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心中的王允浩精彩内容:他便是王允,一个成功颠覆董卓政权的人,几乎可以说是拯救了大汉王朝的功臣,可事实却是两个月后,他便被杀——董卓死是在192年5月,而王允的死,就在同年的6月,短短一个月而已。按理说,王允对付董卓,是符合当时的汉室以及百姓权益的,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论而言,他该得到士大夫和百姓... |
心中的王允浩
精彩内容:
他便是王允,一个成功颠覆董卓政权的人,几乎可以说是拯救了大汉王朝的功臣,可事实却是两个月后,他便被杀——董卓死是在192年5月,而王允的死,就在同年的6月,短短一个月而已。
按理说,王允对付董卓,是符合当时的汉室以及百姓权益的,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论而言,他该得到士大夫和百姓的支持,为什么会这么快走上覆亡之路?
有一种说法,是老王骄傲了、飘飘然起来,觉得董卓都让俺老王给灭了,还有什么人敢对俺说个不字!
典型的表现,便是他对所有人,不论是同僚还是部下都不再用和润的脾气来包容,而是“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实际上就是开口国家正义,闭口社稷安危,谁反对他,敢对他的主张说个不字,便是罪人,便十恶不赦。
这样一来,自然有大批人离开他的阵营。
第二种说法,是老王不肯赦免董卓旧部的罪。
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王允最初是打算赦免那些西凉军人的。反倒是吕布,主张赶尽杀绝,被王允一口拒绝。所以严格说起来,西凉军人该感谢老王的不杀之恩才对。
可西凉军人并不知晓王允的善意,因为这份赦免诏书,最终在老王的犹豫不决中化作了泡影,倒也不是真的不赦免,只是说没必要赦免——用老王的话说,那些人本身就是部下而已,部下本来就该听主将的,所以他们其实没错,既然没错,又何必多此一举搞什么特赦,反而激起他们的猜忌之心!
结果,老王不说赦免,也不派军队清肃。于是这些董卓旧部便聚在一块议论开了,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蔡邕被杀的事件。这位蔡大文人在董卓死讯传出的那一刻,就坐在老王的旁边,一听这话消息便忍不住叹息了一声。谁料想这一声便断送了他的性命,老王说你这是在为董卓叹息,董卓当年对你不错,所以你是他的同党——就因为这个,把蔡文姬他爹给砍了。
这件事看上去不大,有人说不就是杀了个文人吗?某朝杀了更多也没出什么动静啊!但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西凉兵将正在那边心中忐忑呢,打东边传来了蔡文姬他爹被砍的消息。这些西凉汉子大多不识字,却知晓蔡邕是个写文章的大名人。这就寻思开了:姓蔡的只会写文章不会打仗,手里又没兵器威胁他王允,这都被砍了,像我们这种不会写文章手里又有兵器的,他王允能放过吗?
于是一个字,反了!
可是这第一波逆流没激起大浪花,领头人牛辅虽然打败了吕布派来的追兵李肃,自个却不镇定,莫名其妙一场夜惊,结果牛辅这小子被左右给杀了。
真正的挑战在第二波,这时西凉军营里就剩下李郭樊张四大将,惶惶然带着大伙往西跑。转折点这时便出现了,首先是一个叫贾诩的西北谋士,出来跟他们说,你们不能乱跑,要知道一旦放弃军队,随便出来一个派出所所长就能把你们全给逮捕了,相反若是能振作起来一致向那王允发起挑战,成功的希望倒是很大的。就算不成功,到时候再跑也来得及啊!
正是这一段话,说醒了四大将。紧接着王允派来当说客的胡轸又起了引路人的作用,带着四大将往长安杀过来,沿途居然有大量散兵游勇加入,以至于杀到长安城下,已经有十余万人。
那么在这一期间,王允难道就坐以待毙吗?倒也不是!他启用了昔日的名将皇甫嵩做征西将军,皇甫也是西部人士(今宁夏人),而且比董卓的军事成就更高,在老王想来,皇甫的号召力就算不如老董,怎么着也该比李郭樊张那四个不入流的混小子强吧!
关键词:王允怎么死的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