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

法律资讯

[建安七子之首]建安七子_才干出众 明主重用——王粲 揭秘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跌宕一生_

 49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6-08-02 17:12:07
导读:李士彪讲六朝文学2建安七子与正始之音建安七子与正始之音(阮籍、嵇康)视频点评:吴洁:这学期跟您上课,真心激动啊!王子豪:老师,你太亮了声音有点不清楚啊精彩内容: 王粲(公元177年—217年),字仲宣,今山东邹城人。幼时聪明过人,过目不忘,博学多识,被家乡人赞赏。家乡的官吏将他举荐到朝廷,那时他才十...

李士彪讲六朝文学2建安七子与正始之音

建安七子与正始之音(阮籍、嵇康)

视频点评:

吴洁:这学期跟您上课,真心激动啊!

王子豪:老师,你太亮了声音有点不清楚啊

精彩内容:

[建安七子之首]建安七子_才干出众 明主重用——王粲,诗赋居建安七子之首(洛阳的风流才子)

 


王粲(公元177年—217年),字仲宣,今山东邹城人。幼时聪明过人,过目不忘,博学多识,被家乡人赞赏。家乡的官吏将他举荐到朝廷,那时他才十七岁。他到京城洛阳,打算有一番作为,不料时值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和权臣互相倾轧,天下大乱,自己根本无法参与朝政……

壮志难酬十五年

在京城难以施展抱负的的王粲南下荆州,投奔刘姓皇帝宗室刘表。刘表浅薄,是一个大庸人,他看王粲身材矮小、脸面丑陋、行为通脱、不拘俗礼,就不加重用。

面对这种情况,王粲只有读书、野游,以打发时日。时光匆匆,转眼间十五年过去了,王粲痛苦至极,写出著名的《七哀诗》三首,其中第二首这样写道:“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该诗把壮志难酬与乡恋交织在一起,深切沉痛。

十五年的岁月白白度过,王粲之悲苦令人感慨万千。

投奔曹操遇明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控制中原及北方。在他的治理下,民众丰衣足食,社会安定,而曹操又非等闲之人,他藐视礼教,“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对人才都可以重用,彻底打破礼教所设置的用人之道。因此,王粲一到曹操官邸,立刻受到欢迎。曹操亲自设宴招待,频频举杯道:“盼君久矣!”之后曹操即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官至魏侍中,参与典章制度的制定。

王粲在任内,广泛涉猎历代典章制度,吸取其优点,废除歧视贫穷士人的条款,大有除旧布新之势。这些典章制度,如屯田制、奖励农耕制、用人唯才是举制等都列入新的典籍。

其间,王粲诗情勃发,诗作颇多,所写多为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军行》就写了五首,其三这样写道:“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王粲的诗抒情真切,慷慨悲凉,文辞秀美,局面阔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建安)七子之冠冕乎!”

过目不忘有异才

王粲自幼聪慧,才华过人,写诗写文,从不打草稿,陈寿在《三国志·王粲传》中说:“下笔成篇,无所改定。”该传还记述王粲著名的两件过目不忘的故事。

某次,王粲同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见路边竖一座古碑,碑文很长。后来,一朋友说:“仲宣,人们都说你过目不忘,记忆力超群,那你就把这碑文背一遍,我们证实一下可以吗?”王粲笑着回答:“可以,这有何难呀!”说完他就背诵一遍,后经查对竟一字不差。朋友们惊喜万分,连声赞扬:“奇才!你真是奇才啊!”

又有一次,有两位老人在树下下围棋,双方杀得火热,周围还有几位观棋者。王粲也好下棋,便上前观看,一不小心,将棋盘弄翻,更谈不上什么棋局了。俩老人大怒,王粲却赔笑道:“小子实在粗心,请原谅我。我刚才已见棋局,再摆回原样就是了。”老人大为疑惑:“棋子那么多,双方摆放的又那么复杂,你能复原吗?”王粲答:“如何摆放的,我全记得。”他很快将棋局摆好,无一子之差。

王粲才华出众,记忆力超人,受到当时名流的器重。一次,当时著名学者蔡邕正在府中大宴宾客,听说王粲前来拜谒,高兴至极,连忙跑去迎接。由于行动匆忙,竟将鞋子穿反了。蔡邕对人说:“此人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当尽与之。”

如上所述,曹操十分欣赏王粲的才华。当他来投奔时,左右僚属都以“王粲貌丑体弱”为由,劝操不要用他。操力排众议,不仅接待王粲,还任他以重要职务。

王粲同曹丕、曹植关系也很好,赞扬他们的诗文。建安廿二年(公元217年),王粲病死,曹植写诔文悼念他、赞扬他:“既有令德,材技广宣,强记洽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何道不洽,何艺不阔,綦局逞巧,博弈为贤。”(朱宏卿)

关键词:建安七子王粲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