司发表的,但确实在与中国相关机构团体交涉协商。“日本媒体大多数都报道了三菱向中国原告谋求和解的新闻,但具体和解的内容还在讨论中。”北村补充说,“因为还在争执中,一些具体的细节内容无法透露。”

7月25日晚,二战中国劳工对日索赔案律师团发布公开声明,否认与日本三菱和解,表示三菱公司至今尚未真诚认罪、悔罪,所谓的“和解”全无半点诚意。

“我们的确一直在与三菱方面就法律协议进行协商,但目前的状态是未能取得任何进展,协商破裂。”康健说,“日本媒体报道的是当时被我方拒绝的方案,内容上没有一丝更改”。

康健透露,“去年上半年三菱方面主动联系说通过协商解决,所以进行了几次协商。但他们提出的协议案远远未达到我们的要求,于是今年2月宣布中断协商。但现在却被媒体报道成像是达成了协议,令人困惑。”

把强征写成劳资关系,不承认“赔偿”

那么双方的分歧在哪里呢?

康健在接受《中央日报》采访时说,“看一下他们提出的协议文就知道。他们把自己称为使用者。在向我们出示的方案中写的是雇佣者,这次改成了使用者,但意思不都一样吗?与奴隶没有两样的强制征用怎么能写成劳资关系呢?三菱认为他们只是雇佣了日本政府送去的劳动者而已。也就是说,他们在强制征用的过程中不是主导者,是被动使用。这比之前日本法院判决称是在日本政府与企业的共同立案下达成的判决结果还要退步。我们一直要求承认事实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道歉和赔偿。三菱从对事实关系的本质认识上就存在立场差异。”

此外,三菱以日本法院的判决为依据,声称不负有赔偿责任。(日本最高裁判所2007年判决称,承认日本企业进行了强制征用这一事实,但依据中日共同声明,日本企业不负有赔偿责任。韩国征用受害者提交的诉讼也得到了同样的判决结果。)因此,三菱有意向支付劳动者的钱也不是赔偿金。三菱表示,将以“为日中友好作贡献”的名义向每名劳工支付10万人民币(约1876万韩元)。对此,中方律师团要求三菱承认具有法律效应的赔偿,并根据国际判例向每名劳工支付至少30万人民币。

就在7月19日,三菱材料公司常务执行董事等高管在美国与二战美军俘虏会面,就二战时期强制美军俘虏在日本国内矿山等地劳动一事当面道歉。日本共同社评论认为,这或将成为日本民间企业自主采取措施让“负面历史”告一段落的典型例子。

共同社分析,三菱方面决心(与中国劳工)和解的背后,有着面对战后70周年这一节点,通过提出受中国国民支持的解决办法从而改善商业环境的考虑。“这是两国民间层面力争‘克服过去’谋求大步前进的历史性动向,将成为在战后70周年具象征意义的协议。”共同社称。

关于强掳中国劳工问题,日本各地出现了多起以日本政府为被告的诉讼。不过,鉴于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判例称“个人赔偿请求权因《中日联合声明》被放弃”,各地法院沿袭该判例纷纷驳回了原告诉求。

 

针对上述判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年曾指出:中国政府在《中日联合声明》中宣布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是着眼于两国人民友好相处作出的政治决断。中方对日本最高法院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对这一条款任意进行解释表示强烈反对。日本最高法院就《中日联合声明》作出的解释是非法的、无效的。

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7月24日的记者会上重申了日本政府一贯立场,表示“(索赔权问题)已在法律上得到解决,日本政府的立场没有变化”。他说,这是“中国民间有关人士和日本民间企业之间的诉讼”,“政府不便做出评论”。

中方一直强调,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强征和奴役中国人民,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严重罪行,也是迄今尚未得到妥善处理的现实的重大人权问题。中方要求日本政府认真对待中方关切,以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妥善处理这一问题。

 

关键词:日本三菱否认向中国劳工道歉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