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胡汉民简介 孙中山的秘书胡汉民资料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幼名胡衍鹳,后改名胡衍鸿,字展堂,晚号不匮室主,汉民是他在《民报》上发表文章时所用的笔名。出生于广东番禺,祖籍江西吉安。资产阶级革命家,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光绪二十七年(... |
胡汉民简介 孙中山的秘书胡汉民资料
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幼名胡衍鹳,后改名胡衍鸿,字展堂,晚号不匮室主,汉民是他在《民报》上发表文章时所用的笔名。出生于广东番禺,祖籍江西吉安。资产阶级革命家,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举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本留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加入同盟会,任《民报》主编,从此成为孙中山主要助手之一。孙中山逝世后主持编写了《总理全集》。曾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华革命党、广东非常大总统府及国民党政府中担任要职。曾任国民政府主席。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12日突发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为纪念胡汉民的贡献,国民政府于广州市设立汉民路(今北京路);在台湾,高雄市及新北市中和区亦有汉民路。
追随孙中山走上革命路
胡汉民21岁中举人,1902年留学日本。1905年秋加入同盟会,1905年夏,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9月1日,胡汉民第一次见到孙中山,他曾说孙中山1895年领导的第一次广州起义是“空前奇举”。民国成立,孙中山推荐胡汉民担任广东都督,并说:“胡汉民先生为人,兄弟知之最深,昔与同谋革命事业已七八年,其学问道德均所深信,不独广东难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见也。迹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干,不独可胜都督之任,即位以总统,亦绰绰有余。”
1909年,还是革命党人的汪精卫暗杀摄政王载沣失败入狱,胡汉民为营救筹资,进了澳门赌博场,结果血本无归。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前夕,胡汉民夫妇将女儿胡木兰托付给一位老人照料,考虑到随时有牺牲的可能,在一块布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籍贯,缝在胡木兰的衣服上,表示了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
1911年后,成为孙中山的重要助手,曾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华革命党、广东护法军政府、广东非常大总统府中担任要职。五四运动后,1919年8月在上海参加创办《建设》杂志,撰文对学生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表示同情和支持。
1924年1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5人主席团成员之一。曾赞同大会确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被选为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同年9月,孙中山离广州到韶关建立北伐大本营,任胡代行大元帅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兼任广东省省长。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胡汉民约集孙科、邓泽如、胡毅生等人商议排斥共产党人,诋毁国民党左派。8月,廖仲恺遭暗杀,胡汉民被认为有重大嫌疑,一度受拘留,随后赴苏联。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此后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人是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同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以控制局势和处理廖案。在审理廖案过程中,作为国民党右派领袖的胡汉民被认为嫌疑最大,曾一度被拘留,后被派往苏联考察。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