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徐玉玉案后福建安溪召开千人大会 誓除诈骗毒瘤 县长质问:“诈骗之乡”要不要?

 131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6-09-12 11:42:16
导读:福建安溪召开诚信建设千人大会 誓除诈骗毒瘤“震惊全国的山东临沂徐玉玉被骗案日前告破,落网的六名嫌疑犯中有三名是安溪人,安溪又一次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9月9日,一封《致全县人民书》刷遍了大多数福建安溪人的朋友圈。当天,福建省安溪县召开诚信建设千人大会,呼吁集全县之力,坚决铲除电信诈骗犯罪毒瘤。  ...

福建安溪召开诚信建设千人大会 誓除诈骗毒瘤

“震惊全国的山东临沂徐玉玉被骗案日前告破,落网的六名嫌疑犯中有三名是安溪人,安溪又一次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9月9日,一封《致全县人民书》刷遍了大多数福建安溪人的朋友圈。当天,福建省安溪县召开诚信建设千人大会,呼吁集全县之力,坚决铲除电信诈骗犯罪毒瘤。

徐玉玉案后福建安溪召开千人大会 誓除诈骗毒瘤 县长质问:“诈骗之乡”要不要?

 

徐玉玉案后福建安溪召开千人大会 誓除诈骗毒瘤 县长质问:“诈骗之乡”要不要?

 

 安溪9月10日报道,“‘安溪骗子’、‘诈骗之乡’,这样的‘称号’我们要不要?”在9日举行的福建安溪县诚信建设千人大会上,安溪县代县长刘林霜这样问。他得到的是在场1000多名安溪各乡镇、村、社区干部震耳发聩的回答:不要!

 连日来,山东临沂徐玉玉被骗一案引发全社会关注,落网的6名嫌疑犯中就有3名安溪人。口诛笔伐中,安溪再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10日,当记者来到距离安溪县城不远的魁斗镇大岭村,“网格员”谢林林正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分析本村信息,排查可疑人员。曾是安溪诈骗犯罪“重灾区”的大岭村,如今是安溪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

  大岭村党支部书记李双生坦言,“2007到2009年最为猖獗,村里一年最多有10几个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被抓。”

  电信诈骗案件频发,使得包括魁斗镇在内的整个安溪一度被扣上“诈骗之乡”的帽子。为此,安溪县已连续多年高压打击,发生在安溪辖内的诈骗案件越来越少,但有一小部分安溪人逃往外地甚至国外“重操旧业”,诈骗手段也不断更新。

  “流出人员的管理是安溪整治电信诈骗犯罪的新难点。”李双生告诉记者,今年开始,大岭村试点网格化管理,把6平方公里的村庄按自然地界和人口分布分成了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管理员及4名网格协管员,并在每个进出村路口和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

  “除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个人信息也大部分纳入了网格化管理范围内。”谢林林介绍说,通过走访,采集各类人员的居住地、职业、房产情况进行分析,对村里经济来源不明、有暴富或参与诈骗迹象的人员“咬咬耳朵,拉拉袖口”,进行一对一教育引导。

  在保持对电信诈骗高压严打态势的同时,安溪发挥本地茶叶、藤铁工艺两大产业优势,积极引导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自主创业,走上正途。

  安溪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至今,全县已有600多名社区矫正人员到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参加电商职业技能培训,并由此开启电商创业。

  “半年前被骗走3000元(人民币),让我对诈骗更为痛恨。”4年前,因从事网络诈骗获刑的安溪小伙陈兴(化名),如今已是一家淘宝网店的店主。

  “当时被一万的月薪冲昏头,就拉上堂兄弟一起去广州,替人打电话实施诈骗。”回想起年少无知时犯下的错,陈兴悔不当初。

  和陈兴一起到广州的,还有他的堂哥陈荣(化名),兄弟两人到广州从事诈骗两个多月后就被警方抓获。

  “有一天清晨,警察突然破门而入,那一刻很害怕、不知所措,对未来更是迷茫。”陈荣说,“现在开个淘宝店,每个月能挣三五千块,虽然辛苦一点但是有自信,也有成就感,最重要是睡得安稳。”

  “近年来,极个别安溪人抛弃本分,走上电信诈骗犯罪道路,不仅伤及无辜,也伤害了安溪百万父老乡亲。”中共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为此痛心疾首,“我们同全体安溪人民一样对此蒙羞垢耻,不甘心也不允许‘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高向荣指出,既要加强学校、乡村、社区的教育工作,把诚信纳入校园教育、村规民约,培育有诚信的安溪人;也要重拳打击,完善全县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定一个清查方案、一个奖惩规定、一票制问责等制度,从源头上对外出人口进行有效管控,开展全面清理清查,统筹政策,压缩诈骗犯罪空间;更要做到令出必行,铁腕问责,进而在全县形成“电信诈骗,人人喊打”的共识。

  “徐玉玉案件给安溪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为安溪打击电信诈骗工作再次敲响了警钟。”高向荣说,安溪势必“刮骨疗伤,斩草除根,铲除犯罪毒瘤”。


 

关键词:福建安溪千人大会县长质问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