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吉林民生调查之下岗再就业 吉林省如何应对去产能压力

 61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6-03-28 11:47:34
导读: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做好企业下岗职工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托底帮扶”。面对去产能压力,吉林省多管齐下,推进下岗职工稳步再就业:扩大培训项目,纳入电子商务;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解决一户;区分四...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做好企业下岗职工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托底帮扶”。


吉林民生调查之下岗再就业 吉林省如何应对去产能压力 

面对去产能压力,吉林省多管齐下,推进下岗职工稳步再就业:扩大培训项目,纳入电子商务;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解决一户;区分四类求职意向,量身提供帮扶;建立统一劳务输出平台;实现公益性岗位动态管理,能进能出。


当前,吉林省的煤炭、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都面临着去产能的任务。下岗职工的稳步再就业,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所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下岗职工借力政策,办厂产值千万


李涛是吉林省大安市第二汽车配件厂的下岗职工。“下岗让我的生活来了一次大反转,也让我有了重生的机会。”李涛曾经为下岗苦闷,但走过这么多年,他体会到,危机往往也是转机。


下岗后,李涛决心在服装行业大干一场,多方筹措资金创办了一家小服装厂。“创业赶上了好时候。在企业艰难度日的关口,政府给办理了50万元的小额贷款,还帮助招收员工,解决了我们的用工问题。”李涛说。


2013年对于李涛来说,是创业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年,大安市在工业园区设立服装工业园。李涛看准了方向,抓住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机遇,加盟了服装工业园。


如今,李涛的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可实现年产值上千万元,安置下岗职工上百人。


“眼下,社会的创业环境好了,扶持政策多,创业的路越走越宽。”李涛说,“下岗没那么可怕,勇于创新创业,就会迎来一片新天地。”


为帮扶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吉林省2015年设立创业培训定点机构183家,培训4.5万人,培养创业小老板5200人。


“传统的创业培训项目比较有限。去年,吉林省扩大培训项目,首次将电子商务培训纳入了创业培训范围,省财政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吉林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副处长张瑞进介绍说,仅去年一年,就培训了跨境电子商务人员180人。


去年,吉林省共使用创业专项资金1亿多元,其中中央和省补助资金达3660万元,市、县安排资金7700万元。目前,全省共有31个市(县)纳入创业型城市试点范围,城市创业环境明显改善。


今年,吉林省把就业作为首要的民生实事做出承诺: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率100%,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面对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吉林省各部门正着手协同推进下岗职工稳步再就业。


按求职意向帮扶,建立劳务输出平台


“员工能否在还没有失业的情况下就为再就业做好准备,或者尽可能减短失业时间?”吉林省一些基层就业部门提前介入产能过剩行业,与企业员工代表座谈,了解特长与诉求,推荐好的创业项目和岗位信息,吸引员工主动创业和转移就业。


“做好就业援助,关键在于援助制度和平台的建设,让救助措施及时发挥作用。”吉林省就业服务局再就业处处长王晓冬认为,吉林省在全国较早出台了就业援助办法,让就业援助制度化。


目前,吉林省建立了统一的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基础台账和信息数据库,实行“随时申报登记,即时受理认定,适时帮扶援助”的管理机制。


吉林省各地还普遍建立了零就业家庭动态帮扶工作机制,兑现了“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的承诺。目前援助率达100%,始终保持零就业家庭为零。


王晓冬介绍说,围绕去产能过程中职工的安置问题,吉林省市、县两级就业服务机构将把下岗失业职工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摸清人员底数,逐一建档立卡,制定“一对一”的就业援助方案。


基层的就业援助平台,将就业困难人员按求职意向分4类管理:对家庭特别困难、零就业的,实行“不挑不拣72小时即时就业”服务;对希望自谋职业的,提供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创业帮扶;对想从事灵活就业的,提供技能培训、社保补贴等政策;对要求实现稳定就业的,提供有效岗位信息、职业介绍等服务。


通化县的就业困难户于长生,就属于想从事灵活就业的一类。“免费技术培训,管吃住,还推荐工作。”于长生在县里享受了援助政策,学了一门雕刻的手艺,还拿到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现在每个月有近3000块钱的收入,还有了社保,以后生活有保障了”。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共有33.5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在各项扶持政策中,社会保险补贴,是促进下岗职工实现灵活就业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目前,吉林省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实际缴纳金额的50%进行补贴。


张瑞进介绍说,吉林省已经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创业创新平台以及劳务输出平台,这些平台连同就业援助政策,将为推动企业下岗职工稳步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援助。


能出能进,完善公益性岗位退出机制


公益性岗位,是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一个重要渠道。2005年以来,吉林省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2.7万个。


“吉林省将通过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的大龄下岗人员进行托底帮扶。”王晓冬说。


近年来,吉林省通过对公益性岗位项目进行大规模清理、评估和规范,完善了退出机制,实现公益性岗位项目设置的动态管理。“公益性岗位能进能出,也为吸纳下岗人员预留了空间。”王晓冬说。


在王晓冬看来,政府在市场配置、挖掘岗位方面还需不断努力。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应深入各类企业,广泛收集空岗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专场招聘、送岗到户到人等方式,把优惠政策落细落实。


就业援助的资金支持无疑是关键。作为老工业基地,吉林省财力并不充沛,资金链也比较紧张。“随着下岗人员规模扩大,就业救助资金更显有限。”王晓冬说。


未来,吉林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重点对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下岗职工,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培训;对已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提高其就业的稳定性。


在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过程中,有效的扶持援助手段基本已经成型。王晓冬最担心,一些地方会因为资金拮据,使得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增加稳就业资金规模’,是破解政策资金和救助规模的匹配的关键。”王晓冬说,“希望国家相关部门针对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出台新的、更有力的政策,地方政府才能结合实际进行细化落实。”

关键词:就业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