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湖北一公司利用员工贷款千万元并拖欠工资 贷款到期公司却突然停产

 31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易新闻  发布时间:2015-10-08 11:23:47
导读: 去年10月,阳逻一家公司以数十名员工的名义,向一家金融公司贷款一千多万元,用于公司经营活动,公司承诺贷款本息都由公司负责偿还。没想到,在贷款即将到期前,公司却遇到了资金困难,存在无法如期还贷的风险,这令“被贷款”的员工们寝食难安,除担心信用受损外,更担心会被追讨每人20万元的贷款。数十名员工被贷款...

湖北一公司利用员工贷款千万元并拖欠工资 贷款到期公司却突然停产

 

去年10月,阳逻一家公司以数十名员工的名义,向一家金融公司贷款一千多万元,用于公司经营活动,公司承诺贷款本息都由公司负责偿还。没想到,在贷款即将到期前,公司却遇到了资金困难,存在无法如期还贷的风险,这令“被贷款”的员工们寝食难安,除担心信用受损外,更担心会被追讨每人20万元的贷款。


数十名员工被贷款千万元


前日,新洲区阳逻开发区武汉凯迪思特科技有限公司员工余女士反映,她和丈夫都是该公司员工。去年10月,公司要求她丈夫以个人名义向一家金融公司贷款20万元,将贷款交给公司用于经营活动。公司承诺贷款本息都由公司负责偿还,他们不用担心。


为了吸引员工帮忙贷款,公司负责人表示,愿意为公司贷款的员工将会在升职方面被优先考虑。此外,如果贷款办理下来,公司还将为贷款员工发放6000元奖金。


余女士介绍,他们公司主要从事电路板与电子元器件生产,规模很大。考虑到公司面积很大的厂房、价值不菲的机器设备,她和丈夫认为公司应该可以如期偿还这些贷款,加上他们是公司的老员工,也想为公司的发展尽一份力,于是答应了公司的要求。在办理贷款时,所有手续都是由公司与一家名为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办理,她丈夫对合同内容几乎一无所知,只看到贷款由公司法人代表余某提供担保,她丈夫在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后,就在一份贷款合同上签了字。


余女士表示,被公司要求以个人名义贷款的还有数十位员工,每人贷款金额都是20万元,贷款名义大多数是装修房子,贷款总额达到1000多万元。


贷款马上到期公司却停产


余女士说,几天后,这笔贷款办理下来,但这些钱并未进入到她丈夫的账户,而是直接进了公司的账户。贷款办理下来后不久,她丈夫收到一笔6000元的奖金。


令余女士没想到的是,从2月开始,公司开始拖欠员工工资。4月以后,公司就一直没有发放员工工资,至今已拖欠员工6个月工资。更糟的是,从8月中旬开始,公司暂停生产,所有员工都放假在家等通知。


在余女士阳逻家中,她给楚天都市报记者看了一下她丈夫近一年来的贷款还款记录,在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手机客户端,每个月都有人代为向北银公司支付3000余元的利息,但20万元本金需到期一次性偿还。


“这笔贷款将在10月8日到期,万一公司还不上,金融公司会不会找我们追讨这笔钱?即便不找我们追讨,我们会不会留下不良信用记录?”余女士对此非常担心。


记者电话联系了该公司两名办理了贷款的员工陈小姐、宋小姐,她们均证实了余女士的说法。


公司负责人称正着手解决


前日上午,记者赶到阳逻开发区武汉凯迪思特公司厂区,厂区非常安静,只有几名保安在门房内值守。一名保安说,公司正在放假,领导都不在公司。记者希望保安能联系上公司负责人,保安称没有负责人电话。


记者辗转联系上该公司负责生产的余经理,她表示,公司以员工名义贷款的事情属实,她也是参与贷款的员工之一,这些贷款都进了公司的账户。她还表示,老板承诺,这些贷款都由公司负责,不会给员工造成影响,员工应该不用担心。公司现在资金周转困难,公司正在想办法解决,估计会在10月恢复生产。


记者又联系上该公司总经理肖先生,他表示,公司资金链出现了问题,正在想办法解决。对于公司能否如期归还贷款,他表示不确定。若公司万一不能如期归还贷款,他表示,按照律师的说法,这些员工的信用确会受到影响,还可能会被金融公司追讨债务。但因贷款是信用贷款,而不是抵押贷款,员工的资产应该不会被冻结。


肖先生表示,此事确实是公司的责任。不过,以员工名义办理贷款用于公司经营,有很多公司这么做,并不算稀奇。


两天来,记者多次拨打了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服热线,但其电话的人工热线一直无人接听。


律师说法


公司与金融机构均有过错


员工可向法院起诉


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吴正平律师认为,根据担保法,贷款合同的保证人需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如果贷款人未能归还贷款,金融机构可以向保证人追偿。但如果保证人的资产不够偿还贷款,金融机构可以继续向贷款人追偿,贷款人的个人财产将会被追偿用于还款。也就是说,如果担保人无法还款,贷款员工可能会被追偿贷款。


吴律师认为,在此事例中,金融机构存在一定过错,因为员工办理的贷款应该汇入个人账户,而不能进入到其他账户中。金融机构的行为涉嫌与公司恶意串通,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该公司的做法有利用员工名义骗取贷款的嫌疑,其负责人与金融机构相关人员可能被追究责任。


对于贷款员工来说,如果公司无法如期归还贷款,令他们利益受损,他们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确认贷款合同无效或撤销该合同,并追究公司或金融机构的责任。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