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艺考独招酷似春运 何时能拜托摆脱应试魔爪

 27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6-03-05 9:12:32
导读: 艺术考试一般被人理解为素质教育的范畴,然而仅艺考的考试场面,就打破了这一想法。 春节刚过临到开学的数天,是各大“独招”美术院校招生工作开忙的时间,自己的招场要开,还要为借场给全国各地兄弟院校而忙。 所谓“独招”,是因为相对于春节前各省一般先有的一场声势更浩大的“统考”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忙”,在...

    艺术考试一般被人理解为素质教育的范畴,然而仅艺考的考试场面,就打破了这一想法。


  春节刚过临到开学的数天,是各大“独招”美术院校招生工作开忙的时间,自己的招场要开,还要为借场给全国各地兄弟院校而忙。

  

艺考独招酷似春运 何时能拜托摆脱应试魔爪

 

  所谓“独招”,是因为相对于春节前各省一般先有的一场声势更浩大的“统考”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忙”,在我看来仅是有点着眼于“参与人数”的言过其实,就像公众从媒体看到的酷似“春运车站”的考场图像,无论“统、独”,需要的也仅仅是考场监考工作人员的“人数”,其他包括出题、评卷、张榜等的一切只需要“有条不紊,平安无事;机械重复,按部就班”而已。

  

  这样的场景,对于人文艺术专业而言,真的有点奇特甚或讽刺。据我所知,原来“统、独”两场开的招生政策,本来也就是所谓“为考生着想”的权宜之计,因为原来凡艺术院校都“独招”的,如此到扩招、艺术院校处处开花的时候,有的考生即使只顾着本省考下来,可能也得十数场。劳生、伤财,意见大,管理部门于是借鉴文化高考的制度做出“统考”安排。但是,既然有所谓“全国几大美院”之称,人家也是有点尊严(积累)的吧,好,等统考过线这些“合格艺术人才”出来,再给你们“独招”,这就够面子了。

  

  另一方面,从各大美院主政者们最后在考场里“出招”的情况看,他们一直口头上“说着的”本院水平更高、对考生要求更高、考查的标准更不同等等,基本也可以说是出于面子——大家都埋头画着头像、身段儿速写、水果鲜花什么的,凭咋的就说你高你优你特别呢?

  

  这样两场开政策经历有年后,专业界有人多少有过一些“区别开来”、“别开生面”的寄托——比如一直在美院里从事基础教学的本人。在这样的资讯年代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按理说很容易知道“中外有别”,更应该知道历史以来也要“自己有别”,因为仅仅检索教师队伍,比较于几十年前,留学归国入伍的教师占比已经大大提升,这样“知道点洋墨水”、“喝过洋墨水”的教师队伍,真的甘愿接受“忽悠”考生的考试和通过“忽悠考试”招进来的考生?

  

  说到“忽悠”,真是说不清到底是考别人的人爱忽悠还是被考的人容易被忽悠。关于这点,我在美院常常面对由“考生”身份转变成“学子”第一步踏进艺术课堂的人,是深有体察的。

  

  在关于艺术学习这一点上,他们中的很多人(相对于他们已经飞逝了很多时光的珍贵青春期),我觉得是可惜乃至可悲的:在有恰当艺考制度、内涵的国家,这个年龄段的艺术考生,已经在学着如何做艺术项目、如何寻找有效的艺术途径实现想法和理想、如何理解艺术的社会作用和解决现实问题等路上走了一段青春期,这样地必然走在艺术知识、形态、理念铺就的多彩道路上故而必然造就因不同个性、爱好产生的成长和收获,艺术的未来因此而可期不同;而我所面对的很多人,却在千篇一律地画着石膏像、人像儿,在重复性体力劳动中挥霍掉初、高中艺术学习的难得光阴!这到底是爱被忽悠还是不知道被忽悠呢?

  

  更为值得省思的一点还在于:艺考的考前学习、培训在漫长的机械重复学习过程中,由此产生的无聊感、无须自主学习体会成为考生身体里深入骨髓的惰性和毫无乐趣、死记硬磨的学习压抑感需要反弹发泄,于是考生进得大学,跟随大学制度的松懈、轻松地再一次进行“大学就是混混”的青春挥霍。

  

  关于教育,在我们这里常常被简单、大线条地理解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种阵势。有趣的是,艺术又常常被简单理解为其乃深藏着“素质教育”的丰厚资源。可是,若仅仅考察轰轰烈烈、千军万马的艺考场景,这样的认知却是站不住脚且略带讽刺的:好吧,如果说艺术“统考”是“应试考”,是为了应对全国人山人海的艺术考生及多样性需求的刀切、易行,则艺术“独招”总该来一场真刀真枪的“素质考”吧?全世界名校的“单考”不正就这么干的吗?

  

  可是,非也,基本一模一样!为什么考生要重复同样的考式、内容?为什么不直接将“统考”成绩计入而“独招”另辟生面考查考生的艺术素质?

  

  其实,相对于文化高考这场“应试考”,即使是艺术“统考”也应该是“素质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整个艺考干脆就是“应试教育”的翻版和延伸。

  

  甚至再大而言之,艺术教育、考试都不能用简单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分类、思维来讨论,因为艺术、艺术教育是关于生活、人生、人性、个性的学问和作为,它是具体而有感的,它是由人的随时随地际遇而生发、存在的,很难想象一个艺术考生在整个备考历程中停留于表面、概念的重复中而不与人类艺术的知识、历史和国家的当代现实生活发生个人体验或逻辑联系。任何认为它可以被机械、大而概之、一个内容一样标准地容易考查和学习的人,都在无意间或故作不知地违背艺术教育的铁律。

  

  所谓“考试是一根指挥棒”,“艺考”也是这样,美术院校如何考试,必将直接指引中学艺术教育的方向和作为,要让初、高中的艺术学习转“忽悠青春”之可惜为珍惜,必须改变目前的“易考”状态,让艺术更“难考”一些:有趣、有人性、有生活,引导初、高中艺术教育回归于尊敬艺术史知识和尊重学生的艺术体验、想法这些基本点。

  

  也许,暂时还不能要求我们的考生像法国历年“高考”的文、理、艺考生那样,去论述“艺术家的目的只是娱乐吗”、“文化能否成为普遍价值的载体”、“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艺术是否可能避免(不要)规则”、“艺术作品能培养我们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吗”、“艺术家是不是他个人作品的主宰者”、“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等等这样的宏大问题,但引导他们在学习艺术的历程中思考“为什么学习艺术”、“学习艺术为什么”至而具体地指引自己想想“怎么学习艺术”,这是艺术教育应然之作为。


  艺术联考,就是指目前国内比较权威,及教育部备案的各大艺术类院校,或者各大院校的艺术系对于高中三年级艺术类考生在高三第一学期末举行的一次综合的专业考试。考试合格者获得报考院校的专业合格证,持此合格证书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各艺术类院校进行择优录取。


    关于单独招生


  教育部为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引导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向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合理分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决定由高等职业院校在高考前组织命题、考试、评卷、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确定录取名单,直接报省教育考试院核准备案录取。这种招生形式就叫做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参加单独招生考试录取的考生与参加高考录取的考生享受同等待遇。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单独招生最早开始于2007年,命题主体单位由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逐步扩权到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内高职院校


关键词:艺考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