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1月11日,“中国经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一条新闻引发网络热传:参加APEC的英国记者艾里珊在发送回国的稿件中提到,中国的环境不错,但从首都北京马路上的汽车数量来看,应该是落后国家的水平,可能连坦桑尼亚都不如,有些宽阔的马路上甚至一辆车都没有。 她还介绍说,北京周边的很多工厂不知何故都停工了,显出一... |
11月11日,“中国经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一条新闻引发网络热传:参加APEC的英国记者艾里珊在发送回国的稿件中提到,中国的环境不错,但从首都北京马路上的汽车数量来看,应该是落后国家的水平,可能连坦桑尼亚都不如,有些宽阔的马路上甚至一辆车都没有。
她还介绍说,北京周边的很多工厂不知何故都停工了,显出一副凋敝的景象。餐饮和服务水平也并不高,既没有专门卖中国特色食物的商店,也没有生意兴隆的洗浴和KTV。中国的公务员很幸福,在峰会期间他们可以一直放假,可惜能玩的地方并不多。另外,中国的医务人员都只有中午上班,可见中国的医疗水平也不是很高,艾里珊觉得这一切都太不可思议了。
交通
“艾里珊”的这条消息一出,不仅获得微博、微信的大量转发,还获得各大新闻网站的转载。
然而实际上,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1月11月在北京召开期间,北京市政府特发布通告,11月7至12日,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调休放假6天,包括大中、小学和幼儿园也纳入放假范围。此外,北京在会议期间将实行10天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届时自驾车出行比例将减少35%左右,七成公车停驶。预计公共交通出行人数将增加300万人次,公交部门拟增加400辆车。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却给了英国记者错觉。
北京为了APEC会议能够顺利召开,所做的各项保障工作,包括汽车单双号限行、周边工厂停工等举措是众所周知的。其实,这条所谓外媒新闻是随APEC诞生的一个小段子。网民在参与转发吐槽的同时,也纷纷呼吁“艾里珊”能够13号再走,感受一下北京超越发达国家的道路拥堵程度。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