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早的情趣内衣视频点评:迷失在纽约的音韵14879860:那时候的人 裤衩都不穿 经典啊!!!!!!单纯F5D3A:简直就是经典啊QQ854944806:美啊flathead87506244:只可惜不是高清的林枫76666739://@Tao十三:到底是开放的早,就是不一样[赞]ykapp_... |
最早的情趣内衣
视频点评:
迷失在纽约的音韵14879860:那时候的人 裤衩都不穿 经典啊!!!!!!
单纯F5D3A:简直就是经典啊
QQ854944806:美啊
flathead87506244:只可惜不是高清的
林枫76666739://@Tao十三:到底是开放的早,就是不一样[赞]
ykapp_gnqj9zyk:有没有好看的发过来//@舞灵美娜子:哈哈哈 真好看 收藏了
舞灵美娜子:哈哈哈 真好看 收藏了
精彩内容:
如果你注意观察,每逢春节都会看到有这样一副对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意思就是在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温暖的春风吹来新的一年,喝点驱邪避瘟的屠苏酒正好。
其实,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元日》里的两句,原诗还有后两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千门万户瞳瞳日,好理解。千家万户都沐浴在春日里。新桃旧符是写诗的时候,省略了字的说法(体裁所限),其实应该是新桃(符)换旧(桃)符。
而所谓桃符,在这里你可以理解为春联。为什么不直接叫春联呢?这是因为我们谈传统的时候,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很多现象是有演变过程的。秦汉以前过年,大家喜欢在大门两边悬挂用桃木做的板子,那时候的人认为此举可以驱鬼压邪。这就是所谓桃符。即使是桃符也是有演变的,据说最早的时候桃符上画的是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山海经》上记载的捉鬼的神人),到了后来就干脆写字了,多为“元”“亨”“利”“贞”(《易经》卦辞,寓意吉祥)这种,再后来觉得写一个字不过瘾,就在上面加字。慢慢越加越多,发展出了写对联的桃符文化。
到了宋代,大家干脆开始在纸上写对联,这基本上就是今日人们所熟知的春联。
明代文人陈云瞻在《簪云楼杂话》里说: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传旨“公卿士庶之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也就是说朱元璋都下了命令,要大家贴春联。而且据传说他去私访(相当于检查),还碰到了一户人家没对联。细问之下,发现这是个劁猪(阉割猪的睾丸)的,不会写字。朱元璋就亲自给写了一副妙趣横生又很有哲理的联语: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不过陈云瞻此说略显牵强。因为我们开始就提到了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里面都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可见在宋朝春联就已经很普及了,并不需要明太祖再推波助澜。但估计自明代起,在名称上“春联”要替代“桃符”了,且由于皇家的推动,春联大概开始迅速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
你比如有一副对子,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南北。就用了谐音梗,上联缺一,下联少十,谐音“缺衣少食”。横批“南北”,指自己没有东西。很多民间故事都喜欢讲这个段子。后来又有像“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这样意指忘“八”无“耻”的联语。这都已经有了文学的批判性。
回到开头,源自宋代的这句联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并不是第一幅春联。往前追溯,据考证,有记载的第一幅春联出现在五代,是后蜀的皇帝孟昶写的,全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易经 坤 文言》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积德行善的人家,恩泽一般会及于子孙。所以中国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说的是:新的一年承接着先祖的遗泽,美好的节日昭示着春意常在。
因为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按照现代汉语的解释,整体的寓意也是非常非常好的,因此这幅联语也很出名。
后浪出版公司前段时间出的“纳福旺财”猴年新春福包里就有这副“中国第一联”。
这个福包除了这幅对联之外,有意思的是里面还有涂色元素。四个红包和福包包装袋的反面都有线稿,红包的背面有两种图案,一种是财神,一种是花与蝴蝶,包装袋的背面是一只可爱的猴子。已经有人把包装纸上的猴子涂了出来。
包装纸也可以反过来包礼物,或者其他。用带着你个性的涂色作品来包装礼物,又别有一番趣味。
红包的反面有两种线稿可以涂色。这个红包不需要用胶水粘连,折叠后就可以用,如果是自己涂的色,反着折叠更有个人特色。
红包折叠起来的扣口非常漂亮:
除了一副对联,两个红包,一个包装袋,这套“纳福旺财”新春福包还有两个窗花和大福字。
沿着虚线剪下来就可以贴在窗户上。
最后来一张“纳福旺财”新年福包全家福吧: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顺顺利利。
关键词:最早的春联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