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群雄逐鹿 法正精彩内容:法正的谋主地位是史书白纸黑字记载的,《三国志》上说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可是,武侯祠刘备殿东廊陪祀的文臣,虽达十四人之多,却没有谋主法正!武侯祠与昭烈庙一体,供奉诸葛亮和刘备,里面的塑像排列应该是最权威的。... |
群雄逐鹿 法正
精彩内容:
法正的谋主地位是史书白纸黑字记载的,《三国志》上说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
可是,武侯祠刘备殿东廊陪祀的文臣,虽达十四人之多,却没有谋主法正!
武侯祠与昭烈庙一体,供奉诸葛亮和刘备,里面的塑像排列应该是最权威的。可是,文臣廊和武将廊的众人排列,却并非按照历史上各人的实际贡献大小。
(文臣武将廊)
今天说说文臣廊的排列。
文臣廊的排列依次是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 、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可以看得出,这也是一个谋士排行榜。
庞统和法正谁排第一可能有争议,但是连一些大众未必知道名字的人都上榜了,法正却不得一席,实在让人费解。
法正的谋主地位,就连诸葛亮也甘拜下风。刘备东征吴国,诸葛亮没劝住,后来诸葛亮说:“如果法正在,就能劝住刘备不东行;就算东行,不至于遭遇失败。”
法正的地位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法正是扶风人,他不是西川本土人,所以对益州并无认同感,因此就和张松一起谋划,劝说刘璋引刘备入蜀。因此,完全可以说法正是蜀奸。
刘备入川以后,基本都是法正和庞统在谋划。庞统意外死亡,法正一人独揽智囊,加上他对益州熟悉,所以为刘备攻战益州立下奇功。
当时有人劝刘璋用纵火坚壁清野,牺牲百姓的办法抵御刘备。刘备听了心惊,但是法正却说刘璋不会这么做,结果证明法正精通人心,正如郭嘉预言孙策之死一样。
刘备大军围攻成都后,法正给刘璋写了劝降书,击溃刘璋心理防线,从而献出成都。
后来,又是他劝刘备攻打汉中,为刘备出策解决夏侯渊。跟夏侯渊相持近年,最后是他出了计策:急袭张郃,逼夏侯渊分兵一半去救,然后袭夏侯渊,斩杀之。
就连曹操也不相信刘备自己能出此妙策,认为一定有人教刘备。当曹操知道这一切都出于法正的策划之后,怅惘地说:“我收罗天下奸雄,怎么唯独错过了法正呢!”
刘备与法正的感情也格外深厚。 当刘备跟曹军对战失利时,刘备不肯撤退,无人敢谏,只有法正冲过去,挡在刘备面前,刘备心疼了:孝直,我们一起走!
可以说,法正绝对是刘备最信任的大臣,当时起码与诸葛亮是不相上下的。
可是,武侯祠里为何没有法正的一席之位呢?
其实,武侯祠里本来是有法正塑像的,但是后来被人撤掉了。
这全是儒家作怪。
清代道光廿九年(1849年),由四川名儒刘沅主持对武侯祠内的塑像作调整。这是清代武侯祠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武侯祠内现存的47尊塑像中,25尊是刘沅于此次重塑的。其后至今的一百多年间,塑像未再进行过调整),仅张苞像头部在十年内乱中被损坏,后修复补上。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祠内塑像及其分布,也就是刘沅道光廿九年调整后的状况。
刘沅对两廊的塑像调整,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留。九尊原先的塑像得到保留:东廊的吕凯、费祎、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等六尊,西廊的马超、姜维、黄忠等三尊。
第二是增。新增十九尊塑像:东廊的庞统、简雍、傅彤、董和、秦宓、杨洪、马良、程畿,西廊的赵云、孙乾、张翼、王平、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等。
第三是减。五尊塑像被撤掉:李彪、张虎于史无稽,法正报怨于睚眦,刘巴和许靖辗转而轻生,皆不得为昭烈纯臣。
李彪、张虎于史无稽,撤掉可以理解。刘巴和许靖一开始对刘备采取不合作政策,最后迫于压力才投降,并非纯正忠臣,撤掉也有理由,可是,就是因为法正睚眦必报,就撤掉了他的塑像,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的确,法正睚眦必报是有历史记载的,无可反驳。可是,品性有瑕疵就不配做谋士吗?马谡是诸葛亮欣赏的人,最后又给蜀汉带来了什么呢!
儒家的弊端在于强调道德,以道德标准绑架一切。可是,即使真论道德,刘备就真比法正高吗?
何况,刘沅的标准是双重的,一方面以于史无稽的理由撤掉李彪和张虎,又增塑了同样史无记载的周仓。这充分说明了某些所谓儒家传承人的虚伪和混乱。
法正不是儒家,遭到后世儒家排斥也是很正常的。
关键词:法正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