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他曾是省内知名大医院的药剂师,从单位退休以后,为了晚年有更好的生活,他回到了老家,购买了一些制药机器,在没取得国家相关制药批文的情况下,自制名为“筋骨康复胶囊”的假药,并通过在长沙当医生的儿子,将他所制作的假药卖到了长沙、株洲、衡阳等地,3年以来涉案金额超过了150万元。10月17日,他被攸县警... |
他曾是省内知名大医院的药剂师,从单位退休以后,为了晚年有更好的生活,他回到了老家,购买了一些制药机器,在没取得国家相关制药批文的情况下,自制名为“筋骨康复胶囊”的假药,并通过在长沙当医生的儿子,将他所制作的假药卖到了长沙、株洲、衡阳等地,3年以来涉案金额超过了150万元。10月17日,他被攸县警方戴上了手铐。
昨天,攸县警方向晚报通报了该起制售假药案。
凭祖上偏方和自己经验,退休药剂师制售假药
他名叫刘方,今年68岁,怀化市溆浦县人。刘方祖上几代都是当地的苗医,而他医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药剂师。
据刘方供述,在当药剂师时,他会私下给一些患者看病,并给患者使用一些他自制的药物,有一些药物取得了一些疗效,尤其是筋骨方面的药物。退休之后,为了晚年能过更好的生活,刘方想到了开一个小作坊,制作、出售一些自制药品。
“我看到每天来医院看筋骨神经的患者比较多,于是想到制作此类药品。”刘方供述,他基于祖上传下来的治疗筋骨神经痛的偏方,再结合他多年当药剂师的经验,将多味中药磨成粉,“调配”出了一种专门治疗筋骨神经病症的“药”,取名“筋骨康复胶囊”。
考虑到在长沙制售假药容易被执法部门发现,刘方回到了老家怀化市溆浦县北斗溪镇丹塘村。在这里,他开了一家诊所,并将“制药基地”放在了诊所内。
2013年年初,刘方和其弟弟刘木,以及刘方的徒弟陈安等人,购买了相关制作药品的机器,在未取得国家相关批文的情况下,开始大批量生产“筋骨康复胶囊”。
假药由十多味中药制成,疗效未经临床验证
昨天,记者见到了名为“筋骨康复胶囊”的假药——白色的塑料药瓶,一瓶药有100颗蓝白相间的胶囊,胶囊里面是黄棕色的药粉,成分为桑寄生、冬虫草、牛膝、地龙等十多味中草药。“筋骨康复胶囊”强调为民间土验方,并称“经过了验证,有拉动骨髓、打通血脉、疏通经络、修复软骨等方面的疗效,适用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突出、肌肉萎缩、风湿关节炎等病症”。
刘方供述,“筋骨康复胶囊”是否能对上述病症有疗效,他并没有经过临床试验,也不确定患者服用该药后,会产生哪些副作用。
这些假药是如何流入到市场上的呢?
刘方供述,他的儿子刘干是长沙某医院的医生,他所制造的药都是通过儿子刘干销售的。一开始只是在长沙范围内销售,后来,刘干通过朋友认识了攸县、衡山两地的诊所老板,继而将“筋骨康复胶囊”卖到了株洲、衡阳两地,并初步建立了该药的销售网络。一瓶“筋骨康复胶囊”零售价为208元,而成本却不到50元,卖给攸县、衡山两地诊所老板的价格才80元,利润率非常高。
据警方调查,从2013年起,刘方制售假药3年来,涉案金额超过了150万元。不过,正当他的假药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却出现了意外。
患者意外死亡,制售假药网络被“一锅端”
今年40多岁的杨良是攸县人,是攸县县城某工地的一名工人,由于常年高强度劳动,杨良患有比较严重的腰椎病。去年10月份,他通过朋友介绍,在攸县交通路某诊所,通过邮寄的方式,购买了4瓶“筋骨康复胶囊”。
据杨良的工友介绍,杨良在服用一段时间的“筋骨康复胶囊”后,其腰椎病有了一定的好转,但他经常会出现眩晕症状。去年11月10日晚上,杨良服用了3粒“筋骨康复胶囊”后回到宿舍准备睡觉,哪知他又出现了眩晕,导致他突然从铁架子床上坠下。由于头朝下坠地,导致杨良颅内严重出血,一直处于昏迷状态,17天后,他在医院去世。
杨良去世后,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此事,发现“筋骨康复胶囊”存在问题。去年12月21日,“筋骨康复胶囊”被市药监局确定为假药。随后,攸县警方对此案进行立案侦查。
经过近10个月的深入调查,攸县警方通过出售“筋骨康复胶囊”的攸县某诊所,摸清楚了它的整个销售网络。今年10月17日,攸县警方联合当地警方,同时在攸县、长沙、怀化溆浦以及衡阳衡山四地,对制售“筋骨康复胶囊”的人员进行了抓捕。
目前,包括刘方、刘干、陈安在内的6人,因涉嫌制作、销售假药,其中5人被刑拘、1人取保候审。该案仍在调查、取证、审讯当中,本报将继续关注。(以上人名均为化名)
如何通过药品外包装识别假药?晚报教你三招:
1。看包装:最简单的是看外包装(包装盒或瓶装的标签)的印刷质量,正规药品的包装盒或标签上,字体印刷清晰,不会出现字迹模糊的情况。如果发现药品外包装的印刷质量特别差,文字出现叠影,就要怀疑其是否是假劣药。
2。看药名:有些假药会打一个看上去靠谱的幌子,比如药名为“柏芪降糖胶囊(糖必清)”,这就有很大问题。因为按规定,通用名(柏芪降糖胶囊)和商品名(糖必清)不可以放在同一行,而且商品名也不可以加括号。
3。看批号:看包装盒或标签上是否写明“药品名称”“规格”和“生产批号”,这三项只要少了任何一项,就该怀疑是假药。除此以外,包装上还要写“适应症”“用法用量”和“生产企业”等。
另外,如果包装上有“国家级新药”“中药保护品种”“GMP认证”“进口原料分装”“荣誉出品”“获奖产品”“现代科技”“名贵药材”等自我宣传的字样,要高度怀疑是假药。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