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自杀施救6人溺亡]甘肃19岁女孩跳河自杀 5人救援未果均溺亡 如何才能避免“救命反搭命”?

 50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6-07-21 18:09:03
导读:甘肃19岁女孩两次跳河自杀 6人施救均溺亡,有一名是参与救援群众,甘肃19岁女孩两次跳河自杀 6人施救均溺亡,有一名是参与救援群众,视频点评:优酷用户1461722912718134:[赞][搞笑][赞][无语][无语][汗][难过][...

甘肃19岁女孩两次跳河自杀 6人施救均溺亡,有一名是参与救援群众,

甘肃19岁女孩两次跳河自杀 6人施救均溺亡,有一名是参与救援群众,

视频点评:

优酷用户1461722912718134:[赞][搞笑][赞][无语][无语][汗][难过][吐][吐][赞][吐]

优酷用户1461721583526516:[难过][汗][稀饭][难过][吐][汗][难过][汗]


精彩内容: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最近,甘肃敦煌发生一起溺水事件,一名19岁的女孩声称不想活了,翻过护栏跳到河中,被同伴救起后再次翻越护栏投河,前后共5名同伴施救,6人都溺亡。当地公安机关调查确认,这六人中的五个人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事,17日凌晨4点到6点,他们是在河边饮酒,期间这名女子突然跳河自杀。

[自杀施救6人溺亡]6人施救5人溺亡 如何才能避免“救命反搭命”?

 

[自杀施救6人溺亡]6人施救5人溺亡 如何才能避免“救命反搭命”?

 

[自杀施救6人溺亡]6人施救5人溺亡 如何才能避免“救命反搭命”?

 

一人自杀,还连累五条性命,实在是人间悲剧。有人对逝者表达哀悼,也有人指责轻生女孩不珍惜生命,害得施救者也搭上了性命。救人反而把命搭进去,值得吗?如何施救才能避免“救命反搭命”的悲剧?来看看网友的观点。

互动:如何施救才能避免“救命反搭命”?

网友 雪子不飘说,救人首先要保障自身安全,而且也要掌握技巧,能在岸上施救的,绝不要下水救;能用器材施救的,绝不要徒手救。

网友 郭郭说,试想一下,如果当时那五位英雄不去救,肯定又会说他们见死不救。大家还是少点指责,多点真诚和关爱吧。

网友 起飞说,悲剧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建议我国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及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减少社会对此类事件的买单。

因救自杀者而溺亡 不能简单定义值或不值

《新京报》说,因救自杀者而溺亡 不能简单定义值或不值。我国《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如果是强迫性劝酒后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至医院或家中,则共同饮酒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情况,但一起出来喝酒,在某些情况下,相互之间就负有责任。同伴自杀,其余5人也该有责任劝阻。更何况,在紧急情况下救人,也没有那么多理性考量,很多时候是一种本能的驱使。

救人无需“理由” 不该“自由裁量”

四川在线给我们介绍了另一起真实事件:一名英国女子自杀“上瘾”,5年50多次投海自杀,但都被及时发现并被营救。这位女子频繁的自杀行为给政府造成巨大负担,仅用于支付紧急救援的费用就高达100万英镑。很多网友认为政府做法“不灵通”,但政府发言人称:“挽救生命是我们永远的目标。”可见生命是最可宝贵的,救死扶伤、见义勇为永远不是“迂腐”的行为;见死不救、静观其“死”,才是冷漠无情,应该受到批判。

救人是“良心活”也是“技术活”

再来看看我们评论员的观点。《光明日报》评论员 王丹也说,救人没错,但救人者需要具有起码生命教育常识、必备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盲目的救助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在挪威、瑞典等国家,法律明确规定成年人只有在意识到有危险,而且认为营救他人对自己没有危险的情形下才有救人义务。我们拥抱人间大爱,但也呼唤理性救助,媒体、学校等机构和组织都责无旁贷。

紧急施救更要“智救”

《封面新闻》发来评论指出应该如何“智救”:首先,施救者应该保持冷静,大声呼救,并拨打120;其次,借助木板、绳索、树枝等将溺水者拉上岸;第三,如果施救者水性好,可采用后部接近的方法,抱住溺水者将其拖上岸。千万别勉强下水救人,救命不成反送命的悲剧,希望越来越少。

6人施救5溺亡 “救命稻草”在哪

光明网则追问说,很多人都不具备施救的最基本常识。要追问的是,包括防范溺水在内的很多施救常识和教育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对大众有所“欠账”?我们听了不少解放军战士救起落水者不留名的好人好事,在钦佩之余,还要追问,部队在这方面具有系统性优势的训练,是否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


关键词:自杀施救6人溺亡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