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郑和的人生智慧精彩内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太监的地位一般不高,当然也有像魏忠贤、王振这样足以影响朝纲的太监。绝大多数太监活在最底层。今天我们说的这两位太监不见得位高权重,却是中国古代贡献最大的两位太监。 首先要说说郑和。郑和11岁时被明军俘虏,被迫做了宦官,但他为人聪明,很快收到朱棣的赏识。他最大的... |
郑和的人生智慧
精彩内容: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太监的地位一般不高,当然也有像魏忠贤、王振这样足以影响朝纲的太监。绝大多数太监活在最底层。今天我们说的这两位太监不见得位高权重,却是中国古代贡献最大的两位太监。
首先要说说郑和。
郑和11岁时被明军俘虏,被迫做了宦官,但他为人聪明,很快收到朱棣的赏识。他最大的贡献是七下西洋,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去过的国家居然有36个: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苏门答腊、小葛兰、苏禄等国走了遍,最远到了东非海岸。郑和一生忙于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最后客死他乡。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制,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机动编队。英国世界级历史学家李约瑟说: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超过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至于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不足以同明代海军匹敌!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十分不安定,小国之间互相征战,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郑和通过各种手段,调节各国矛盾,维护海上安全,从而将中国的稳定与东南亚周边国家联系起来,实现和平使命。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还搜集了很多海洋学数据,对世界海洋学具有里程碑意义。可惜这样伟大的人病逝在印度古里,享年62岁。
另一位要说的是蔡伦。
蔡伦原本只是个宦官,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伺候主子。为了方便主子的日常生活,蔡伦挑选树皮、麻头、敝布、渔网等,让工匠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里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下来。蔡伦让工匠把浸泡过的材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用竹篾把黏糊糊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刘变成了纸。
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皇帝看了后大为赞赏,遂诏令天下推广。
从蔡伦开始,中国造纸术获得长足发展,后来传播全世界!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名列前茅。
关键词:郑和是太监吗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