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四阿哥胤禛出生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圣祖仁皇帝实录》中的记载颇为平淡无奇:“丁酉,今上皇帝生,上之第十一子也,母曰乌雅氏。”也就是说,在胤禛呱呱坠地的时候,二十四岁的康熙已经生过十个儿子了,胤禛生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祥瑞异兆,康熙也没有给予这个新生儿特别的重视(直到后来才补记说有“梦月入... |
历史上真实的雍正
雍正的政治智慧在于:面对猎物他善于以屈求伸、以静制动,与其他的兄弟相比,他从不锋芒毕露,也不忙于出手。他以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遇事多作壁上观,它的韬光养晦使得他在早期避开了众多对手的攻击。
他要得到高高在上的皇位,他就得舍弃与诸兄弟的情谊,他要得到父皇的重视,就得掩盖自己的某些本性,他要争夺到手的权利,就要选择一些臣子与自己结成权利集团,从而放弃过去一贯的中立立场。。。。通向最高权力的路,一步一个陷阱,一步一次牺牲,但这正是雍正心甘情愿去踩的,这牺牲也是雍正心甘情愿作出的。
他在各个皇子的激烈争斗中保持表面上的中立,以致于康熙利特传谕表彰胤禛。相信,精明过人的康熙并不完全是被雍正说欺骗的,他确实看到了雍正为人。
雍正最受指责而致声名狼藉的是对宗室兄弟的残忍无情。他的大哥胤褆(雍正即位后改为允褆)、二哥允礻乃都在康熙朝被禁锢,雍正没有释放他们,二人都死在高墙之内。三哥允祉,十弟允礻我,十四弟允禵也被终年圈禁。八弟允 、九弟允礻唐被消藉禁锢,改名阿其那、塞思黑,最后被秘密处死。而且这场骨肉相残的斗争,株连甚广,而且旷日持久,直到乾隆皇帝登基在真正结束。
雍正之所以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悲情皇帝,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替人受过。当年老的康熙心力交瘁,无暇顾及和皇子之间的权力争斗时,一个看上去本来与帝位毫无关系的四皇子,却鬼使神差被历史选中,成为了一个最负恶名的皇位继承者。从某个程度来讲,雍正对于兄弟们的残酷打击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一恶果的原因不全在雍正,很大一部分要归结在那个被人称为英明圣主的父亲康熙那里。如果康熙在立储的问题上态度坚决,及早地宣布皇位继承人,那么皇子之间的争斗就可以避免,雍正执政后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雍正的伪装表现在他深藏若虚,后发制人,为了置对方于死地,他总是能够计划有步骤,毫无声息的展开制服对手的阴谋。雍正与其他皇帝不同的一点是,他会哭又善哭,而且让人觉得他发自内心,但从他哭泣的眼神中,我们总能看到那掩藏不住的杀机。无论雍正如何向人们表白他的良苦用心,人们总是能从雍正那高高在上的身影中看到那令人战栗的阴森和恐怖。
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其高明之处在于善于授权。授权而不是交权,也不是大权旁落,而是在明确了下级必须承担的各项职责后,受与其相应的权力,从而使每一个层次的人员能司其职、尽其责、使其智、成其事。
雍正时期建立的军机处,实现了进一步提高中央集权程度。就清代来说,雍正时期的君主权力可以说已经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历代封建王朝屡兴文字狱。而在清代文字狱次数之多,处罚之严,实为历代所罕见。清除统治者忙于军事征服,没有余力来解决思想领域问题。在全国统一战争基本结束,而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的情况下,清统治者为了强化在思想领域中的统治,企图通过暴力手段,来扑灭汉族人民的反抗意识,禁锢思想,于是迭兴文字之狱。从康熙到乾隆,在前后12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大小案件有90多起,大部分集中在雍正乾隆年间。
雍正的幕僚们
年羹尧 位及一时 最后死于自己的目中无人和“夕惕朝乾”四个字
鄂尔泰 一生富贵荣华 一颗忠心 与雍正私交甚厚
隆科多 将康熙真假遗诏的谜团带入他的墓中
李卫 操守廉政 文墨不通 再其被贬而死之前的很多年中 始终得雍正信赖 加官至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傅。
允祥 怡亲王 雍正十三弟 雍正唯一完全信任的人
张廷玉 算是得宠之人 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翰林院掌院学士、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与怡亲王一起成为军需处“密办军需”。
在清朝这样一个没有宰相的朝廷上,张廷玉可以说是位及一时了。
田文镜 深得雍正喜爱 忠心耿耿 诸事尚严 曾反对当时得势的年羹尧和隆科多。
而这些人中多为过劳而病死,其余的都无可避免的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