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西施真的存在吗?西施的传说虽然在民间和各种野史中异彩纷呈,但是关于西施的有无,历来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反对者的理由是:其一,翻阅《史记·越世家》《国语·越语下》等正史,其中都记载了吴越两次交战,也都写了勾践失败后到吴国为奴以及后来勾践报仇雪耻之事,但都未提到西施。《史记》中还记载了范蠡的结局:... |
西施真的存在吗?
西施的传说虽然在民间和各种野史中异彩纷呈,但是关于西施的有无,历来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反对者的理由是:
其一,翻阅《史记·越世家》《国语·越语下》等正史,其中都记载了吴越两次交战,也都写了勾践失败后到吴国为奴以及后来勾践报仇雪耻之事,但都未提到西施。《史记》中还记载了范蠡的结局:勾践复国后,范蠡“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浮海出齐……父子孜产……致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但是,只字未提西施其人。《国语》《史记》离春秋时代较近,也未记录为越国雪耻灭吴作出“卓越贡献”的西施,可见传说不是事实。
其二,西施是古代美女的通称,不是实指,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屡见。早于勾践两百年的《管子》中就说:“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其三,所有与西施有关的先秦典籍,都不曾提到“美人计”。到了东汉的《越绝书》中,西施才开始与吴越战争挂靠,书中说:“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文种)献之于吴王。”此后,西施作为吴越战争的历史人物,开始出现于民间传说。而《越绝书》是部连作者都不能确定的书,其内容多采传闻异说,所以此书的资料不太可靠。
其四,关于《越绝书》的作者,最常见的说法是东汉的袁康、吴平等人。与袁康同时代的赵晔在《吴越春秋》中,完善了《越绝书》中文种献西施给吴王的故事,使施行美人计更加完整。后代人根据《越绝书》《吴越春秋》大加宣扬,给西施故事的流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一些地方志如《吴地志》《姑苏志》《会稽志》等,对西施传说亦做了种种杜撰,更增添了西施这一古代美女存在的可信性。
疑问出来了,如果离春秋时期较近的《国语》《史记》都没有记载西施的故事,五百年后的袁康、赵晔又怎么可能知道这段历史陈迹?
其五,否认“西施美人计”者还认为,中国历史上一到国家败亡,就找出女子来当替罪羊,夏桀有妹喜,商纣有妲己,周幽有褒姒,不一而足。因此,吴越战争中的美人计,也不过是“女祸亡国论”的变种,是封建社会史学家和小说家的惯技,西施则是为这种观念而特意杜撰的一个人物而已。
唐代诗人罗隐在《西施》一绝中说得中肯: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综合以上各种证据,一部分人认为西施实无其人,美人计也实无其事。
还有一部分人相信西施是存在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
其一,《管子》一书,并非一时之作,也非一人之作,而是由后人不断补充完成的,因此,用它来论证西施有无是不足为据的。而战国时期的《墨子》《孟子》《庄子》都曾对西施的“美”交口称誉,西汉初年贾谊的《新书》、刘向的《说苑》、刘安的《淮南子》更是言之凿凿。因此,西施确有其人,是不容置疑的。
其二,施行“美人计”或者误中“美人计”,都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因此,西施之事不见于史书,是因为吴、越两国史家讳言。秉笔严谨的司马迁因没有正史所依,而未将其纳入《史记》是不足为奇的。然而这富于传奇色彩的人或事,必然在吴越地区广为流传。此事首先由籍贯吴越的作家袁康、赵晔分别披露,正是其存在的证据。
其三,浙江绍兴曾出土了两面汉代制作的吴越人物画像铜镜,画像内容、题款有吴王、伍子胥、越王、范蠡、越王和二女。画中吴王怒视伍子胥,伍子胥则慷慨拔剑作欲自刎之态,越王与范蠡窃窃私语,暗自得意,那宽袖长裙、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的二女,当然就是西施和一同进献的美女郑旦了。况且,为西施教习歌舞的土城山遗址尚在,供西施居住游览的姑苏台、馆娃宫、西施洞、玩月池等遗址尚存,由此认为确有西施其人其事。
历史争论往往是因为有证据,却又不是铁证,所以在没有更确凿的证据前,公婆都有理。不过,根据以上的辩论,显然,西施其人其事不存在的可信度更高,因为故事和遗迹都是可以杜撰的。然而,我们更愿意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样一个绝世的、心系国家,却也多情的美人。我们依然会为这样一个美人的悲惨命运掬一抔泪。(刘博 杨柳)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